創作背景
815年(元和十年)六月,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與此同時,刑部侍郎裴度也在另一條路上被刺負傷。刺客的目的是阻止朝廷對叛亂的彰義軍節度使吳元濟進行討伐。事情發生後,白居易認為這是國家的恥辱,次日就上書奏請儘快緝拿兇手歸案,從嚴處理。但是一些權貴怨恨白居易先諫官言事,給他定了僭越的罪名;並誣告他在母親看花墜井死後仍作賞花和新井詩,是大逆不道,有悖名教。結果,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
本詩《題山石榴花》即作於白居易被貶江州期間。山石榴花,即杜鵑花。詩中通過將杜鵑花與薔薇、荷花等進行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人情世態的感嘆。
詩詞正文
一叢千朵壓闌乾,翦碎紅綃卻作團。
風裊舞腰香不盡,露銷妝臉淚新乾。
薔薇帶刺攀應懶,菡萏生泥玩亦難①。
爭及此花檐戶下②,任人采弄盡人看③。
詞語注釋
①菡萏:荷花。
②爭及:怎及
③盡:任憑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有《白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