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倒極電滲析

簡介

ED法是利用陰、陽離子交換膜交替排列於正負電極之間,並用特製的隔板將其隔開,組成除鹽淡化和濃縮兩個系統。當向隔室通人鹽水後,在直流電場作用下,陽離子向負極遷移,並只能通過陽離子交換膜,陰離子向正極遷移,只能通過陰離子交換膜,而使淡室中的鹽水被淡化,濃室中的鹽水被濃縮。一般來說,淡水作為產水被回收利用,濃水作為廢水排掉。
ED法由於結垢問題,因此發展速度緩慢,EDR的原理和ED法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在運行過程中,EDR每隔一定時間(一般為15~20min),正負電極極性相互倒換一次,因此稱其為頻繁倒極電滲析,它能自動清洗離子交換膜和電極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確保離子交換膜效率的長期穩定性及淡水的水質和水量。

運行程式

EDR系統是由電滲析本體、整流器及自動倒極系統三部分組成的,其倒極程式如下:①轉換直流電源電極的極性,使濃、淡室互換,離子流動反向進行;②轉換進、出水閥門,使濃、淡室的供排水系統互換;③電極的極性轉換後持續1~2min,將不合格淡水歸入濃水系統,然後濃、淡水各行其路,恢復正常運行。
上述過程可使用電氣程式自動控制櫃及可控矽整流器實現自動化控制,勿需人員操作自動化運行。
電滲析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污垢主要有三類:由電極反應和極化產生的主要是鈣、鎂的碳酸鹽污垢;在濃水中因過飽和而慢慢析出的主要是鈣、鎂的碳酸鹽結垢;在直流電場作用下,帶電物質在膜表面的沉積物主要是有機物、膠體和微生物等。極化結垢大多發生在濃室的陰膜面上,也就是發生在陰膜的陽極面上,因為這裡呈現鹼性,存在著CaCO3沉澱的條件。電極倒換極性後,濃、淡室相應地發生變化,即原來的濃室變成淡室,原來的淡室變成濃室,原來的陰膜面上的沉積物逐漸溶解,而在陰膜的另一面上又逐漸沉澱起來。因為電極極性的頻繁倒換,致使CaCO3垢物沒有生成條件,並且具備自身清洗作用。對於硫酸鹽結垢CaSO4,它並非由極化引起,而是由於濃水中鈣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達到飽和乃至過飽和後所致,而且一旦析出,則很難再溶解。然而其晶核長大需要一定時間、在EDR運行中,由於電極極性不斷發生變化,促使CaSO4在膜面上無法生成、起到了自身清洗作用。一些有機物、膠體、微生物,雖不是離子但一般帶負電,所以在直流電場作用下,也要作定向遷移,但由於基團較大,不能透過膜而黏附在膜表面上,由於EDR作用,使其反覆改變遷移方向,使之得不到黏附,最後隨水流排出。這樣就保證了膜的選擇透過性和電極的導電性能,其脫鹽率得到保證使出水水質穩定。同時由於電滲析器內部沉澱物的減少,保證了設備壓力的穩定,從而也保證了設備的產水量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