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
1.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2.術前準備
需作碘過敏試驗,查血小板計數、出血和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電解質、肝腎功能等。
適應證
美國心臟病學會2006年發布的指南中對症狀性患者血運重建的推薦如下:
1.近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6個月內缺血性腦卒中,伴同側嚴重頸動脈狹窄(狹窄度達到70%~99%)的患者,若術者圍術期發病率和死亡率小於6%,推薦CEA。
2.近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缺血性卒中,伴同側頸動脈中度狹窄(狹窄度達到50%~69%)的患者,依據年齡、性別、合併症及初發症狀的嚴重程度等因素推薦CEA。
3.若狹窄程度小於50%,無CEA指征。
4.若有CEA指征,建議2周內手術而非延期手術。
5.對於嚴重狹窄(狹窄度大於70%)的症狀患者,若狹窄部位難於手術處理,存在增加手術危險的內科疾病,或其他特殊情況,如放射性狹窄、CEA後再狹窄、CAS效果不差於CEA,可予以考慮CAS。
6.若術者圍術期發病率和死亡率為4%~6%,同時CEA和CAS實驗相似,可以選擇CAS。
禁忌證
1.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對造影劑過敏患者。
2.3個月內有腦出血或4個月內的大面積腦梗死患者。
3.由於介入路徑嚴重迂曲和(或)附壁血栓、易損斑塊等無法通過介入器材患者。
4.頸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
手術步驟
1.局部/全身麻醉下行股穿刺,給予6000u肝素,首先行主動脈弓造影,之後行超選擇性頸動脈造影。
2.明確狹窄病變及顱內Willis環交通情況後,將造影導管置於頸外動脈,交換超滑加硬或Amplatz超硬導絲。
3.沿導絲送入導引導管或頸動脈長鞘至頸總動脈分叉下方2~3cm處。
4.經導引導管或長鞘持續注入肝素鹽水,防止血栓形成。
5.測量狹窄病變長度及靶血管直徑,在路圖引導下引入腦保護裝置,在狹窄上方3~5cm血管平直處釋放遠端腦保護裝置。
6.選擇小於頸內動脈直徑1~2mm的球囊行預擴張,之前將患者心率提升至70次/分以上,造影后將自膨式支架(支架直徑根據測量結果決定)送至狹窄段,再次造影證實位置無誤後釋放支架。
7.支架置入後常規造影判斷療效,若殘餘狹窄超過30%,再行後擴張成形術。
注意事項
頸動脈介入治療因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如患者的症狀、年齡、主動脈弓與分支血管形態、斑塊特點選擇方法與器械,尤其是保護裝置和支架的選擇,採取謹慎的術前評估和術中操作。
併發症
1.術中併發症
心率、血壓下降、急性腦缺血、血管痙攣、斑塊脫落、血栓形成等。
2.術後併發症
低血壓、心率降低、腦卒中、高灌注綜合徵、支架內急性血栓形成,支架移位、成角和斷裂,支架內再狹窄、動脈穿刺併發症等。
術後護理
術後需要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注意穿刺部位有無出血及血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