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管理學名詞。對西方研究領導者素質的成果的統稱。
領導者特性理論集中回答這樣的問題:領導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怎樣正確地挑選領導者?
研究者認為,只要找出成功領導人應具備的特點,再考察某個組織中的領導者是否具備這些特點,就能斷定他是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人。這種歸納分析法成了研究領導特性理論的基本方法。
領導特性理論的分類
1 傳統特性理論:主要觀點為領導者所具有的特性是天生的,是由遺傳決定的。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贊同這種觀點。
傳統特性理論認為領導者的特性來源於生理遺傳,是先天俱有的,且領導者只有具備這些特性才能成為有效的領導者。特性理論的創始人阿爾波特(C.W.Allport)及其同事們曾分析過17953個用來描寫人的特點的形容詞。亨利(W.Henry)1949年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指出,成功的領導者應具備十二種品質:
①成就需要強烈,他把工作成就看成是最大的樂趣;
②幹勁大,工作積極努力,希望承擔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③用積極的態度對待上級,尊重上級,與上級關係較好;
④組織能力強,有較強的預測能力;
⑤決斷力強;
⑥自信心強;
⑦思想敏捷,富於進取心;
⑧竭力避免失敗,不斷地接受新的任務,樹立新的奮鬥目標,驅使自己前進;
⑨講求實際,重視現在;
⑩眼睛向上,對上級親近而對下級較疏遠;
⑾對父母沒有情感上的牽扯;
⑿效力於組織,忠於職守。
吉伯(C.A.Gibb)於1954年指出,天才的領導者具有七項特性:
①智力過人;
②英俊瀟灑;
③能言善辯;
④心理健康;
⑤外向而敏感;
⑥有較強的自信心;
⑦有支配他人的傾向。
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實踐的反饋,傳統特性理論受到了各方面的異議,歸納起來,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1)據有關統計,自1940年至1947年的124項研究中,所得出的天才領導者的個人特性眾說紛紜。但各特性之間的相關性不大;有的甚至產生矛盾。2)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卓有成效的領導者與平庸的領導者有量的差別,但並不存在質的差異。3)許多被認為具有天才領導者特性的人並沒有成為領導者。
2 現代特性理論:主要觀點為領導者的特性和品質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是可以通過教育訓練培養的。
現代特性理論認為:領導者的特性和品質並非全是與生俱來的,而可以在領導實踐中形成,也可以通過訓練和培養的方式予以造就。主張現代特性理論的學者提出了不少富有見地的觀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威廉·傑克·鮑莫爾(William Jack Baumol)針對美國企業界的實況,提出了企業領導者應具備的十項條件:
①合作精神;
②決策能力;
③組織能力;
④精於授權;
⑤善於應變;
⑥勇於負責;
⑦勇於求新;
⑧敢擔風險;
⑨尊重他人;
⑩品德超人。
日本企業界認為,有效的領導者應具備十項品德和十項才能。
十項品德 | 十項才能 | ||
1.使命感 | 6.公平 | 1.判斷能力 | 6.勸說能力 |
2.責任感 | 7.熱情 | 2.創造能力 | 7.對人理解能力 |
3.依賴性 | 8.勇氣 | 3.思維能力 | 8.解決問題能力 |
4.積極性 | 9.忠誠老實 | 4.規劃能力 | 9.培養下級能力 |
5.進取心 | 10忍耐性 | 5.洞察能力 | 10.調動積極性能力 |
領導特性舉例
領導者應當具有哪些特性呢?研究者說法不一:
1 領導者應該健談,外表英俊瀟灑,智力過人,自信,心理健康,喜歡支配別人,外向而敏感。
2 斯托格迪爾(Ralph.M.Stodgill)發現了與領導才能有關的5種身體特徵,4種智慧型特徵,16種個性特徵,6種與工作有關的特徵,9種社會特徵。
3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包莫爾(W.J.Baumol)提出了企業家應該具備的10個條件,比較有代表性。
包莫爾研究成果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包莫爾(W.J.Baumol)提出的企業家應該具備的10個條件:
1.合作精神。
2.決策能力。
3.組織能力。
4.精於授權。
5.關於應變。
6.敢於求新。
7.敢擔風險。
8.勇於負責。
9.尊重他人。
10.品德高尚。
領導特性理論研究的困惑
1 各研究者所列領導特性包羅萬象,說法不一,且互有矛盾。
2 研究大都是描述性的,並沒有說明領導者應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某種品質。
3 並非一切領導者都具備所有這些品質,而許多非領導者則可能具備大部分或全部這樣的品質。
領導特性理論研究的價值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個人品質與領導者有效性之間確實存在著相互聯繫。例如一些研究發現領導者確實具有高度的才智、廣泛的社會興趣、取得成功的強烈欲望,以及對待員工的極端關心和尊重。
另一些研究則發現個人的才智、管理能力、首創性、自信以及個性等,與領導的有效性有重要的關係。系統地分析了領導者所應具有的能力、品德、為人處事方式,向領導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們培養、選擇和考核領導者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