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總結
當今高校招生存在“亂象”,這毋庸置疑。但認為“預錄取”造成“亂象”,卻是本末倒置。事實上,“預錄取”類似於國外一些名校的“有條件錄取”,即考生只有在充分滿足預設條件的情況下,才能被錄取。換言之,南大“鴿子門”的出現並不是由於“預錄取”本身,而是由於當今“猶抱琵琶半遮面” 的“預錄取”不夠規範。高校希望獲得優質生源,考生希望進理想高校,各方博弈和競爭,這在任何國家均普遍存在。只有當兩種希望無限接近、日益趨同時,良性的競爭秩序才能建立。因此,教育部不是要取消“預錄取”,而是要使之規範有序,從而使考生和高校的利益均獲得切實保障,實現“雙贏”。
有關回應
南京大學和安徽省考試院分別作出回應。
南京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劉源解釋說:“往年我們都會追加一些名額帶走預錄取的學生,但是今年分數線提高了不少,安徽省情況尤其特殊。我校已經對該省生源追加至30多名錄取生,實在是一名學生也沒辦法再接收。對此,我們深表遺憾。”作為多年的一線招生人員,我能領悟南京大學方面的“苦衷”:按照錄取規則和考生志願填報情況,若要兌現“預錄取”承諾,至少要使錄取人數翻番。由於“高校招生是最後也是最頑固的計畫體制”,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安徽省教育廳對此事回應說:“南大的預錄取協定實際上就是在錄取前對考生作一種承諾,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來說,並不反對高校作出這樣的承諾,但是高校在考慮到有風險的時候,是否能夠首先考慮到考生的利益而不是高校自身的利益?如果是一個負責任、守誠信的高校,應該把可能面臨的風險告訴考生,不能為了學校的利益而大包大攬。”
相關事件
這種不規範的預錄取行為,並非南大一家的專利。比如前不久的復旦和上海交大相互“掐架”,也是因為“預錄取”糾紛。這反映了一些高校為了爭奪生源,“跑馬圈地”、急功近利的問題,攪亂了招生秩序,也給考生的前途命運帶來不利影響。目前,南大已向考生及家長致歉,但在預錄取的潛規則沒有破除、考生利益未能充分保障的背景下,道歉顯然不夠。教育部門和高校應切實規範招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