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生物群落經過一系列演替,最後所產生的保持相對穩定的群落。如在水陸交界或湖泊邊緣出現的 水生演替系列,常以沉水植物群落開始,經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濕生草本植物、灌叢疏林植物等過渡群落階段,最後發展成與當地氣候相適應的森林群落,即為該地區的頂極群落。這是一種穩定的、自我維持的、成熟的 生物群落。其物種組成和數量比例相對穩定,群落結構複雜,層次較多,各物種都占據著不同的空間,能最充分最有效地利用周圍的資源。一般與當地的氣候條件相適應,能反映氣候條件的特點。一些學者認為,一種氣候條件的地區只有一種頂極群落,即頂極群落的類型取決於那裡的氣候條件,這就是單頂極學說。另一些學者認為,一種氣候條件的地區可有多種頂極群落,因為除氣候外,頂極群落的類型還受 土壤、 生物等因素的影響,這就是多頂極學說。出現原因
出現頂極群落的原因,就是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就是說,隨時間的推移,群落中一些物種消失,另一些物種侵入,群落的環境和結構向一定方向產生有順序的發展變化,就是群落的演替。而 群落演替的終極走向必然是 頂極群落。種類
是 生態演替的最終階段,是最穩定的群落階段,其中各主要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達到平衡,能量的輸入與輸出以及產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達到平衡。 草本植物 (herbaceous plant或herb)植物體木質部較不發達至不發達,莖多汁,較柔軟。按草本植物生活周期的長短,可分為:1. 一年生草本(annual) 在一個生長季節內就可完成生活周期的,即當年開花、結實後枯死的植物,如水稻、大豆、番茄等。
2. 二年生草本(biennial) 第一年生長季(秋季)僅長營養器官,到第二年生長季(春季)開花、結實後枯死的植物,如冬小麥、甜菜、蠶豆等。
3. 多年生草本(perennial herb) 能生活二年以上的草本植物。有些植物的地下部分為多年生,如宿根或根莖、鱗莖、塊根等變態器官,而地上部分每年死亡,待第二年春又從地下部分長出新枝,開花結實, 如藕、洋蔥、芋、甘薯、大麗菊等;另外有一些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都為多年生的,經開花、結實後,地上部分仍不枯死,並能多次結實,如萬年青、麥門冬等。木本植物(woody plant)指根和莖因增粗生長形成大量的木質部,而細胞壁也多數木質化的堅固的植物。是草本植物的對應詞。地上部分為多年生,分喬木和灌木。
植物體木質部發達,莖堅硬,多年生。木本植物因植株高度及分枝部位等不同,可分為:
①喬木(tree) 高大直立的樹木,高達5米以上,主幹明顯,分枝部位較高,如松、杉、楓楊、樟等,它們有常綠喬木(evergreen tree)和落葉喬木(deciduous tree)之分。
②灌木(shrub) 比較矮小,高在5米以下的樹木,主幹不明顯,分枝靠近莖的基部,如茶、月季、木槿等,有常綠灌木及落葉灌木之分。
③半灌木(亞灌木sub-shrub) 植物多年生,但僅莖的基部木質化,而上部為草質,冬季枯萎,如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