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
韶神星是第六顆被發現的小行星,由德國天文學家卡爾·路德維希·亨克(Karl Ludwig Hencke)於1847年7月1日發現,亦是他繼義神星後發現的小行星。
命名
Hebe這個名字是由高斯提出的,這是希臘神話中宙斯與赫拉所生的青春女神赫柏的名字。中文則譯作韶神星,其中的“韶”解作青春。
特徵
測光觀測表明,韶神星的外形頗多稜角,可能擁有幾個巨形隕石坑。韶神星為順向自轉的小行星,自轉軸傾角約為42°(約有10°的誤差)
韶神星甚為光亮,假如它是H球粒隕石母天體的推測正確,那么表面成分應該是矽酸鹽顆粒岩石混合鎳-鐵合金,而其形成過程如下:
巨大撞擊令表面富鐵的H球粒隕石熔化。這些較重的金屬沉澱在熔岩湖底,形成一在矽酸鹽下的金屬層。
其後的大型撞擊將這些層撞碎、混合。
較小型但密集的撞擊使較脆弱的石塊完全粉碎,使表面的金屬比例逐漸增加,直至現時的40%。
主要隕石來源
韶神星有可能是H球粒隕石及IIE鐵隕石的母天體,若然屬實,它可能是40%墜落地球隕石的來源。以下是一些有關證據(由Michael J. Gaffey及Sarah L. Gilbert提出):
韶神星的光譜與60%的H球粒隕石及40%的IIE鐵隕石吻合。
IIE鐵隕石並不常見,可能源自撞擊導致的熔融,而非一顆已分化的小行星核心碎片。
由於IIE鐵隕石及H球粒隕石具有類似的痕量礦物及氧同位素比例,因此它們可能來自相同的母天體。
具有與普通球粒隕石(包括H球粒隕石,占所有隕石的85%)相同光譜的小行星極為罕見。
韶神星的軌道使它很容易將碎片送到與地球相交的軌道上。較低速(280米/秒)的拋射物便能進入位於2.5天文單位的3:1Kirkwood gap的混沌區域,及位於2.426天文單位的secular resonance區域,傾角為14-16°。
分析地球流星物質來源後發現,由於韶神星的位置與相對較大的體積,因此是最有可能的來源。
Jebe
1977年3月5日,韶神星在3等星天囷八(即鯨魚座γ)前掠過,美國天文學家Paul D. Maley觀測了這次掩星現象,並發現恆星出現二次減光,他認為第二次減光是由韶神星的衛星引起的,他更為這顆衛星起了個Jebe的綽號。(見Heebie Jeebies),但此發現並沒有得到其他觀測證實。
軌道根數
曆元 2005年11月26日(JD 2453700.5)
離心率 (e) 0.202
半長軸 (a) 2.426 AU
近日點 (q) 1.937 AU
遠日點 (Q) 2.914 AU
公轉周期 (P) 1379.756 天 (3.78 a)
平均公轉速度 18.93 km/s
軌道傾角 (i) 14.751°
升交點黃經 (Ω) 138.752°
近日點引數 (ω) 239.492°
平均近點角 (M) 247.947°
物理資料
直徑 205×185×170 千米[1][4]
質量 ~1.4×1019 千克[5]
密度 4.1克/立方厘米
表面重力 ~0.087 米/秒²
逃逸速度 ~0.13km/s
自轉周期 0.3031 天[2]
光譜分類 S型小行星
絕對星等 5.71
反照率 0.268
表面平均溫度 ~1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