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的特點可以擇要分為三個方面敘述如下。
1 調和絕對音樂與標題音樂之間的關係。本書中關於音樂的一系列美學觀點,主要基於歐洲18和19世紀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作曲家通過音樂作品表現出來的審美思想。
2 著重心理學的套用。19世紀以法國哲學家孔德和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等人為代表的實證主義哲學,以德國心理學、物理學家費希納為代表的實驗心理學-美學,都對當時的音樂研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3 融入音樂的聽賞。怎樣聽賞音樂,這在19世紀時成了一個學術問題。
作者簡介
里曼(1849-1919)是近代德國著名的音樂學家。里曼出生於德國小城桑德豪森附近的格斯-梅爾拉。H·里曼是德國近代著名音樂理論家,一生著述宏富,涉及音樂技術理論、音樂史、音樂辭書和音樂美學等眾多學術領域。
目錄
譯者序
原書初版著者自序
第一講 音樂表現的基本要素
第一節 音樂創作的準則
第二節 音樂的目的性
第三節 音樂的效果和手段
第四節 活生生的音響
第五節 音樂性的音
第六節 音高·力度·緩急
第七節 曲調的原則
第八節 連奏和斷奏
第九節 音和色彩
第十節 音高和質
第十一節 力度的原則
第十二節 音色
第十三節 音樂體驗的主觀性
第十四節 以嗓音音域作為標準的意義
第十五節 主觀化的界限·!崇高和滑稽
第十六節 結論
第二講 音樂的組織要素
第一節 表演衝動
第二節 音樂和自然界的美
第三節 時間的分劃
第四節 音高的測定·音階
第五節 和聲
第六節 基本要素與組織要素的關係
第七節 消極與積極的聆聽
第八節 先後的關係
第九節 曲式原則
第十節 節奏
第十一節 真藝術和偽藝術
第十二節 多聲部音樂
第十三節 音樂的第三次元
第十四節 節奏的本質
第十五節 速度
第十六節 結論
第三講 音樂的聯想要素
第一節 客觀化的音樂
第二節 音色的聯想作用
第三節 力度的聯想作用
第四節 發表欲·表現欲·模仿欲
第五節 主觀化和客觀化
第六節 聯想作為表現特徵的套用
第七節 評格雷爾論聲樂
第八節 語言的抑揚和曲調
第九節 音樂對語言意義的表達
第十節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