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讀書台

韓愈讀書台

韓愈讀書台,即韓公讀書台,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環城路邊北面石崖。

基本信息

簡介

韓文公讀書台又名“遠覽亭”,“書台夜靜”,為明清“陽山十景”之一。

坐落在賢令山之西南,與游息洞距之咫尺。相傳韓愈閒假時常在此讀書,因而後人建亭紀念。讀書台旁有一股清泉像涓涓銀流,穿壁而出,喝之清甜爽涼,群蝦戲於其中,情趣無窮。

歷史

讀書台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為磚磚木合構之四角亭。之後屢有重修,明崇禎五年(1632年)易磚為柱,清道光元年(1821年)護以木柵。1964年陽山縣人民政府再次重修,亭內豎立著明弘漢十二年(1499年)鐫刻的韓文公半身線條像,高1.5米,寬0.83米,是我省僅存的韓文公碑刻像。亭外石壁上,有韓文公《遠覽》詩:“所樂非吾獨,人人共此情,往來三伏里,試酌一泓清。”

另有明清時代詩刻數十處,均為歷代名賢達士緬懷韓文公之傑作。亭前30餘米處的石峰上,有韓文公楷體手書“千岩表”三個大字,另有兩行小字:“萬石之中,巍然雄尊。與歲寒君,心契無言。”詩人自比石峰,高潔情懷,一瀉無遺。在石峰近處,還有清朝蕭炳坤草書“一筆虎”石刻,“虎”字一氣呵成,剛勁有力,如虎神威。

旅遊

韓文公讀書台,位於陽山縣城東北面的賢令山上。由三部分組成:讀書處在上;遠覽亭在下;游息洞是一個斜而彎曲的可以攀緣通過的石洞,往上走洞口出處是讀書亭,往下行洞口出處是遠覽亭。相傳韓愈曾在此休息,讀書、遠覽,故而得名。

韓愈貶任陽山縣令時,改狩獵為農耕。《新唐書》說他在陽山“有愛在民”,深得百姓愛戴。因此韓愈曾經游息的山洞、讀書時坐過的地方和留下的墨跡等,一概被陽山人視為寶,悉心保護。韓愈離開陽山距今雖已近 1200 年,但和他有關的古蹟卻仍然基本完好,可供遊人觀賞。

讀書台最珍貴的古蹟,當數鐫刻於遠覽亭旁的石壁上的韓愈詩刻:“所樂非吾獨,人人共此情。往來三伏里,試酌一泓清。”詩前有“遠覽”二字作題,後有“退之”(韓愈的字)二字署名。為《全唐詩》漏收之作。 因為有了《遠覽》詩刻,所以後有便在旁邊建了“遠覽亭”。刻亭始建成於明萬曆二十五年 1597 年),初名“讀書亭”,緣於韓愈詩“讀書桂林”(讀書處又名“松桂林讀書處”,亦緣此。)但因《遠覽》詩刻給人的印象太深了,所以遊人多以“遠覽亭”呼之,日子長了,“讀書亭”一名反被人遺忘了。

遠覽亭旁有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鐫半身線條碑刻韓愈像,像高1米多,是目前國內尚存最大的韓愈碑刻像。此外,遠覽亭旁,遊藝機息洞內和讀書台還有歷代名賢留下的緬懷韓文公的摩岩石刻,在遠覽亭放眼遠眺,可以見到縈迴台如帶的湟川(今稱連江)、蓊鬱蒼翠的群山、鱗次櫛的樓房,但首先映入眼帘的,應是“千岩表”,題刻旁列著四句銘語:“萬石之中,巍然雄尊。與歲寒君,心契無言。”亦為《韓愈全集》漏收之作。

拾石級上,是一小亭,亭供奉韓公半身線條石刻像,為明代年間刻。現存韓愈像全國公有數個(陽山有兩個,另一刻像原存陽山中學內韓文公祠,為全身線條石刻,拓像現存縣博物館)。

亭子正面石壁有韓愈刻石《遠覽》詩。再往上攀數十米,有一天然崖洞,洞口有明代賴一鰉石刻“韓公讀書處”,洞內有歷代題刻詩文。韓愈在陽山任上曾作詩文詳細敘述“讀書松桂林”境況。宋代以後,歷代名人遊覽讀書台後,在石崖邊刻詩文以志景仰,以致讀書台邊形成一個滿壁詩文奇觀,遊客覽後嘆為觀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