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蘋果是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 2002年,全村有201戶,615人。有韓、張、楊、祝、倪、於、王、蔣、孫等10姓,都是漢族,其中韓姓人口較多。
大事記
1941年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46年進行土地改革。次年,開展土改複查運動。
1954年成立互助組。
1955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只有130公斤。1978年,畝產達到325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畝產達到550公斤,比1978年增長225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82公斤,總產18.8萬公斤。 1985年以來,村黨支部帶領民眾大力栽植蘋果,人均果園達到0.07公頃,品種有紅富士、嘎啦等。同時,黨支部、村委會鼓勵和帶領村民積極發展養殖業,相繼辦起了蛋雞、肉食雞養殖場,養豬場,奶牛養殖場及食用菌養殖等。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199.6萬元,其中農業90萬元,畜牧養殖業71.6萬元,林業8萬元,其它30萬元。
第二、三產業建國後,本村僅有小手工業,收入微薄。改革開放以來,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相繼建起滑石粉廠、石料加工廠、制線廠、果蔬冷凍加工廠等,發展了電氣焊維修、車輛修理、刺繡加工、理髮、餐飲服務、百貨批發等個體工商戶。2002年,全村第二產業從業人員30人,收入105萬元,其中工業40萬元,建築業65萬元。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20人,總收入463.9萬元,其中運輸業381.9萬元,商飲業37萬元,服務業4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38年,成立初級國小。1944年,改為完小。1964年,改為大窯聯中。1970年,由聯辦村出資建新校舍,學校設施逐步改進,教育質量迅速提高。1995年,聯辦中學合併到徐家店鎮初級中學,大窯聯中改為完小。自建國到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2人。 人民生活建國前,人民生活饑寒交迫。建國後,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村民的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20世紀90年代末,大螢幕彩電、電冰櫃、電話、洗衣機等進入村民家庭,多數農戶有農用運輸車輛。集體投資吃上了自來水。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家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前的6平方米,擴大到25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韓金榜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6年10月,成立黨支部。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20名黨員。2002年,有黨小組3個,黨員30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張世恩、韓金起、韓金桂、韓金堯、祝寶法、韓金榜、祝寶法、韓文玉、韓文喜、王浩(兼)、韓文田、韓吉斌。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2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為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韓金桂、韓金堯、韓金榜、張世慶、韓文毓、孫玉軍、張吉善、韓文喜、祝寶成、韓文堂、崔敬平、張明海、祝戰海、張明軍、韓吉斌、韓文成、韓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