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貢獻
三次大變革
1、1995年
專業結構與課程體系的大調整。
2、1999年
資源整合與三校合併。
一分院(南寧市電大校區)5.84畝
二分院(市教育學院校區)3.78畝
三分院(南寧職大校區)70.90畝
四分院(南寧建築技校區)48.22畝
學院相思湖新校區規劃用地2000多畝,一期已建115畝
3、2003年
進行“六化”辦學模式的創新實踐。
創新教育機制
主要內涵:
(一)辦學機制適應市場
(二)專業建設面向市場
(三)課程改革跟蹤市場
(四)學生就業跟蹤市場
具體實踐:
1、構建開放性激勵競爭制度
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機構整合重組、全員競聘上崗、教學質量評價制、科研積分獎勵制等
2、推行以人為本的學分制
內容:突出適應性、選擇性、導向性、自主性、通融性、激勵性和靈活性等特徵。
作用: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引入競爭激勵機制以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檢驗學院教育資源的配置能力
·刺激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
·促進教學內容的調整與最佳化
·推動學院內部機制的深化改革
3、建設面向市場的專業與課程體系
·教學改革指導思想:面向市場、立足崗位、突出能力、注重素質、強調套用、貫徹創新
·專業設定與調整原則:“應勢而立,適需而調、量力而設、長短互補、效益整合”
·課程體系改革方向:“適崗、套用、變崗、創新”
·課程結構創新:由三段五層:“素質基礎課程、通用技能課、專業支持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
·特色課程實施:企業課程、項目課程、網路課程、過程性課程等。
4、建立服務於市場的就業體系
就業訓練體系、分級管理體系、信息反饋體系、服務保障體系和市場網點建設等內容,並實施“三包”(包退、包換、包穩定)政策和“回爐”培養制度(對退回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近三年全院平均就業率超過95%;在校生由2002年的5000多人增至目前的9000多人。 5、引入多元投資機制建設新校區
學院目前有六個校區分散在市內東、西各向。其中正在建設中的新校區規劃用地2000多畝,按照“環境景區化、建築特色化、功能多樣化、風格人文化、投資多元化、信息智慧型化”目標進行建設。
二、拓展優質資源——資源社會化
1、師資建設社會化
充分利用南寧首府的人才資源優勢,建立一支經驗豐富、能力強、素質高的外聘師資隊伍。
2、實踐教學社會化
實踐模式社會化的內涵有四:
(1)實踐基地建設社會化;
(2)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有相當比例的內容通過校外基地完成;
(3)實踐教學內容反映社會需求,並融入企業崗位技能標準或職業資格與技能等級考核內涵;
(4)技能指導與考核引入了社會評價與社會力量;
3、後勤服務社會化
由物業公司管理,把社會服務效益觀念、內容、方式、方法等引入校園,以達到提高服務質效的目的。
我院的“管理企業化”內涵:
企業行銷意識: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體系——培養計畫。
企業生產意識:過程與目標監控體系——環節監控。
產品質量意識:教育質量標準體系——目標評價。
企業效益意識:教育投入與產出效益評價體系——效益核算。
三、建設質量體系——管理企業化
我院目前推行“2446”質量體系
二級指導: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教學改革行業指導委員會。
四級監控:督導辦、教務處、系部和教研室。
四級評估:教師工作質量評價、學生質量評價、系部教學質量評價、教研室質量評價。
六種制度:市場調研製、教學督導制、聽課制、質量抽查制、信息反饋制、質量跟蹤制。
教育問題
一、社會認同問題
高職認同度低的原因大致歸為三:
1、政府在政策上不能一視同仁。
2、受社會的消極輿論與傳統思想影響,高職教育囿入次等高教的位置。
3、高職教育自身的質量問題。
二、產業理念問題
1、大學應“衝破樊籬,走出象牙塔,投身於社會,參與社會變革,使之成為知識的生產者,批發商和動力站”——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博克。
2、學校、社會、政府對高職教育產業屬性的認識偏差,直接導致了今天高職教育發展的被動局面:
學校被動進入市場而出現不少市場“恐慌症”;
社會沒能很好的利用高職教育提供的“產品”——套用性人才和技術服務;
政府本應對高職教育應有的更多作為而常常被忽略或淡化了。
三、市場模式問題
1、教育產業既是存在的事實,就證明教育已進入了市場。高職教育要實現為市場經濟服務的辦學宗旨,就必須進入市場,事實上高職教育已被社會推入了市場。
2、就高職教育而言,如果僅僅是“面向”市場而非真正“進入”市場,高職教育又如何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目的?又如何通過市場來實現自身的價值和獲得可持續發展?
3、教育的選擇性就是教育服務性和消費性,教育的需求與供給關係的存在,決定了教育的市場屬性。教育是產業,就得進入市場,因為沒有市場的產業是不復存在的。為此高職教育的發展定位必須由事業定位轉向產業定位。
4、所謂辦學市場化,就是將教育視為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讓市場在其生產過程中發揮其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從而保證教育供給的有效增長,以提高教育運行效率。
辦學市場化的現實內涵主要有三方面:
1、辦學體制多元化;
2、服務面向勞動力市場並受其調節;
3、資源配置通過市場調節完成。
高職教育進入市場經營的意義在於:
1、通過市場實現其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宗旨和自身發展的價值;
2、通過市場運作實現教育的供求關係和教育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3、通過市場檢驗教育質量;
4、通過市場來調節其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提高教育質量與學術競爭力;
5、通過市場來解決建設資金問題;
6、通過市場來不斷完善自身制度;
7、辦學市場化是對教育制度的一種完善,是調節教育與社會政治、文化經濟關係的良策!
四、政府作為問題
(一)政府沒有扮演好投資者、管理者、監督者、協調者、指導者的角色:
1、對高職教育認識不足。
2、客觀外部環境欠缺最佳化。
3、未解決教育投資問題。
4、未協調好高職教育與行業企業的合作關係。
5、國家規定的生均經費要求未落實。
6、地方政府缺乏對高職發展的規劃布局與統籌。
7、政府部門條塊分割、職能交叉,造成職業資格準入制度的混亂。
8、高職教育法制模糊,各校只能各自為政,與社會行業及教育市場難以接軌等。
(二)政府在推進高職教育發展中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多元化辦學體制,為高職教育市場化創造環境和條件:
1、落實責任與投資制度。
2、建立和完善高職教育投入機制。
3、完善教育立法與嚴格執法。
4、解決勞動職業準入制度的統一問題。
5、解決高職院校土地使用問題。
6、放寬學校辦學自主權。
五、自主機制問題
“政府壟斷教育導致效率的低下和資源的浪費,唯一的出路就是教育市場化。”——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費里德曼。
政府應實施“有效退出”和重心下移策略——
1、放寬招生自由度。
2、給足學校專業設定權。
3、改革文憑管理制度。
4、引入市場收費制。
六、企業參與問題
·企業積極參與高職教育的前提是政府先建立相應的政策機制,尤其是能形成校企“雙贏”的運行機制與保障機制。
·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動力來自企業對政府相關政策的信心和從校企合作中真正得到實惠。
·政府要推進產學合作,首先得為校企解決政策障礙,為學校和企業合作的橋樑建造橋”——立法保障、惠稅政策、職業準入、投資機制等。
就業工作
今年4月,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的“各系各專業每月就業率進展表”上,藝術系的就業率只有60%。 副院長韓偉平看了實在有點著急,趕緊打電話給藝術系主管就業的老師,該系老師向他“保證”:學生們正進行畢業設計,設計結束就業率一定升上去。
為了加強大學生就業工作,該學院將畢業生就業工作列為本學年度的三大“院長工程”之一,就業工作分解到各院、各系,系主任成為就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7月16日,記者隨廣西教育廳組織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採訪團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採訪時發現,截止到今年7月5日,該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93.8%。而讓副院長操心的藝術系,就業率果然也一下子飆了上去,高於全院平均數。
老總當老師老師進企業:廣西建工集團桂港建築裝飾有限公司總監王濤,是該學院的“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在這學院,有很多類似王濤這樣的“老師”,他們身為企業管理者,卻經常到學院為學生們上課。
這就是“校企合作”模式。世界瞬息萬變,教材有時會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請個企業里的行家來當老師,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企業來的老師,經常能給學生帶來關於市場的最新訊息,而這些知識,在課本上是學不到的。反過來,學院的很多老師,也經常到企業去,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教學理論與市場需求得到了很好地對接。“校企合作”使學生對企業運作十分熟悉,在實習的時候上手很快。學校“三包”“顧客”滿意
讓更多的畢業生到發展前景好的企業上班,是學校和老師的心愿。但是,在眾多的本科院校面前,高職院校確實面臨著“學歷低”的問題。怎么辦呢?有一件事,讓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們談起來很自豪:深圳的一家跨國公司,公司效益和福利都很好,但對畢業生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許多學生都想去,但學院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精挑細選了能力突出的學生送到該公司去,並向公司承諾“三包”——“包退”:如果企業認為某些畢業生沒有達到企業要求,可以把學生退回,學院將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對其進行“回爐”培養;“包換”:在個別不合格的畢業生被退回的同時,學院按企業的用人標準,再次推薦合格學生頂替空缺;“包穩定”:學院推薦的畢業生在工作試用期內,不能隨意離開企業,以保障企業用人的穩定。
實踐證明,“三包”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按慣例,深圳的這家跨國公司一般不會連續兩年使用同一學院的學生。但2004年,該公司先後使用了該院兩批共17名畢業生。2005年初,該公司又全部接受了該院推薦的20多名畢業生。 學生是“普通型轎車”:在不少用人單位領導眼中,剛畢業的大學生中,有不少人眼高手低、心高氣傲。
“我們對學生說:如果把本科院校畢業生比作汽車市場的高級轎車,那么我們的畢業生就是普通型轎車,普通而實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們表示。這種“普通型轎車”的就業觀念,從學生一入學就在他們的就業觀念里萌芽。同時,學校及早向學生滲透就業知識,逐步引導他們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讓他們認識到,每一個單位都需要多層次的人才,每個崗位都需要從基層做起。
獲獎課程
職業技術學院“居室空間設計課程”近日被國家教育部評為“2004年度國家精品課程”。據悉,這是廣西高校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精品課程。為此,南寧職業技術學院3月31日在南寧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是在原南寧市職業大學、南寧市廣播電視大學、南寧市教育學院合併的基礎上,由廣西自治區、南寧市共建的一所全日制綜合性高校,集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師範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和成人教育為一體,是國家16所示範性建設的職業技術學院之一。近年來,南寧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探索職業教育的新路子和人才培訓模式,形成了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高職教育為主體,以適應學習型城市需要的成人教育和現代
遠程教育為兩翼,職前、職後一體化的職業教育體系。目前該院共高有80多個專業,其中國家級精品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教改試點專業2個,自治區級精品專業1個,自治區級教改試點專業4個。2004年,該院畢業生就業率達95.?8%,精品專業、特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高達100%。 此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精品課程”的“居室空間設計”,緊貼市場需求,結合“產學研”全程教學,以“理論——實訓——創作”一體化為教學模式,培養出的室內設計、室內陳設、家具設計及施工管理等高級技術套用型人才備受市場青睞。
相關會議
2007年2月5日,為了落實以高職院校示範建設促內涵發展案例分析研討為主題的"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專題研討會"精神,學院在羅文校區辦公樓二樓會議室召開學院《建設方案》和《任務書》調整修改會議。學院陳建新院長、張寧東副書記、荀建忠、李平森、韓偉平副院長出席了會議,學院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評建辦部分幹事參加了會議。
在會上,學院荀建忠副院長傳達了教育部於2007年2月3日至4日在南京召開的"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專題研討會"精神。荀副院長指出,根據專題研討會的要求,本次學院《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修改要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引領並慣穿材料的始終,爭做改革的示範、管理的示範和發展的示範。她說,為了強化首批建設院校的示範作用,教育部提出了六條修改建議:一是重新安排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最佳化結構,強化中央財政的引導和推進;二是進一步加強建設目標績效的可考核性和可監測性;三是加強學院整體建設的和諧性,提高學院建設的整體水平;四是提高對資金使用的管理水平;五是重視國家對舉辦方及地方政府落實各項政策、資金承諾的要求;六是要為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提供必要的硬體條件支持。同時,教育部專家還根據我院《建設方案》和《任務
書》的具體情況,在學院總體方案和重點建設專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修改要求。荀副院長強調,學院方案修改要兼顧績效考評,要按照教育部的新要求合理分配資金。學院韓偉平副院長,評建辦常務副主任周旺和各系部相關負責人還針對專題研討會的會議精神,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院軟、硬體設備的使用比例等方面作補充說明和進行了討論。 最後,學院陳建新院長結合學院當前的發展實際作了總結講話。陳院長指出,示範建設是學院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階段。此次示範院校材料修改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說明國家教育部對首批國家示範建設院校的高度重視。陳院長強調,學院相關部門在下一階段的材料修改中要嚴格按照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14號)及《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16號)的要求,以及"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專題研討會"精神,互相配合,團結協作,努力做好學院《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修改工作。
合作辦學
3月28日,泰國皇家技術大學與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合作辦學協定,將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師資、教學和管理上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圖為泰國皇家技術大學校長DuangsudaTaechotirote女士(左),與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韓偉平(右)簽約後互相祝賀。根據協定,今年五月,泰方將派送二十餘名學生和教師來南寧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學習中國烹飪技術;六月,南寧職業技術學院亦將派送二十二名學生前往泰方進行為期一年的語言學習和酒店管理、旅遊、商貿等技能實習實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