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頭鎮是秦漢時的淮陰縣治,今屬淮陰區,在市區西南十餘里。該鎮地處淮水南岸,去古泗水入淮口不遠。傳說秦時甘羅曾在此築城,所以又稱“甘羅城”。韓信從城外流落到縣城來之後,曾在這城下的淮水邊垂釣以暫謀生計,在窮餓潦倒的落魄時候遇到善良而明慧的漂母;也是在這城裡,受到市井無賴的羞辱;後來又從這裡出發,投身到秦末大起義的滾滾洪流中去。
後代的淮陰人在這裡樹起了“古楚淮陰”、“韓侯故里”的牌坊。還追尋韓信的遺蹤,在他當年“釣於城下”、“乞食漂母”和“胯下受辱”的地方為他建造紀念物:釣魚台、漂母岸石階、“韓信胯下受辱處”石柱。
釣魚台
《水經注》記載了淮水流經淮陰故城的走向,至今在馬頭鎮還依稀可見。當初城下曾是淮水的一個灣口,韓信就垂釣於此。黃河奪淮以後,淮水改道,這裡只留下一泓清波,後來便稱為“韓信湖”。 韓信湖水面開闊,堤上楊柳依依,當年漂母岸的石級還有殘跡可尋。唐代崔國輔有《漂母岸》 詩云:“河水入淮處,南邊古岸存。秦時有漂母,於此飯王孫。”便是詠此。 韓信湖南岸,是《清河縣誌》 中記載的韓信釣魚台的所在。1981 年夏天,馬頭鎮國小師生在湖中游泳,在湖底摸到光沽如砥的大石。後組織打撈,終於撈出一塊雕刻精細、八角形的漢白玉石和兩隻石鼓。石鼓造型古樸,線條遒勁,鼓腹飾有“鋪首銜環”的浮雕,為釣魚台建於何年提供了實物佐證。1983年,馬頭鎮政府決定結合農閒積肥,抽乾湖水,開拓韓信湖。在清理中,又現木樁及規格統一的塊石、條石。可以推斷,當年的釣魚台是用石塊壘成,石鼓等亦是原有之物。為了紀念韓信,馬頭鎮政府在原處重建了韓信釣魚台,並豎起磚石牌坊,使秀麗的韓信湖更添了一層秀色。 西側,可與韓信湖媲美的,有胭脂塘。初秋的水面上,芙蓉含笑,紅菱吐艷,岸畔紅楓把塘水染透,恰似傾落一缸胭脂。也有說是因為當年趙匡胤千里送京娘在這裡歇腳,趙京娘於湖畔梳理晨妝,洗脫的胭脂把水都染紅,所以才叫“胭脂塘”的。
胯下受辱處
韓信湖東南即是韓信胯下受辱處。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韓信漂泊在淮陰大街上的時候,“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把他當道攔住說:“你縱然個子很大,還帶著長劍,實質是個膽小鬼!”當眾羞辱他:“你若不怕死,敢用長劍刺我么?若是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望了這無賴好久,居然趴下來從他胯下爬過去了。圍觀的市井小人都嘲笑韓信的膽怯。這就是李白詩所說的“淮陰市井笑韓信”。然而群氓的欺侮並不能辱沒韓信建功立業的鴻鵠之志。後來那地方樹起了一根高大的石柱,上面鐫刻著七個大字:“韓信胯下受辱處”,為的是教那班歡喜嘲弄英雄的小人懂得羞恥。 據載韓信發跡後原諒了那曾經凌辱他的“屠中少年”,他不但未忌恨那個愚鈍的勇武之士,反而任命其為自己的封地楚都下邳的“中尉”(負責掌管巡城捕盜)。 淮陰縣的治所從馬頭鎮遷出之後,那石柱還立在原地,十年動亂期間,紀念韓信的遺蹟毀壞殆盡,石柱也不知去向。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馬頭鎮地方政府在韓信胯下受辱舊址建起了一拱形青磚牌坊,上書“胯下橋”三個隸書大字。地值馬頭鎮國小(現已拆除,並將興建韓信紀念館)左側,兩旁綠樹掩映,曲徑通幽,自有一番情趣。
淮陰侯廟
最為歷代文人所稱道的是建在馬頭鎮的“淮陰侯廟”。唐代詩人殷堯落有《題淮陰侯廟詩》: 長空烏盡將軍死,無復中原入馬蹄。 身向九原還屬漢,功超諸將合封齊。 荒涼古廟惟松柏,咫尺長陵又鹿麋。 此日深憐蕭相國,竟無一語到金閨。 廟雖不知建於何時,但唐時是已稱為“古廟”的了。宋代文人題詠淮陰侯廟的詩文現存較多。最為膾炙人口的是蘇東坡的《淮陰侯廟記》。文字不長,但一詠三嘆,無限感慨溢於言表,特節錄在這裡; 應龍之所以為神者,以其善變化而能屈伸也。夏則天飛,效其靈也,冬則泥蟠,避其害也。當贏氏刑慘網密,毒流海內,銷鋒鏑,誅豪俊,將軍乃辱身污節,避世用晦,志在鵲起豹變,食全楚之租,故受饋於漂毋;抱王霸之略,蓄英雄之壯圖。志輕六合,氣蓋萬夫,故忍恥跨下。洎乎山鬼反璧,天亡秦族,遇知己之英主,陳不世之奇策,崛起蜀漢,席捲關輔,戰必勝,攻必克,掃強楚,滅暴秦,平齊七十城,破趙二十萬。乞食受辱,惡足累大丈夫之功名哉?然使水行未殞,火流猶潛,將軍則與草木同朽,糜鹿俱死,安能持太阿之柄,雲飛龍驤,起徒步而取侯王?噫!自古英津之士,不遇機會,委身草澤,名堙滅而無稱者,可勝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