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澤萊大教堂

韋澤萊大教堂

韋澤萊大教堂(VezelayChurch)是法國著名教堂,位於勃艮第地區庫雷河左岸的小山上。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韋澤萊大教堂。

基本信息

教堂簡介

韋澤萊大教堂(VezelayChurch)是法國著名教堂,位於勃艮第地區庫雷河左岸的小山上。9世紀迦洛林王朝時開始有僧侶定居這裡。11世紀傳聞參加耶穌受難的聖女瑪利·瑪德萊娜安葬於教堂下面,於是吸引了眾多信徒來此朝聖。12世紀大教堂進入了鼎盛時期,擁有眾多的信徒,又受到了朝廷重視,教堂規模也日益擴大,中殿、前殿、祭壇、耳堂都於此時完工。

建築風格

中殿富麗豪華,其半圓形拱券結構獨具匠心。設計者用棕色和白色拱石交替砌成,被認為是羅馬傳統的優美典範。尖頂拱形和橄欖形拱穹的祭壇造型精緻,是建築藝術造型和審美向哥德式過

韋澤萊大教堂韋澤萊大教堂

渡時期的代表作,曾對法國北部的初期哥德式建築產生過深刻的影響。當人真正在哥德式教堂內沉靜下來,進行內省式的潛思默想時,人的心也就開始超越自己奔向上帝,這就像整個教堂本身不斷向上收縮,而在穹窿頂部歸於統一一樣。人只要感覺著、意識著,那么他就會感覺到或意識到教堂中的一切,包括門窗、柱子扶壁、大廳、走廊,乃至人本身,都在向著穹窿高處升騰。穹窿不唯高於周圍一切,也統御著周圍一切。哥德式建築的穹窿不同於羅馬式建築的穹窿處就在於它要在自身中消解重力原則的局限。它不是作為被支撐物,覆蓋在支撐物之上,而是作為支撐物的延伸,與支撐物一起覆蓋的地面上。它要抹去一切水平運動的痕跡,而讓一切都垂直地指向自己,從而造成一種向上騰起的氣象。人也要在精神恍惚中隨它而去,那裡沒有他熟悉的自然,也沒有了他自己,唯有自由的無拘無礙地向著至高存在的升騰。

這就是哥德式建築在人們面前展開的三個藝術環節:感性的外觀,有限理性的遮蔽物,精神對物質實體的超越。這三個環節恰好是形成崇高的三個基本要素。在中殿正門三角楣上也雕了“最後的審判”的畫面,這些都是韋澤萊大教堂的藝術精華。

歷史沿革

1146年復活節,教皇尤金三世和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授意聖貝爾納多在大教堂向聚集在山坡上的教徒作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演說。1190年法國國王菲利浦·奧呂斯和英國國王理察·克爾德里翁從大教堂出發,登上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路徑。十字軍東征是羅馬天主教會、西歐封建主和大商人為擴張勢力,掠奪財富,以緩和西歐社會危機,打著從伊斯蘭教徒手中解放耶路撒冷“聖地”的宗教旗幟,向地中海東部國家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在羅馬教皇的煽動和欺騙下,除西歐的封建主、教士和騎士參加十字軍外,當時在農奴制度沉重剝削下破產的農民,以為到東方去可以獲得新的自由和土地,也參加了十字軍。凡參加十字軍的人,衣服上都縫有紅十字徽章。十字軍東侵前後八次,歷時近二百年(1096~1291年),在占領的土地上先後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拉丁帝國等一些國家,但最後以失敗告終。1291年,十字軍的最後一個據點阿克城被伊斯蘭教徒收復。十字軍東侵以後,東西方文化的聯繫得到加強,西歐接觸了豐富的東方文化和技術。

1217年聖弗朗索瓦·達西斯派遣6位僧侶在此修建了法國第一個天主教方濟會的修道院,大教堂的權威和地位受到了挑戰,很多人不再相信有關聖女利麗·瑪德萊娜的傳聞。來此朝聖的教徒日趨減少,香火不再旺盛。到19世紀時,大教堂已經衰落破敗。這時,剛成立的法國“歷史建築委員會”責成V·勒杜克負責修繕工程,本著整舊如舊的原則,修復專家活動也由此肇始。現在大教堂已經受到法國政府法定保護。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世界著名教堂

教堂是基督教徒舉行宗教禮儀的建築物。它擁有著很高的藝術、宗教價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