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作者: (美)馬克・賽爾登著魏曉明,馮崇義譯出 版 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2-3-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317
- 印刷時間:
- 開本: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801496706
- 包裝: 平裝
編輯推薦
《延安道路》一書第一次對戰時根據地進行了研究,形成了後來對從1920年代起的整個抗戰和內戰時期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研究,並且(以地方和地域研究方式)直至今天。這一方法可以從最基層到地域、民族和全球的視角,又從國際體系到根據地、縣、村莊和家庭的微觀世界來觀察社會變革。從而它使得從人類的角度研究政治和進步――它們的產生和變革、它們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的方式曾被國家和世界研究排除在外――成為可能。儘管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於戰爭時期,當時有十幾個在地域上孤立的根據地堅持由共產黨領導的抗戰,但這種方法還是被廣泛用於其他歷史時期,包括人民共和國時期。――馬克・賽爾登
內容簡介
該書為閱讀中國叢書的一種,作者是美國學者馬克・賽爾登,原作寫於1960年代,1990年代做了修訂,1995年出版修訂本。它重申了初版最初研究的核心命題和觀點,特別是它把革命和抗戰放在反對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的背景中來考慮,它發現了"延安道路"對中國在革命變革和社會進步的理論和實踐中所做出的土生土長的貢獻,它確定了1941~1942年具有分水嶺般的重要性,戰爭和革命事業都在此找到了新的綜合點,它還重申了"延安道路"在日本敵後根據地的重要作用。作者在修訂本後記中的總結是耐人尋味的,他說:
當我在1990年代反思"延安道路"時,我所得出的結論是:
其一,作為對抗戰時期中共革命實踐的總結,"延安道路"所體現的是世界邊緣地帶所發生的反殖民主義運動和革命變革的重要契機。與此同時,它對關於發展的政治經濟學也有重要意義,其貢獻包括使占人口大多數的自耕農獲取更大權力的那些政策,如由減租減息和稅制改革所構成的"靜悄悄的革命"和互組合作及民主政治的初步發展。原著的中心點依然是正確的。
其二,然而,由於我在早期研究工作中的疏忽,在我總結出來的"延安道路"道路中又掩蓋了專橫與倒退的傾向。當這些傾向在人民共和國時期,特別是1957年、1979年、1989年等年頭被發展到極端時,其結果是令人悲痛的,同時也有違中國革命那些最美妙的諾言,包括實現民主、平等和是農村擺脫貧困。
從我所總結的"延安道路"中,我們可以追溯中國的政治經濟學中迄今尚未得到解決的那些矛盾的起源。為了使"延安道路"中最富有人道的那些因素得到發揚光大,也為了辨清那些阻礙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阻礙人類解放的那些專橫勢力,用複雜的眼光去認識"延安道路"將大有裨益。
儘管我們不能完全同意馬克o賽爾登的說法,但是作為一個美國人能夠如此深刻認識中國革命中的"延安道路",還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應該說,該書中文版出版對於中國廣大讀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錄
前言第一章陝西省:革命的環境
第二竄西北的反叛和革命者
第三竄從土地革命到統一戰線:1935~1936年的陝甘寧蘇維埃
第四章新民主主義在1937~1941年的陝甘寧邊區
第五章危機與對新秩序的探索
第六章延安道路
結論
後記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