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非洲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有豐富的鉑族金屬、銅、鈷、錳、鉻、鑽石、鍺等資源,儲量巨大,有著極大的勘查、開發潛力。
非洲大陸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近年來,非洲國家政治趨向穩定,和經濟穩步發展,社會治安也有所好轉和改善,為吸引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許多非洲國家為發展經濟、加速工業化進程,將礦業部門作為吸引外資的主要領域,並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非洲迎來歷史上最佳的投資機遇期。
發展現狀
1.非洲投資環境趨好
政治趨向穩定。和平與穩定成為當前非洲政局的主要特徵。政治民主化和良政建設已成為非洲國家政治發展的指向。在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推動下,非洲大陸一些長期受到戰亂影響的國家,如盧安達、賴比瑞亞、安哥拉、蒲隆地、象牙海岸、烏干達等,相繼結束了武裝衝突,呈現出“由亂到治”的趨勢,走上探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道路。目前,儘管仍有一些非洲國家的部分地區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但非洲大陸整體已形成“摒棄暴力、尋求和平”的勢頭。
經濟持續增長。進入21世紀以來,非洲國家經濟穩定增長。2003年非洲經濟成長率為4.1%。2006年增長5.9%,達到過去30年來的最高水平。2007年增長5.7 %。伴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非洲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砝碼有所加重,其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例從1999年的3.2%增長到2006年的3.4%。經濟自由化、多樣化和聯合自強將成為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勢。
非洲國家為改善營商環境不斷出台、修訂鼓勵外國投資的政策和法規。許多非洲國家近年來通過修改礦業法,逐步調整礦產資源政策,在土地出租、礦業權租讓許可、礦產品銷售和稅收等方面採取寬鬆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外資進人本國勘探和開發礦產資源。此外,在農業開發、旅遊和金融證券等新興領域,非洲也得到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的關注。2007年維德角、肯亞、埃及、模里西斯、利比亞、蘇丹、奈及利亞等國家出台了鼓勵外資的政策和措施。據統計,2007年,共有11個非洲國家簽訂了11個投資保護協定,10個非洲國家簽署了11個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使得非洲國家的投資保護協定和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分別達到696個和459個,其中約有50%的投資保護協定、60%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是與已開發國家簽署的;世界銀行《2009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非洲塞內加爾、布吉納法索、波札那等28個國家在經濟法規方面完成了58項改革,使得非洲的營商環境改革成效斐然(姚桂梅,2008)。
非洲大陸吸引的外資屢創新高。經濟持續增長促進了流人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持續增長。20世紀80年代非洲大陸吸引外資為年均22億美元,90年代年均為62億美元。2003年以來非洲大陸吸引的外資屢創新高,從2003年的187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53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29.8%。這歸功於非洲自然資源對外資的巨大吸引魅力,尤其是2003年以來,礦產品價格的上漲、投資利潤率的上升以及政策環境的改善促進了投資流人。非洲礦業投資持續升溫,礦產勘查活躍,越來越多的外國礦業資本走進非洲。非洲的非燃料固體礦產勘查投資從2002年的2.57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6.3億美元,增長5倍多,年均上升44.7%,占世界的比例從14.8%上升到16.3%,區域排位第四。
2003一2007年5年間,非洲礦業開發投資增長了2.5倍,年均增長36.4%。2007年非洲非燃料固體礦產新礦業項目開發投資450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2.4%,占世界礦業投資的14.6%,與北美並列為世界第三大礦業開發投資區。南非是非洲最大的投資目標國,2007年投資為200億美元,居全球第五位,占非洲礦業開發投資的44.4%,其次為剛果(金)、幾內亞和馬達加斯加等。
非洲外交趨於活躍。立足非洲、倚重西方,放眼亞太,緊抓多邊;以國際關係民主化為核心的多邊主義和務實外交將成為非洲追尋新的國際格局的目標和對外關係的出發點。
2.中國成為對非洲投資的主力軍
中國與非洲之間有著傳統良好的合作基礎。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中國在非洲開展了900多個基礎設施項目和社會公益項目,涉及農牧漁業、水利電力、交通電信、文教體衛、食品加工等諸多領域。項目的實施,得到非洲國家政府和人民的廣泛讚譽。中國已成為非洲第二大貿易夥伴。中非貿易額年均增幅高達30%,2007年再創新高,達736億美元。近年來中國對非洲投資增長迅速,從2003年的7481萬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巧.7億美元,年均增長114.2%,已成為拉動非洲經濟成長的新動力。
堅持對外開放,加強與非洲國家的資源合作。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凸現的資源瓶頸,決定中國“走出去”戰略步伐不會停止。非洲仍然是中國礦產資源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中國需要繼續加強對外開放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以地質礦產工作的跨國經營為重點,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加強與非洲國家在資源領域的合作。對於非洲的資源合作,一是要加強對非洲援助項目中基礎地質調查的支持力度,通過援外了解掌握更多的地質和礦產資源信息;二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強對非洲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投資,在為當地人民謀取福利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礦權和資源。
中國對非洲投資不斷增加,且主要流向礦業。近年來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流量逐年上升,從2003年的7481萬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巧.7億美元,年均增長114.2%,比同期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增速高40個百分點。主要流向南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尚比亞、尼日、剛果(金)等國家。在200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超過l億美元的24個國家中非洲國家有5個。據統計,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中,油氣占697%,其他礦產占21.9%,兩者合計占91.6%。截至2007年底,中國在非洲的投資項目已遍布49個國家和地區,覆蓋率達到81%。
從我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存量看,2003年為4.91億美元,2007年上升到44石2億美元,年均增長73.6%,比同期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增速高41.5個百分點。主要分布在南非、奈及利亞、蘇丹、尚比亞、阿爾及利亞、尼日、埃及、模里西斯和衣索比亞等國家,在200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前20個國家中,非洲國家有3個,即南非、奈及利亞和蘇丹。
金融危機下的新機遇。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7月以來礦產品價格呈“自由落體”式跌落。同時金融危機導致的金融信用危機,也使投資者遠離金融市場,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但礦產資源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沒變,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仍是投資者關注的行業。特別是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崛起和發展,使得資源需求的總體趨勢不會出現根本性轉變。
儘管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不斷向實體經濟蔓延,世界經濟放緩,礦產品需求受挫,但礦產資源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不會改變。特別是在國務院加大投人政策的拉動下,中國礦業經濟也將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礦產資源行業步人調整和相對低潮階段,同時也導致礦產資源類企業估值較低,為我國礦業企業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海外礦產資源提供了機會。
當然,投資非洲同樣也面臨諸多挑戰,也面臨一些風險因素。儘管和平與發展的大背景為非洲營造了有利的投資環境,但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非洲整體投資環境欠佳。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結構單一,工業不成體系,生產配套能力較差,服務體系不完善;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辦事效率低下、官員腐敗等現象。一些非洲國家政局不穩、社會治安欠佳、經濟實力有限、非方配套資金往往無法落實等,都是投資非洲礦產應警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