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挹山莊
靜挹山莊,又名盤山行宮,位於天津薊縣盤山南麓,占地約40公頃,是清代僅次於避暑山莊的第二大皇家行宮園林。 乾隆九年(1744)依照“法皇祖避暑山莊之例”乾隆皇帝的敕令,靜挹山莊破土動工,乾隆十九年(1754)竣工。山莊圍牆石灰石塊砌成,周長7.6公里。山莊由前宮、中宮、後宮、石佛閣、步雲樓、捉雲亭以及外八景、內八景、新六景組成。內八景有靜挹山莊、太古雲嵐、層岩飛翠、清虛玉宇、鏡園常照、眾音松吹、四面芙蓉、貞觀遺蹤。新六景有半天樓、池上居、農樂軒、雨花室、會然閣、小普陀。1926年,胡景翼部為籌集軍餉,伐松拆屋,靜挹山莊遭嚴重破壞。抗日戰爭時期,又遭日軍掃蕩,山莊被夷為一片瓦礫。1966年,石佛殿三尊佛像及乾隆御書碑被砸毀,現僅存建築基址和六、七里宮牆。
因“挹”(yì) 字難認現已被誤為“寄”字。
1755年編輯《西清古鑒》完成時,乾隆帝在此鈐下了“乾”、“隆”、“靜挹山莊”等3方御璽。《西清古鑒》成為中國圖譜類第一書,2011年孟繁放先生對其注作新注成書《西清古鑒疏》已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