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陳 飛,男,江蘇無錫人,工商管理碩士,國內多家培訓機構特聘講師,多家媒體雜誌專欄撰稿人,2008年獲“中國管理諮詢行業十佳傑出人物”,2009年榮獲“全球500強華人講師”,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兼職講師。10餘年大中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經驗,歷任培訓經理、人力資源總監等職,在企業培訓體系建設及培訓效果改善方面頗有心得。
崔生祥 ,男,著名實戰型員工素質教育專家,全國總工會職工素質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原經濟管理系主任、教授,全國優秀教師,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中國企業家聯合會特聘教授,企業社會責任發展中心首席專家、北京市委講師團特聘教授,國家電網高培中心特聘教授,商務部《WTO經濟導刊》專家組成員。主要從事巨觀經濟、工會理論套用、企業管理與員工培訓、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有近千家企業的員工接受過他的培訓,得到高度評價。撰寫和公開發表了300多萬字的管理學及員工素質教育的培訓教材、專著和論文,多次獲得國家、部委及學院頒發的獎項。
目錄
上篇 靜下心工作,別被浮躁牽絆前進的腳步
第一章 恪盡職守,努力工作: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
工作總是會給我們回報的。無論在哪個公司,只要你恪盡職守,努力工作,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件事情,你就會從中受益,得到大家的尊重,從而獲得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員工。能力相同的員工中,誰的責任感強,誰就能脫穎而出。所以,我們必須培養自己的主人翁精神,盡職盡責,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一個人也只有具備了恪盡職守、盡職盡責的精神之後,才會產生改變的力量。
1.高度的責任心是事業成功的法寶
2.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3.明確責任才能保證績效
4.藉口不過是推卸責任的擋箭牌
5.讓勇於負責成為一種習慣
第二章 遠離抱怨,快樂工作:發現工作中的樂趣
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未來。在工作中,總是有很多人抱怨命運的“不公正”。但是,當抱怨成為一種可怕的習慣時,它幾乎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前程。高爾基曾經說過:“如果把工作當做娛樂,人生就是天堂;如果把工作當成義務,人生就是地獄。”既然是不可不做的事情,何不快樂地去做?努力發現工作中的樂趣,用快樂去詮釋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會遠離煩惱,樹立起快樂的工作觀。
1.工作就是愉快地生活
2.少抱怨工作,多反省自己
3.努力發現工作中的樂趣
4.讓工作成為你快樂的源泉
5.做一個快樂奮鬥的人
第三章 點燃激情,幸福工作: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工作
如果說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多的是為了生計的話,那么今人的忘我工作、廢寢忘食、忠誠敬業則是在追求生命的價值。對工作充滿激情的員工,會有一種積極的工作心態,將自己全部的熱情都投入到工作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公司也幫助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其實,工作不僅是個人價值的證明,更是獲得個人尊嚴的途徑,因此只有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自己的工作,才會收穫工作的幸福。
1.激情是工作的靈魂
2.點燃激情,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工作
3.心懷感恩,心甘情願多做一點
4.為幸福工作,人生更絢麗
第四章 高效工作,拒絕拖拉:找到工作的方法
高效可以使人在相同的時間裡完成更多的工作,創造更多的價值。成功的人之所以會成功,就是他們意識到了效率的重要性,從心裡真實地重視效率的作用,並能在實踐中有真正的行動。每個人的可用時間是固定的,一天如此,一生也是如此,我們只要合理統籌,拒絕拖拉,找到工作的好方法,那么,就可以做出更好、更多的工作業績。因此,不論對個人還是企業,讓高效工作成為一種習慣,不斷提高和長足發展也將成為一種必然。
1.優秀的員工善於高效辦事
2.專注是高效工作的前提
3.拒絕拖拉,拖拉是高效的大敵
4.肯乾能幹不如會幹巧幹
5.精心計畫,合理安排工作時間
6.藉助團隊的力量,做工作高效的“專家”
第五章 堅守工作,懂得忍耐:換工作不如換心情
現在的很多職場人,他們一旦碰到煩惱的問題,或是對工作產生厭倦感後,就憑著衝動勁兒立馬想著尋求下一份工作。其實,工作是沒有絕對完美的,如果不能擺正自己的職業心態,那么一份新的工作,也必將是另一輪新厭倦的開始。並且,經過一跳再跳,把跳槽當成習慣後,更多的人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感到茫然,對未來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因此,與其換工作不如先換一下心情,淡定地堅守工作,懂得忍耐,才會創造一個不平凡的未來!
1.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2.今天的工作是你明天的事業
3.珍惜當下的工作
4.換工作不如換心情
5.把握方向,和企業一同乘風破浪
第六章 拒絕浮躁,靜心工作:別讓浮躁牽絆前進的腳步
浮躁是現代人的一種流行病。浮者,根基不牢也;躁者,耐性不足也。浮躁之人,由於對人生信念不明晰,對生活真諦不了解,儘管整日忙忙碌碌,實際上還是庸庸碌碌。所以我們要拒絕浮躁,靜心工作。只有做到不急不躁,看準時機,膽大心細,誠心待人,踏踏實實,才不會被浮躁牽絆前進的腳步,最終收穫成功的碩果!
1.心浮氣躁是工作的絆腳石
2.好高騖遠是浮躁的源頭
3.浮躁會腐蝕思想
4.克制浮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5.告別浮躁,腳踏實地做好工作
中篇 沉住氣做人,不要讓衝動左右你的人生
第七章 懂得控制情緒,心態平和讓人生更從容
我們的心靈就像一個大花園,自信、快樂、熱情、振奮、感恩等正面情緒就是其中的奇花異草,而抑鬱、恐懼、憤怒、絕望之類的負面情緒就是其中的雜草。奇花異草能促進我們身心的健康,而雜草則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只有懂得控制情緒,保持平和,走出悲喜的心境,走出人生的低谷,走向鮮花和掌聲,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從容。記住:上帝若把所有的門都關上了,一定還會留下一扇敞開的窗!
1.沉住氣,心態平和才能理智從容
2.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3.衝動是魔鬼,不要落入衝動的陷阱
4.消除憂慮,化解不良情緒
5.克制憤怒,讓心慢慢平靜
6不要急躁,學會隨遇而安
第八章 學會沉澱痛苦,積極的人生更精彩
如果生活是一杯水,那么痛苦就是掉落杯中的灰塵。沒有誰的生活始終充滿幸福快樂,總有一些痛苦會折磨我們的心靈。我們可以選擇讓心靜下來,慢慢沉澱那些痛苦。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難,但是我們不要心灰意冷,不要產生消極情緒,而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保持積極的心態。只要我們勇於卸掉包袱,轉換心態,輕鬆地應對各種挑戰,那么你就會發現,生活從此變得更加輕鬆,未來仍將是絢麗的人生!
1.丟掉你的痛苦
2.尋找快樂的支點
3.奇蹟來源於從容樂觀
4.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苦與樂
5.感受生命的美麗,積極的人生更精彩
第九章 適時收斂鋒芒,得意時不要太張揚
有一句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流必湍之。”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往往容易激動,樹敵太多,和別人不能水乳交融地相處。而出現這些情況,大多是因為言語、行動鋒芒過露的緣故。若要跟別人和諧相處,就要學會適時收斂鋒芒,得意時不要太張揚。多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不致四面樹敵,你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1.謙恭低調是做人的智慧
2.鋒芒太露不如藏巧於拙
3.收斂鋒芒,張弛有度
4.做人切忌張揚
5.精明不必外顯,才華不必外露
第十章 寬容對待他人,心寬似海有容乃大
俗話說:“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寬容是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品格,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每個人都會有缺點,相互之間也難免會發生矛盾,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寬容。縱觀歷史,很多建立偉業者都具有寬闊的胸襟和寬容的品格,他們正是藉助這個優秀品質走上成功之路的。所以,我們要懂得心寬似海有容乃大,切忌心胸狹隘。只有如此,方能幫助我們贏得好的人際關係,贏得好人脈,從而有利於我們輕鬆做人、成功做事。
1.做人要有度量,莫為小事斤斤計較
2.用包容和博愛贏得別人的尊重
3.學會以寬厚之心對待他人
4.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5.心寬似海,有容乃大
第十一章 寧靜面對成敗,懂得割捨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我們既然生活在這個紅塵俗世,就都會面對凡事種種,如果不能保持一種平靜、平和的心態,就會被一些事情所纏繞,擾亂了好的心境與心情,同時也將失去精神上的自由。世上的任何事物,成與敗,失與得皆是相對的。古語說得好:“盡吾力而不能至者,無悔也。”在生活中,處理各類事情盡力去做就是了,成敗得失都不應該引起心境的太大變化和波動,做到如此,堪稱大智也。人生需要自由,學會以坦然寧靜的心態面對成敗得失,懂得割捨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1.暫時的失敗不是自己的命運歸宿
2.無論成與敗,都是一種過程
3.成功時要懂得淡定從容
4.低谷中要學會自信豁達
5.懂得割捨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下篇 靜下心更專心,沉住氣成大器
第十二章 靜下心就能更專心
人生如山脈般起伏不絕、坎坷不斷。只有靜下心來,在翻山越嶺之時笑得從容,走得坦然。得意時靜下心來,清醒看待成功,避免自滿;失意時靜下心來,樂觀面對失敗,尋求改變;機遇前靜下心來,認真對待細節,減少失誤;困難前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方法,衝破阻礙。靜下心就能更專心,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就能以切切實實的努力獲得成功,最終登上事業的頂峰!
1.工作需要靜心,靜下心才能更專心
2.靜下心才能認真仔細,細緻入微
3.靜下心才能心無旁騖,專心致志
4.靜下心才能執著,堅持到底
5.靜下心才能以切切實實的努力獲得成功
第十三章 沉住氣才能成大器
俗話說“做事難,做人更難”,難題愈多,愈能顯示你的能力和才幹。面對百味人生,面對世事百態,我們需要潛伏的是不平之氣,消沉之心,躁動之性和致遠之志,需要張揚的是自信、勇氣、愈挫愈勇和百折不饒。不論志氣、勇氣、才氣抑或傲氣都要沉住。這是一個人事業的開始,更是成熟的標誌。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年代,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都應沉下心來,才能跳得遠;沉住氣,才能成大器。
1.高屋建瓴、目光長遠的人都是沉得住氣的人
2.沉得住氣才能忍得住“胯下之辱”
3.沉得住氣才能韜光養晦、安靜蟄伏
4.沉得住氣才能等得到最好的時機
5.沉得住氣才能成得了大器
附錄
經典職場心理測試題,看看你能得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