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鐃
鐃,又稱銅鐃。是蒙古、藏、納西、壯、土家、黎、漢等各民族互擊體鳴樂器。流行於全國各地,尤以兩廣、海南、閩浙一帶最為盛行。鐃又稱為鉦和執鍾。鐃又稱為鉦和執...
歷史記載 形制變化 演奏方法 用途 樂器發展 -
雲紋青銅大鐃
雲紋青銅大鐃,1978年建甌縣(今建甌市)小橋公社陽澤大隊黃科山出土的青銅器。現藏福建省博物館。
-
象紋銅鐃
象紋銅鐃,1959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縣老糧倉師古寨山頂。通高70厘米、銑(xiǎn)間寬46.2厘米,重67.25公斤。顏色土褐,外形酷似兩片合起來的瓦...
概述 形制 用途 寧鄉青銅之謎 -
青銅樂器
青銅樂器是夏商周三代音樂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歷史遺存。在洛陽地區發現的青銅樂器如銅鈴、鉦、鐃、鎛、編甬鍾、編鈕鍾等,幾乎包括了青銅樂器所有的種類,...
樂器分類 時代標誌 代表樂器 重要意義 葫蘆笙 -
鐃[樂器]
鐃又稱鉦,執鍾,是中國古代使用的青銅打擊樂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為軍中傳播號令之用。流行於商代晚期,周初沿用。其是銅製圓形的樂器,常和鈸配合演奏。
基本介紹 文獻記載 形制變化 形制特徵 演奏方法 -
編鐃
編鐃中的鐃,為鍾類樂器的一種形制,最早實物見於湖南寧鄉出土的飾有善面紋的青銅編鐃。 商代後期出現3件鐃為一組的編鐃,可以奏出簡單的樂曲,為舉行盛大祭典活...
定義 簡介 編鐃的歷史 -
商象紋銅鐃
象紋銅鐃,商代的打擊樂器。1959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縣老糧倉師古寨山頂。通高70厘米、銑(xiǎn) 間寬46.2厘米,重67.25公斤。顏色土褐,外形...
概述 形制 用途 寧鄉青銅之謎 藏品信息(中國國家博物館) -
獸面紋青銅鐃
中國古代青銅器
注音 關鍵字 -
威風鐃
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一帶的民間廣場藝術,是一種民間打擊樂器的合奏形式,由於它擊奏多姿,威武雄壯,所以俗稱為“威風鑼鼓”。每逢過年過節,...
簡介 特點 -
商代象紋銅鐃
商代象紋銅鐃,商代的打擊樂器。1959年出土於湖南省象紋銅鐃,商代的打擊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