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園村

青竹園村位於鎮駐地南1.5公里、黃大路東側500米處,南通204國道,與同三高速公路入口相距1.5公里。據史志記載,明洪武年間,徐氏先祖,徐仁龍、儀龍、禮龍、智龍、住龍幾兄弟由江蘇遷至本地,數年之後,禮龍之子徐豹來本村居住,因此處環境幽雅,灌木蔥鬱,故取名球秋園,後徐氏秀才又更名為“修七園”,八十年代改為現在的“青竹園”。數代都由徐姓占居,後有逄、陳、封幾戶居民遷入本村。

青竹園村位於鎮駐地南1.5公里、黃大路東側500米處,南通204國道,與同三高速公路入口相距1.5公里。
據史志記載,明洪武年間,徐氏先祖,徐仁龍、儀龍、禮龍、智龍、住龍幾兄弟由江蘇遷至本地,數年之後,禮龍之子徐豹來本村居住,因此處環境幽雅,灌木蔥鬱,故取名球秋園,後徐氏秀才又更名為“修七園”,八十年代改為現在的“青竹園”。數代都由徐姓占居,後有逄、陳、封幾戶居民遷入本村。
青竹園村自古以農牧業為主,地理位置優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便利。全村有居民102戶,人口362人,耕地面積527畝,長期以來都靠落後的種植方式養家餬口。90年代末,該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政府對種、養殖業的大力推廣與支持,2004年,該村人均收入猛增到4500元。近幾年,對農業結構進行了調整,集體規劃出無公害蔬菜基地60畝,年內收入近20萬元,主要生產以露天無公害蔬菜為主的大白菜,蘿蔔,土豆等特色蔬菜。養殖業年內收入30萬元,同時以糧食為主的高產方200畝,產值高達16萬元。現在,青竹園村農副業產品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產銷一條龍的模式。
該村在努力幫助農民增收的同時,也加快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自開展全民普法活動以來,村委每年專門聘請有關法律人員來講課,宣傳法律常識,村民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先後幾年被鎮政府授予“綜合治理先進村莊”、“先進黨支部”、“精神文明先進村莊”等榮譽稱號,隨著村莊的全面發展,青竹園村正以新的村風村貌,大步邁向發達村莊的行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