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防風

青海防風

青海防風,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葛縷子Carum carvi L.的根。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西部等地。具有發表祛風,勝濕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破傷風。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微甘,性微溫。

功效

發表祛風,勝濕止痛。

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破傷風。

相關配伍

1、治風寒感冒:防風、荊芥各9g,紫蘇葉、生薑各6g。水煎服。(《甘肅中草藥手冊》)

2、治感冒骨節疼痛、頭痛,寒熱無汗:防風9g,羌活5g,秦艽9g,桑枝3g,蔥白5根。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風寒頭痛:防風9g,白芷9g,川芎9g,荊芥6g。水煎服。

4、治風濕性關節炎:防風9g,黃芪9g,羌活5g,獨活9g。水煎服。(3-4方出自《西寧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

使用注意

體虛多汗者慎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去泥沙,稍晾,置沸水中燙後去外皮,曬乾或烘乾即得。

形態特徵

葛縷子,又名:小防風,野胡蘿蔔,馬纓子,郭烏。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無毛。根圓柱形,肉質,長10-25cm,徑5-10mm。莖上部分枝。基生葉及莖下部葉的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略短於葉片,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葉片輪廓長圓狀披針形,長5-15cm,寬2-3cm,末回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5mm,寬約1-3mm,具寬葉鞘,邊緣膜質,白色或粉紅色。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花梗長5-8cm;無總苞片,稀1-3,線形;傘輻5-10,長1-4cm;無小總苞片,偶有1-3,線形;小傘形花序有花5-15,花雜性,無萼齒,花瓣白色,或帶淡紅色;花柱長約為花柱基的2倍。果實長卵形,長4-5mm,寬2-2.5mm,成熟後黃褐色,果棱明顯,每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2。花、果期5-8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林緣、河灘草叢中或高山草甸。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西部等地。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或縱剖成條形,略彎曲或呈扭曲狀,單一,罕見分歧者。長約10-40cm,直徑0.2-1.5cm。頂端根頭部寬大,有明顯的凹陷莖基痕。表面稍粗糙,有縱皺紋或溝紋。質堅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皮層呈土黃色,木質部呈鮮明的黃色。氣弱,味微甘而略苦。

相關論述

1、《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辛、甘,微溫。”

2、《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勝濕。治感冒,骨節疼痛,頭痛,寒熱無汗,風濕性關節炎。”

3、《甘肅中草藥手冊》:“發表祛風,除濕止痛。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關節疼痛,脊痛項強,四肢攣痛,破傷風,目赤瘡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