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即使在今天看來,曾一度非常知名的朝鮮銀行所處的位置也是重要的。它處在與膠濟鐵路平行修建的葉櫻町的南端,與上海路交叉,而後者除大窯溝和港口入口處的跨路鐵橋外,是近處唯一可以穿過鐵路線的道路。朝鮮銀行建造之前,這一帶已有相當數量的日本僑民居住,隨後,隨著大量的日本金融、商業機構的建立,人口密度加大,區域也有所擴大,遂成為青島市區最早形成的日本人集中生活區。伴隨著占領軍的到來,日本一些著名的商業會社也裹挾著大量的資本進入,在當時,這些公司也大都匯集於此。大量的日本僑民和資本雄厚的商業機構,無疑讓朝鮮銀行如同置身於財富運輸線的核心。
建築風格
這間曾一度擁有發鈔權的銀行卻似乎不怎么張揚,單從由日本設計師設計的支店營業部建築看,銀行留給人們的印象是平易和親切的。臨葉櫻町的銀行主立面呈舒緩的對稱式樣,以大門為中心,依次向兩邊展開。建築一層開有與大門同寬的窗洞,上圓下方,邊緣用花崗岩條石精緻裝飾。二層則並排開有小窗洞,無任何裝飾,與一層形成明顯對比。由大倉土木施工的整棟朝鮮銀行建築僅在頂部檐口有些瑣碎的條石雕花裝飾,大面積的立面外牆則被處理成細緻的水平凹線。
從三井幸次郎的遺作上看,這位日本建築師在青島設計了數棟建築,如1925年竣工的日本青島取引所、1930年4月完成設計的安徽路1號內的一棟庫房和1931年冬天竣工的福山路8號陶善欣宅第。較之日本青島取引所和福山路陶宅,朝鮮銀行的設計比較另類,不知道是否代表了三井幸次郎風格的轉變。
發展歷史
資料顯示,1911年3月,日本政府將韓國銀行改組為朝鮮銀行,總行在漢城。1917年10月,朝鮮銀行在青島設支店,主要辦理外匯業務、發行日金流通券,兼營儲蓄和抵押放款。1917年10月,朝鮮銀行青島支店發行了7種俗稱老頭票的金券,流通額在100至00萬元之間。第二次日占時期,朝行積極支持日本企業在青島地區的擴張並代理日本銀行收解軍款及雜稅。日本投降後,這間曾風雲一時的銀行被中央銀行青島分行接收。
自1917年至1945年間,朝鮮銀行經歷了多次兼併重組,這其中包括日資正隆銀行和英資麥加利銀行。正隆為在華日商1906年於營口創辦,1920年9月在青島設支店,店址先在招遠路,1925年總行合併龍口銀行後遷至堂邑路,1936年10月併入朝鮮銀行。先併入正隆後又一同併入朝鮮銀行的龍口銀行為中日合辦,1915年4月在保定路設青島支店,1923年10月因受大連總店虧損牽連而停業,次年年終併入青島正隆。
總行設在倫敦的麥加利銀行1925年10月在館陶路設立分行,抗日戰爭前,青島中資銀行的發行準備金多數存在該行。戰爭後,該行被朝鮮銀行接管。
現狀
所在地:館陶路12號,原葉櫻町
建築師:日本建築師三井幸次郎
業主:朝鮮銀行總行
竣工期:1932年5月10日
現狀:樓體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