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志·政協志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青島市委員會(以下簡稱政協青島市委員會或青島市政協)的前身是青島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 直至1955年5月3日,政協青島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青島市協商委員會的歷史任務即告結束。 1978年7月22日,舉行了政協青島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恢復了青島市政協的組織和活動。

《青島市志·政協志》的編纂工作始於1982年,1999年公開出版。
全志以篇、章、節層次劃分,共分為8篇、16章。首篇為:青島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依次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青島市第一屆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青島市第二屆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青島市第三屆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青島市第四屆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青島市第五屆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青島市第六屆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青島市第七屆委員會。該志的年代斷限,上限自1949年9月始,下限至1993年2月。記述範圍,以青島市區為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青島市委員會(以下簡稱政協青島市委員會或青島市政協)的前身是青島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青島市協商委員會於1950年2月11日由青島市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關於地方委員會的決定》中關於政協“省、市地方委員會,在普選的省、市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由各省、市人民代表會議所產生的省、市協商委員會代行其職權” 的規定,代行了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1954年7月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根據1954年5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聯合通知》關於“在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各級協商機構暫時保留”等精神,青島市協商委員會已不再具有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設機構的職能,而是作為統一戰線的機構繼續存在。直至1955年5月3日,政協青島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青島市協商委員會的歷史任務即告結束。
自1955年5月至1966年4月的11年裡,政協青島市委員會從初建到發展,經歷了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團結面不斷擴大,委員人數不斷增多,政治協商的渠道也不斷擴大。自1962年7月第二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起,每次全體會議均列席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開拓了政治協商的渠道,豐富了政治協商的內容。這一階段的政協工作,在協助中共青島市委和市人民委員會團結各界人士和推動社會力量,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參與社會主義建設,克服三年國民經濟困難,爭取國民經濟形勢的好轉,以及發揚人民民主、活躍政治生活和調整統一戰線內部關係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發揮了人民政協這一統戰組織的特有作用。
第四屆委員會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青島市政協的大批委員和各界人士遭到打擊和迫害,第四屆委員會於1966年4月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後不久,即被迫停止活動。
“文化大革命” 後,人民政協的工作開始恢復。1978年7月22日,舉行了政協青島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恢復了青島市政協的組織和活動。
青島市政協自1978年恢復工作至1993年2月,歷經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委員會。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的新時期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作用和任務,明確樹立了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思想,由過去長期以來實際上主要是為階級鬥爭和思想改造服務,轉變為為經濟建設、祖國統一和反對霸權主義三大任務服務,開創了新的局面。
這一階段,青島市政協得到很大發展,體現了在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兩面旗幟下,“大團結、大統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方針,成為青島市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青島市政協恢復活動後,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各項統戰政策,幫助各界人士不斷解放思想,使參加青島市政協的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日益提高。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界分別以集體名義發表意見,參與重大課題的調查和論證逐漸增多,其整體功能進一步發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