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古代時期
唐、五代、宋時,今青官蘭村境域屬勸儒鄉擢秀里。元代,地屬五都。明至清光緒年間,屬五六都。清宣統元年(1909年),設下東(三沙)區。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分設中東(青皓)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成立沙澳虞青、隴青墩石浮、古丘田小蔡3個聯保,隸屬第二區,下轄26保、269甲。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分別改稱三沙、隴頭、古桶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三沙、古桶聯保合併,轄18個保,青官蘭村在當時屬青官保。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0月,廢三沙鎮建制,境域屬第四區。1952年6月,成立三沙鎮,由第四區代管,轄湖山、古鎮2鄉。1959年轄三沙、古鎮、古皓、湖山、金官、東角、蘆竹7個大隊,青官蘭村當時屬金官大隊。1961年5月,三沙公社復為三沙區,轄三沙、嵛山、湖山、金官、古皓5個公社。
1990年,三沙鎮行政區域63.6平方公里。境內設中心、西澳、東澳、五澳4個街道和中心、西澳、東澳、五澳、隴頭、東山、浮山、單斗、三坪、石頭鼻、小皓、蔡洋、虞公亭、古桶、東壁、大路頂、八斗、二坑、金雞、青官司、花竹、青官蘭、三農、金洋、烽火、古鎮、三澳27個行政村,此時才有了青官蘭這個名字。
行政區劃
主要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李厝里、張厝里、田樓。村委會位於張厝里。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張厝里和李厝里這兩個區域,田樓地區則是青官蘭村耕地的集中地。
地理
地理環境
位於福建省東北部沿海,東臨東海,與福鼎嵛山列島及三沙烽火島遙遙相望。 境內地形以沙灘、灘涂、丘陵為主,境內有兩條溪流。村落依山伴海而建。
氣候
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涼夏熱,降水充沛,陽光充足,植被常年青綠,以松樹、楓樹為主,還有少量杉樹、樟樹、楊梅樹、桃樹等。7至9月常有颱風光顧,災害性天氣有颱風、暴雨、大風等。全年除高海拔地區外,一般少有霜雪。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約30人,主要以老年人為主,主要通行閩南語、漢語。漢族比例達100%。
經濟概況
村境內有一村民合資建設的紫菜育苗場,大體上保持著半開發半原始的狀態。
交通
交通發達,有公路南北向穿過村境。村境內的二級漁港工程正在積極建設中 。國家沿海一級公路228國道(遼寧丹東---廣西東興)會經過此村。
旅遊
境內西北邊境有著名景點南太姆,可從著名攝影基地 花竹村沿馬路抵達。
周邊景點
花竹村
著名攝影勝地花竹村,其美麗的日出日落及其海島風光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觀賞。距離青官蘭村約2km,距離三沙鎮鎮區約4km。前往可從三沙鎮區搭乘摩的或小車。
嵛山島
被譽為“ 中國最美十大海島 ”之一的嵛山島雖屬於福鼎市管轄 ,自古以來由於陸緣的接近,在文化、民間交往等方面與霞浦縣三沙鎮有著密切聯繫。其位於青官蘭村正東方東海洋面上,直線距離約9km。如需前往遊玩可前往三沙古鎮村的 古鎮碼頭,或選擇福鼎秦嶼鎮(2010年更名為太姥山鎮)的 漁井碼頭 。島上有大小天湖及遍布全島的優質草原。
留雲洞
三沙留雲洞俗稱石厝,亦稱幻塵庵,位於距霞浦縣30公里的三沙鎮西澳。由自然柱石支撐著一塊巨石“一片瓦”構成一個奇妙的留雲洞穴。三沙留雲洞歷來是閩浙交界的一個著名遊覽勝地,吸引四方遊客慕名而來,題詩刻字。原國民黨閩浙監察使 孫啟英的“ 片石開生面,名山出一頭”和 陳立夫的“ 海東勝地,留雲紀勝”等多處摩崖題刻至今尚存。自對外開放以來,來三沙港避風、貿易的台胞,回國探親觀光的僑胞也不斷來此遊覽、參拜。前往可從三沙鎮區搭乘公交或中巴。
楊家溪
楊家溪又名九鯉溪、七里溪,位於牙城鎮境內。是太姥山“山、海、川”三大主要景區之一。境內人文、山水景象一應俱全。前往可從 霞浦汽車北站搭乘牙城鎮班車至 洪山橋景區標誌處下車,轉車往景區,或在霞浦縣城乘坐出租小車直達景區。
基本概述
青官蘭村位於福建省東北翼沿海,三沙鎮東北部 ,東臨東海(青官蘭澳)並與福鼎嵛山島遙遙相望,北接青官司村,南銜攝影勝地花竹村,西部則是綿延的丘陵。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涼,主要災害有颱風等。境內有著名景點南太姆。 村人口主要以老年人為主,且聚落分散,基本形成以青官蘭澳為中心的西北片和南片。西北片由於姓氏的不同又分為張厝里和李厝里。該村村委會位於西北片的李厝里。村民就業方式以捕魚和種植紫菜、海帶為主。交通便捷,有公路南北縱穿境內,二級漁港現已積極建設中。村境內無工業。
青官藍村依山傍海,村雖小卻風光無限。有三沙少見的無污染海灘。沿沙灘往北,有高低不等的怪石點綴在中北部沿岸,頗具趣味。遠處的嵛山、烽火島和浩瀚東海構成了一幅迷人的畫卷。村落如同繁星點綴在青山上,小溪緩緩流淌在村境南部,加上淳樸善良的人民,頗有陶淵明所述的桃花源一般。綿延青山的阻擋,更讓此村頗有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