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靈台縣博物館位於靈台縣城荊山森林公園內,占地333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781平方米。新館於2006年9月20日“中國靈台皇甫謐中醫針灸(國際)學術交流大會暨皇甫謐文化節”期間隆重開館。現有館藏文物74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44件,二級文物441件、三級文物1166件,珍貴文物數量位居甘肅省基層博物館前列,尤其以西周、秦漢青銅器比較著名。2008年5月向社會免費開放。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011年12月被甘肅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建設布局
2006年靈台縣博物館新館建成後,先後共投資230餘萬元,設計製作有基本陳列《周秦化育——靈台文物精品陳列》。該陳列由序廳、《歷代陶瓷》、《金華物萃》、《西周瑰寶》、《佛國遺珍》四個專題陳列和影視廳組成。陳列面積880平方米,展線長380米,共展出陶、瓷、青銅、鐵、金銀、玉石蚌貝器、佛教造像等文物550多件(套),考古標本17件。輔助展品中有雕塑5套,照片94張,拓片46張,展板88幅,以多元化的陳列形式較好的展示了靈台的歷史文化和考古成果。2011年基本陳列被甘肅省文物局評為全省首屆陳列展覽“精品獎”。
靈台縣博物館堅持把上級有關規定與當地實際緊密結合,大力開展免費開放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做到了時間保證、安全保證、服務保證,每年開放時間都達到了310天以上,免費開放以來累計接待遊客18萬多人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館藏文物
繩紋紅陶釜
高8.4厘米,口徑14.5厘米。釜加沙紅陶,斂口,侈斜沿,圓唇,束頸,斜肩,折腹,圓底,通腹飾繩紋,肩部對稱飾附加堆貼二圓點和雞冠形鋬,腹部折棱,飾戳壓繩紋,底部附加堆貼圓點。
黃綠釉陶壺
高32.2厘米,口徑14.5厘米,腹圍71厘米。泥質紅陶,盤口,方唇,斜直領,長束頸,溜肩,圓鼓腹,腹下內收,高圈足。肩飾三道凹弦紋及一周綠釉山峰紋,腹部對稱飾淺浮雕獸首銜環鋪首,間飾綠釉夔龍紋及兩凹弦紋,足部飾兩凹弦紋。通體內外施桔黃釉,足底無釉。此壺造型端莊,釉色鮮艷,是研究三彩器起源的重要實物資料。
青玉壁
直徑16.8厘米、好徑6.7厘米、厚0.9厘米。玉壁青玉質,厚而平整,正中有一圓形好孔,雙面對鑽。表面保留制器前的設計刻痕。玉質潤澤,質地精良,形制規整,是研究西周時期制玉工藝的重要資料。
單耳灰陶罐
高18.5厘米,口徑8.2厘米,底徑9厘米。灰褐陶質,侈口,圓唇,長束頸,沿下至肩部有一寬頻狀耳,溜肩,圓鼓腹,平底,肩部飾二道錐刺紋,通體磨光。
三聯銅釜
高16.4厘米,釜口徑分別為17厘米,17.4厘米,16.7厘米。釜盤一體,三釜均微斂口,圓唇,矮直頸,球腹,圜底。圓盤上折矮沿,盤面近沿處有三個三角形紐,盤下三釜外側各有一支釘。釜底有煙炱。此釜為研究漢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靈台縣博物館位於靈台縣城荊山森林公園。
管理組成
靈台縣博物館內設辦公室、業務部及保衛部三個業務部室。現有職工28人,其中正式人員19名(含借調人員2人,三支一扶人員1人),臨時人員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