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須狀,粗壯,直徑近2毫米。主莖不育,短縮 ,具多枚叢生的葉子;可育莖由葉叢下部發出,披散或匍匐而節上生根,長20-70厘米,有疏或密的蛛絲狀毛。主莖上的葉叢生,禾葉狀或帶狀,長8-35厘米,寬0.5-1.5厘米,上面疏生蛛絲狀毛至近無毛,下面常相當密地被這種毛;可育莖上的葉短得多;最長不過7厘米,寬與主莖上的葉近相等,與主莖上的葉同樣被毛;葉鞘幾乎總是非常密地被蛛絲狀毛。
蠍尾狀聚傘花序常數個簇生於枝頂或葉腋,無梗而呈頭狀,或有長至4厘米的花序梗;總苞片佛焰苞狀,頂端漸尖,長1-2(3-5)厘米,密或疏地被蛛絲狀毛,通常背面基部很密;苞片長7-8毫米;花無梗;萼片線狀披針形,基部連合,長約5毫米,外面被蛛絲狀毛;花瓣藍紫色,藍色或白色,比萼片長;花絲被藍色蛛絲狀毛。蒴果小,寬長圓狀三棱形,長2.5毫米、頂端密生細長硬毛。種子灰褐色,有小窩孔。花期6-9,果期10月。
產地生境
產中國台灣、福建(仙遊、平和、南靖、彰浦)、江西(龍南)、廣東(梅縣、翁源、鼎湖、連山、連平、懷集、廣州、惠陽)、海南(澄邁、保亭)、廣西(南寧、靈川、隆林、上林、桂平、賀縣、臨桂)、貴州(盤縣、興仁、安龍)、雲南(硯山、蒙自、滄源、騰衝、屏邊、西雙版納、鳳慶、景東、昆明、曲靖)。生於海拔2700米以下的溪邊、山谷濕地及濕潤岩石上。印度、斯里蘭卡至越南、寮國、高棉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半島。
主要價值
根入藥,通經活絡、除濕止痛,主治風濕關節疼痛。植株含脫皮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