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本書以露天礦生產規模的確定為中心,運用規模經濟理論、系統工程方法和技術經濟學原理,
建立了露天礦經濟規模評價模型及綜合最佳化模型,並結合礦山實例做了合理規模分析。提出了以
淨現值或年淨收益隨生產規模擴大而增加的顯著水平作為衡量礦山規模經濟性的標準、在最佳化生
產規模的同時也要最佳化儲量規模;同時對影響礦山生產規模的相關要素如開採工藝選擇、經濟剝
采比、境界圈定、主要參數間的合理匹配及決策順序等也進行了探討。
本書可供人中專院校師生及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品目錄
目錄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常用方法及存在問題
1.2.1 常用方法
1.2.1.1 關於生產規模的確定
1.2.1.2 關於開採工藝的選擇
1.2.1.3 關於經濟合理剝采比的確定
1.2.1.4 關於境界的確定原則
1.2.2 存在問題
1.3 規模經濟與經濟規模的確定
1.3.1 規模經濟
1.3.2 經濟規模的影響因素
1.3.3 合理經濟規模的確定原則
1.3.4 確定建設規模的方法
1.4 影響生產規模的相關要素
2 露天礦生產規模確定模型
2.1 建模基礎與條件
2.2 評價方法與指標
2.2.1 投資估算
2.2.2 成本估算
2.2.3 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
2.3 經濟規模模型
2.4 綜合最佳化模型
3 典型礦山生產成本灰關聯分析
3.1 灰關聯分析方法與步驟
3.2 實例分析
3.2.1 安太堡露天煤礦成本分析
3.2.2 霍林河南露天礦成本分析
3.3 基本結論
4 安家嶺礦生產規模基礎要素分析
4.1 礦區自然條件
4.2 開採工藝
4.3 主要開採參數最佳化
4.4 投資估算
4.5 成本估算
5 安家嶺礦生產規模技術經濟分析
5.1 經濟評價參數分析
5.2 不確定性分析
5.2.1 敏感性分析
5.2.2 盈虧平衡分析
5.3 規模經濟分析
5.4 約束條件分析
5.5 基本結論
6 礦山規模 儲量與開採年限分析
6.1 泰勒準則
6.2 礦田儲量與經濟效益關係
6.3 基本結論
7 礦山生產規模評價方法分析
7.1 關於投資估算問題
7.2 關於評估指標的選取
7.3 規模經濟評價
7.4 評價方法分析
8 礦山生產規模的相關要素分析
8.1 開採工藝的選擇
8.1.1 影響工藝選擇的因素
8.1.2 工藝選擇的原則
8.1.3 開採工藝選擇的綜合評價
8.2 境界圈定
8.2.1 經濟合理剝采比與無盈虧剝采比
8.2.2 關於境界圈定的原則
8.2.3 境界圈定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8.3 決策順序最佳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