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描述
成蟲體長45-50mm,翅展90-130mm,體翅暗灰色,混雜霜狀白粉。胸部背面兩側及後緣有棕黑色紋,形成圓圈

發生規律
各地每年發生代數不同,廣西4代,江西3代,河南2代。均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月初開始羽化。廣西各代成蟲羽化盛期分別為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成蟲夜間活動,趨光性強。卵散產於葉背。卵期約20天。幼蟲孵化後先齧台寄主葉片表皮,幼蟲2、3齡後蠶食葉片,咬成大缺刻或孔洞,幼蟲共5齡。幼蟲每年6、7月為害最烈,可為害至10月底,大發生時地面上可見大量碎片及大粒蟲糞。老熟幼蟲在3-7cm深的土中築土室化蛹。
寄主
榕樹、梔子花、丁香、凌霄、桂花、茉莉、泡恫、海桐、桃花、紫荊、櫻花、梧桐、楸樹、槐樹、女貞等。
為害特點
幼蟲取食葉片,害蟲發生數量多時,可將葉片吃光,僅剩主脈和枝條,甚至可使枝條枯死。
防治方法
(1)冬季深翻土壤可殺滅越冬蛹。(2)根據地面掉落的蟲糞及幼蟲的為害狀,人工捕殺幼蟲。(3)黑光燈誘殺成蟲。(4)保護利用天敵。螳螂和胡蜂是害蟲的重要天敵,應注意保護和利用。(5)害蟲發生數量較多時,可噴每毫升含孢100億個的青蟲菌500倍液、或噴每毫升含孢子1億個的蘇雲金桿菌液、或噴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