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震顫性腦癱多由錐體外系損傷及小腦損傷引起,臨床上有兩種類型:一是靜止性震顫,多為粗大的節律性震顫,3-5次/秒,隨意運動時可以被控制而停止震顫,多見於上肢與手部,出現交替屈曲與伸展動作,也有拇指的外展與內收動作;二是動作性震顫,多由小腦損傷所致,這種震顫是隨意性震顫,表現為隨意動作是出現震顫,隨意運動停止時震顫消失,手指越接近目標,震顫越嚴重越顯著,有的患兒有眼球震顫,臨床上可用指鼻、跟膝脛等試驗檢查,有時伴有平衡功能障礙。
症狀
震顫性腦癱主要病變在錐體系及小腦,震顫性腦癱以身體的某一部分在一個平面內呈不隨意的、節律性的搖動為特徵。
臨床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粗大而有節律,有意識動作時可暫時被抑制,多見於上肢。有時為動作性震顫,動作時加重,有眼球震顫。單純的震顫型腦癱罕見,多與其他型混合存在。
特徵
小兒腦癱臨床分類廣泛,分類是根據腦癱患兒的發病部位及症狀表現區分的,下面是261醫院專家介紹的震顫性腦癱特徵表現:
據臨床表明,單純的震顫型腦癱罕見,多與其他型混合存在。
震顫型腦癱主要病變在錐體系及小腦,以身體的某一部分在一個平面內呈不隨意的、節律性的搖動為特徵。臨床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粗大而有節律,有意識動作時可暫時被抑制,多見於上肢。有時為動作性震顫,動作時加重,有眼球震顫。
病因
新生兒期各種因素中,早產和低出生體重是引起腦癱的重要原因。體重越小,發生腦癱的幾率越高。現代約有半數的腦癱患兒是由於早產引起。
新生兒嚴重黃疸,引起膽紅素腦病,也可引起腦癱。其他如新生兒感染損傷腦組織所致腦癱。還有約1/4的腦癱患兒目前找不到原因。
母親妊娠期各種異常情況可能是震顫型腦癱的病因,如胎兒腦畸形和多胎妊娠等。雙胎比單胎腦癱發生率高6倍多。
出生時窒息,產傷、新生兒腦內出血也是震顫型腦癱的病因之一。
治療
“BC腦細胞介入修復療法”
神經反射再成訓練法
是指在運用特定的訓練手法和技巧,結合康復師的引導。使得腦癱患兒大腦內部形成新的神經樹突,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新的神經反射通路,讓大腦能夠支配肢體產生新的運動習慣和姿勢,以糾正由於原始的腦神經樹突不能下傳運動意識而導致腦癱的症狀。小兒腦癱針灸療法
治癱十三針
是通過改變調理經絡氣血的原有軌道,修復出一條新的經絡通路或是刺激打通部分通路,來實現腦癱患者的康復治療。治癱十三針
反向物理因子療法
是採用特殊的理療設備,即4-8電極片。在治療病變的肢體同時,對相反方向的肌肉群同樣實施治療,使得肢體在治療的效應場內全方位的接受理療的
作用。這樣的治療是肢體的肌群產生協調作用和生理性的運功。反向物理因子療法
超音波水療法
主要是運用超音波水療的特性將治療不同類型腦癱的配方作用於腦癱患兒,通過刺激中樞神經,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使腦癱患兒建立新的神經通路,幫助患兒形成一種新的運動模式,從而達到治療腦癱的目的。 代氏配方超音波水療法
“BC—腦細胞介入修復療法”的研製是從分子基因學、中醫辯證學、細胞病理學、中樞神經系統學、生物物理學、分子免疫學、醫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出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腦性癱瘓診療規範,在國際權威腦癱醫療康復機構診治標準基礎之上,結合中國傳統醫學特色研發的康復治療工程。
“BC——腦細胞介入修復療法”是一種中樞神經再生療法,所治療部位產生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刺激和生物化學效應,能快速修復受損神經的關鍵物質,可在患者體內釋放出強烈的刺激信息和巨大的生物能量,通過經絡神經傳入大腦皮層,形成一個優勢興奮灶,產生良性誘導,對引起疾病的病理興奮灶起到不同程度的修復和激活作用,提高患者腦神經元調節自律性,修復受損的神經元及大腦細胞,恢復高級神經功能,重建神經環路,產生神經營養因子或神經保護因子,從而抑制神經變性或促進神經再生利用立體定向介入技術將神經細胞激活及修復。
“中頻電療法”
“中頻電療法”能影響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具有抗肌痙攣的效能,所以能夠用來治療小兒腦癱,一般肌無力用交調、間調波(30-100赫茲,50%~100%);肌強直用變調波(70赫茲,75%)。每次3-8分鐘,每天1次,6-12次為1個療程,強度以明顯振顫感為宜。
早期治療
早期治療所指的早期是指震顫性腦癱患兒0—6歲這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裡人體的發育改變是最明顯的。也是人格形成的萌芽階段。對於腦性癱瘓患兒來說,接受適當的康復治療相當重要,特別是和其它的醫學領域協作,再進一步通過心理性的、教育性的治療,才會收到較明顯的效果。
正常兒童0—6歲這個階段各方面的發育狀況。其中神經系統的發育到6歲時是飛躍性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完成90%左右,到10歲時已趨於緩和,比較恆定。腦性癱瘓兒童,其中大部分都是出生前由於在腦部受到損傷而出現運動機能的異常。正常兒童0—6歲這一段時間的腦部發育的研究推測,對腦癱患兒早期進行全面的訓練治療,會對患兒運動機能和智力上產生有較大的影響,因為這一時期患兒腦發育處於旺盛時期,對於腦損傷的順應性比較高,而且在這一時期,痙攣性和手足徐動幾乎不明顯,異常性的姿勢和運動姿勢控制起來比較容易,同時對於攣縮變形也比較容易控制。所以對於醫生和家長來講,應該十分注意這一段時間裡患兒的衣食住行,並仔細地進行觀察。如果有導致腦性癱瘓的因素,如早產、黃疽;窒息、產傷,那么作為家屬、家長,特別是父母應特別地加以警揭,發現異常的情況,及時去醫院檢查就診。對於醫生來講,要注意思兒的年齡,儘可能地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康復。
特色療法
腦癱是腦部神經受損引起的,而神經一旦受損就不能自行修復。而以“BX修復細胞”為核心的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作為人體內可分化成各種人體所需的細胞,可有效的對腦癱腦損傷進行顯著的修復。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治療腦癱原理:將BX修復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分化成大腦神經細胞,從根本上再生、修復和營養受損的腦神經從而達到腦癱的根本治療效果。
另外,腦癱進行細胞移植治療之後,還需針對患兒出現的功能障礙作出針對性的功能訓練,加強患兒在語言、運動、智力等方面的恢復。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年齡越小,大腦的代償功能就越強,如果能夠及時接受治療,治療的效果及越好。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治療腦癱的優勢:痛苦小,副作用小,操作過程相對簡單,且費用相對低廉。
預防
(1)出生前預防
積極開展早期產前診斷,胎兒預測,開展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增進孕婦健康,防止發生先天性疾病。發現胎兒異常必須做人工流產,不讓異常胎兒出生。對於震顫型腦癱怎么預防,為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腦科專家提醒:孕婦應該注意避免病毒感染,如流感,風疹等。特別是在妊娠10—18周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迅速時期,此時更應注意防止 感染。震顫型腦癱怎么預防不要濫用藥物,特別是麻醉藥、鎮靜藥,禁止吸菸,飲酒;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放射線的照射,不要過多地做B超檢查,最好不看電視。
(2)出生過程中的預防
造成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分娩過程中引起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震顫型腦癱怎么預防呢?因此要預防早產、難 產。做好難產胎兒的各種處理,提高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避免分娩過程中對新生兒的傷害,這是預防腦癱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有關的醫務人員都要抱著對產婦、家庭和社會高度負責的精 神,認真細緻地處理好分娩的每個環節。一旦出現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等病症,要積極進行治療,減少對新生兒的損害。
危害
1、運動功能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如 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等。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等。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有 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 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狀。
5、視聽覺障礙: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牙齒髮育障礙:牙齒質地疏鬆、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等。
7、情緒和行為異常。患兒情緒容易波動,喜怒無常;注意力不集中,孤獨不和別人一起玩,持續做一個動作。
護理
日常護理在給震顫性腦癱患者餵食時腦癱患兒的姿勢是頭部後仰,那么全身肌肉肌張力升高、痙攣,姿勢不對稱。這樣,吞咽動作肯定不能很好地完成。
震顫性腦癱患者在母親的懷裡處於半臥位,患兒的頭部擱在母親的胳膊肘上,肩背部由母親的前臂承托,患兒的雙手被放在身體的前面,整個身體姿勢顯得相對對稱,這樣患兒全身的肌張力可相對正常些,餵食也就比較容易進行。
如果震顫性腦癱患者已具有一定的頭部控制能力和軀幹直立能力,母親可以讓患兒坐在自己的一條大腿上,患兒的膝關節屈曲並擱在母親的另一條大腿上。
為了使患兒的膝關節也保持充分的屈曲,母親的一隻腳下可墊置1~2塊木板。母親的一隻手可以根據需要扶助患兒的肩部或者髖部。這樣的姿勢既有利於餵食,又有利於正確姿勢的發育。
1、與患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定專人進行護理,只有互相信任和尊重,患兒才能真實而詳細地反映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2、護理人員可採用交談、問答及特定、有效的量表或問卷,對患兒及其親屬進行心理測試,以了解患兒及其親屬的心理、行為問題所在,根據患兒存在的心理問題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護士也應該多喝患兒溝通,消除恐懼心理。
3、指導家長幫助患兒克服依賴心理,不要什麼事都替患兒去做,能自己做的儘量讓患兒自己去做,培養其獨立意識,使其生活能夠自理,減輕家長負擔。
4、導家長多與患兒交流、溝通,告訴家長腦癱患兒的康復是一個長期乃至終生的過程,光靠訓練人員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