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霄邊農民協會舊址位於東莞市長安鎮霄邊村,由芑詒堂蔡氏宗祠、將軍山神廟、德馨堂蔡氏祠堂三處建築組成。這三處建築分別始建於1580年、1680年、1850年前後。其中,芑詒堂蔡氏宗祠於1937年重修,將軍山神廟於1984年重修。芑詒堂蔡氏宗祠褐石平台,青磚白瓦,屋脊有石雕祥雲,堂前頂柱左右上方各有一具活靈活現的瑞獅,堂內梁下多有巧奪天工的木雕,栩栩如生的壁畫,高軒敞井,採光通風皆好,為嶺南農村宗族祠堂建築的典型代表。芑詒堂占地面積525平方米,將軍山神廟占地面積522平方米,德馨堂占地面積600平方米。歷史
大革命時期,霄邊農民運動在蔡如平、蔡日新等人領導下開展得如火如荼。1924年10月霄邊農民協會成立,負責人蔡庭謙、蔡滿福。同年11月,東莞縣第一區農民協會成立,農民協會委員長蔡如平,副委員長李海東,管轄霄邊、錦廈、涌頭、鹹西、烏沙等村,會員數百人。農民自衛軍也隨之建立,有自衛軍30餘人,李海東兼任隊長。農民協會成立那天,會場設在霄邊將軍山下的祠堂里,犁頭紅旗迎風飄揚,會場周圍貼滿了“打倒土豪劣紳”等標語,並張貼漫畫揭露地主豪紳壓榨農民的醜惡面目。會場上“打倒列強,除軍閥”的革命歌聲響徹雲霄,“熱烈慶祝第一區農民協會成立”的口號聲振奮人心。會員們都佩帶銅質犁頭紅旗的圓形襟章和印有“第一區農民協會”的布質臂章,興高采烈地參加大會。當時,共產黨員彭湃、阮嘯仙以農民運動特派員身份,專程從廣州趕來參加第一區農民協會成立大會,並發表演說,讚揚霄邊農會的成立為東莞農民運動作出了榜樣。蔡如平也在會上講話。晚上,舉行聯歡會,彭湃表演白話喜劇,逗得人們喜笑顏開;蔡如平表演雙簧等節目,揭露帝國主義、軍閥的醜惡面目,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當時霄邊農民協會辦公地點設在德馨堂,東莞縣第一區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在一起辦公,地點設在芑詒堂,農民協會領導下的罷耕委員會辦公地點設在將軍山神廟。霄邊農民協會成立後,注重維護社會治安,懲處違法分子,關心農民的福利事業,辦好學校,家庭貧苦的子女可免費入學,鰥寡孤獨者可得到農會的照顧。同時,農民協會領導農民減租減息,斗土豪。農民協會也注意培養骨幹力量。1925年1月1日至4月3日,國民黨中央在廣州舉辦第三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霄邊農民協會派蔡力、蔡兆等數人前往學習。通過學習,他們不僅提高了對農民運動的認識,而且掌握了軍事鬥爭的基本要領,鞏固了霄邊農民協會。1924年至1926年秋是農民協會發展時期。霄邊作為東莞建立農民協會較早的地區,一度成為東莞縣農民運動的中心。1927年4月,大革命從高潮走向失敗,共產黨員蔡日新被殺害,霄邊農民協會停止活動,霄邊農民運動暫時被鎮壓下去。抗日戰爭時期將軍山神廟還成為東江縱隊活動的場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