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歐陽宏生編著的《電視文藝學》是我國部分高校從事電視理論研究和教學的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生等合作的成果。全書共十五章節,內容包括中國電視文藝發展歷程、電視文藝的基本屬性、電視文藝的美學品格、電視文藝與客群、電視文藝與創作者等。本書是一部當代電視文藝前沿理論的著作
作者簡介
歐陽宏生,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全國首屆“十佳”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先後在地方和中央電視媒體工作,2001年引進調人四川大學,次年開始指導廣播影視專業博士生現擔任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中國傳媒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多年來被聘請為國家政府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評審及召集人,中國電視藝術金鷹獎、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國際紀錄片金熊貓獎等評審發表學術論文190多篇,出版《電視批評論》《電視文化學》《中國電視批評史》等10多部著作,主編兩部國家重點規劃教材,主持13項國家重點、一般及部省級課題有10項社科成果獲國家、省政府獎勵,同時,還擔任多所重點大學兼職教授、中央電視台客座研究員、多家衛視台顧問、《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等多家學術期刊編委
圖書目錄
緒論
一、電視文藝範疇與意義考察
二、電視文藝研究的多維審視
三、電視文藝重構的框架與路徑
第一章中國電視文藝發展歷程
第一節初創期(1958——1976年)
一、各類節目形態的萌芽
二、電視文藝的有益探索
三、政治運動下的曲折發展
第二節恢復期(1976——1983年)
一、節目創作的初步展開
二、市場價值開始滲透
第三節發展期(1983——1998年)
一、節目形態的多樣化
二、藝術本體的自覺追求
三、文藝節目的文化品格
第四節多元發展期(1998年至今)
一、文藝節目的多元景觀
二、娛樂文化的轉向
三、多元價值的交匯
第五節港澳台電視文藝發展概況
一、香港電視文藝
二、澳門電視文藝
三、台灣電視文藝
第二章電視文藝的基本屬性
第一節對電視文藝性質的認識
一、電視文藝的母體屬性
二、審美主體主觀能動性的體現
第二節視聽語言創造的藝術客體
一、視聽語言對現實的幻化呈現
二、作為意識形態的載體和形式
第三節作為一種當代文化形態
一、地域性和全球性
二、當下性和日常性
三、藝術性和商品性
第三章電視文藝的美學品格
第一節 電視文藝的審美特徵
一、綜合兼容性
二、大眾娛樂性
三、互動參與性
第二節電視文藝的功能
一、藝術審美功能
二、社會交往功能
三、社會調適功能
第三節電視文藝的後現代傾向
一、碎片化的傳播形態
二、多元文化取向的碰撞
三、既定形態的動態顛覆
第四章電視文藝與客群
第一節電視文藝客群的媒介素養
一、電視文藝客群的特徵與素養教育
二、抵制“三俗”,警惕傳播負效應
三、引導客群,傳播優秀電視文化
第二節 電視文藝客群理念的嬗變
一、主體地位:單向度傳播趨向多元輻射
二、接受方式:唯一媒介趨向多平台媒介
三、價值生成:價值終端趨向價值生成場
第三節 電視文藝與客群的互動途徑
一、我國媒介客群的演變
……
第五章電視文藝與創作者
第六章電視文藝與社會生活
第七章電視文藝批評
第八章電視劇藝術
第九章電視文藝片
第十章電視綜藝節目
第十一章電視文學節目
第十二章電視音樂(舞蹈)節目
第十三章電視戲曲節目
第十四章電視卡通片
第十五章新世紀全球化視閾下的中國電視文藝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為配合當時的時事政治形勢,電視文藝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方針政策,播出了大批符合政治宣傳精神的電視文藝節目。如我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就是為了配合當時“憶苦思甜”、“節約糧食”的宣傳主題而製作的一部教育人們珍惜糧食的政治教材。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剛起步不久的電視文藝事業遭到“四人幫”文化專制主義的重創,成為政治的傳聲筒,圖解政治和標語口號式的文藝節目泛濫成災。這一時期,“電視文藝的發展受到極大的破壞,充斥螢幕的是樣板戲、語錄歌、‘文革’節目及偶爾一些帶較濃政治色彩的外國文藝節目”。粉碎“四人幫”以後,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形勢漸漸好轉,禁錮文藝創作的舊思想、舊教條得以破除,我國電視文藝事業開始復甦、發展。80年代末,我國政府提出了“主旋律”這一文化口號,號召文藝要歌頌黨、人民和社會主義,由此誕生了大批具有“主旋律”特色的電視文藝作品。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對文化事業加大扶持力度,在貫徹中央“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精神下,我國電視文藝得以蓬勃發展並形成空前繁盛的良好局面。
我們從一定時期的文藝批評標準可以看出政治對電視文藝的影響。歷來對文藝的批評標準大致有兩個:一個是思想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思想標準包含政治標準,政治標準要求文藝為統治階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服務。而我國的文藝批評又在很長一段時間受“工具論”、“服務論”、“從屬論”、“喉舌論”等思想的影響極大,導致重政治標準而輕藝術標準的錯誤傾向。電視文藝屬於文藝範疇,我國電視文藝儘管起步較晚,仍然無法迴避政治的影響。一個在藝術上即使再純熟、精湛的電視文藝節目,如果經不起政治思想標準的檢驗,也會大大影響自身的傳播效果。這樣的例子在我國電視文藝發展歷程中不在少數。如1980年,中央電視台拍攝的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因內容上被疑為帶有“資本主義精神污染”的成分而受到批判。同年引進的一部美劇《加里森敢死隊》,由於涉及大量盜竊、犯罪、暴力等情節內容,引起當時一些青少年的盲目模仿而成為影響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播放到一半便因輿論譁然而遭到停播。當前我國的各種官方或民營影視審查機構在對作品進行審查時,首要的考量標準仍然是政治標準。同時,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台和一些省級以上電視台還設有專門的電視監播機構,一旦發現政治導向問題就及時採取措施終止節目播出。因此,我國電視文藝一直伴隨著文藝批評的政治標準成長。
政治對電視文藝的影響還體現在文藝體制改革、文藝方針政策對電視文藝事業的直接規範制約作用上。文藝體制改革往往通過國家出台各種政策、措施來進行,而電視文藝政策通常由政府授權設定的專門單位來制定和執行,對電視文藝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和整個電視文藝事業的發展、規划進行有效的傳播控制和整合管理。2007年,針對影視作品中濫用吸菸鏡頭的現象,國家廣電總局出台政策要求各級審查機構予以重視並嚴加審查。為回響2009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淨化社會文化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若干意見》,國家廣電總局積極貫徹落實,加強對未成年人節目的審查和管理,並於同年擬定了《未成年人節目監管細則(討論稿)》,對未成年人節目的導向、主持人、語言文字等都做了詳細規定。
編輯推薦
歐陽宏生編著的《電視文藝學》是我國部分高校從事電視理論研究和教學的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生等合作的成果。全書共十五章節,內容包括中國電視文藝發展歷程、電視文藝的基本屬性、電視文藝的美學品格、電視文藝與客群、電視文藝與創作者等。本書是一部當代電視文藝前沿理論的著作。
目錄
緒論
一、電視文藝範疇與意義考察
二、電視文藝研究的多維審視
三、電視文藝重構的框架與路徑
第一章中國電視文藝發展歷程
第一節初創期(1958——1976年)
一、各類節目形態的萌芽
二、電視文藝的有益探索
三、政治運動下的曲折發展
第二節恢復期(1976——1983年)
一、節目創作的初步展開
二、市場價值開始滲透
第三節發展期(1983——1998年)
一、節目形態的多樣化
二、藝術本體的自覺追求
三、文藝節目的文化品格
第四節多元發展期(1998年至今)
一、文藝節目的多元景觀
二、娛樂文化的轉向
三、多元價值的交匯
第五節港澳台電視文藝發展概況
一、香港電視文藝
二、澳門電視文藝
三、台灣電視文藝
第二章電視文藝的基本屬性
第一節對電視文藝性質的認識
一、電視文藝的母體屬性
二、審美主體主觀能動性的體現
第二節視聽語言創造的藝術客體
一、視聽語言對現實的幻化呈現
二、作為意識形態的載體和形式
第三節作為一種當代文化形態
一、地域性和全球性
二、當下性和日常性
三、藝術性和商品性
第三章電視文藝的美學品格
第一節 電視文藝的審美特徵
一、綜合兼容性
二、大眾娛樂性
三、互動參與性
第二節電視文藝的功能
一、藝術審美功能
二、社會交往功能
三、社會調適功能
第三節電視文藝的後現代傾向
一、碎片化的傳播形態
二、多元文化取向的碰撞
三、既定形態的動態顛覆
第四章電視文藝與客群
第一節電視文藝客群的媒介素養
一、電視文藝客群的特徵與素養教育
二、抵制“三俗”,警惕傳播負效應
三、引導客群,傳播優秀電視文化
第二節 電視文藝客群理念的嬗變
一、主體地位:單向度傳播趨向多元輻射
二、接受方式:唯一媒介趨向多平台媒介
三、價值生成:價值終端趨向價值生成場
第三節 電視文藝與客群的互動途徑
一、我國媒介客群的演變
……
第五章電視文藝與創作者
第六章電視文藝與社會生活
第七章電視文藝批評
第八章電視劇藝術
第九章電視文藝片
第十章電視綜藝節目
第十一章電視文學節目
第十二章電視音樂(舞蹈)節目
第十三章電視戲曲節目
第十四章電視卡通片
第十五章新世紀全球化視閾下的中國電視文藝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