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耗構成
麵粉廠電耗構成分析及節能措施
電耗是麵粉廠日常運行中重要的經濟技術指標。隨著麵粉廠制粉工藝不斷發展和改進,以及糧機設備製造水平的提高,制粉工藝流程中用電設備越來越多,電耗越來越高,而且電費價格也一再上漲,電耗高低對麵粉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因此,節能降耗已成為衡量麵粉加工企業管理質量、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麵粉企業通過降低能耗降低麵粉生產成本,從而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1 電耗構成
麵粉加工企業的電費支出,在麵粉加工成本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要採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電耗,就要對電耗的構成做到心中有數,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節能措施。麵粉加工企業的電力消耗一般可分為麵粉加工工藝流程中的動力消耗、辦公及車間照明用電消耗和各種損耗三部分。
麵粉加工工藝流程中的動力消耗主要是工藝流程中各設備的拖動電動機的電力消耗,這部分電耗占麵粉廠總用電負荷的80%以上,做好各設備電動機的節能降耗,對麵粉加工企業的節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義。
各種電力損耗中,配電系統的功率損失占主要部分。配電系統在電能的傳輸過程中,會發生能量損失。配電系統的能量損失是指在一段時間內,配電過程中損失的有功能量,主要有:與電流平方成正比的配電線路導線和變壓器繞組中的電能損失;與運行電壓有關的變壓器的鐵心損失和電容器、電纜的絕緣介質損失。採取技術措施降低配電系統的損耗,必然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積極的影響。
辦公及車間照明用電消耗是維持麵粉廠正常生產和管理必不可少的電力消耗,做好照明用電的節能降耗,對全廠的節能降耗也具有重要意義。
2 節能措施
2.1 降低麵粉加工工藝流程中動力消耗的措施
降低麵粉加工工藝流程中動力消耗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可從制粉工藝、設備、採用新技術、加強管理等方面考慮,採取以下措施:
(1)最佳化制粉工藝,平衡各系統物料的質量和流量。各研磨系統的物料不平衡時,有的磨粉機研磨物料過多,能耗增加,並且研磨效果差;有的磨粉機物料過少,基本處於空載狀態,沒有最大發揮研磨效力,白白浪費動力。當物料不平衡時,高方平篩中有的倉篩面經常堵塞,嚴重製約產量;有的倉篩面物料經常篩枯,影響麵粉質量。
(2)合理搭配原糧。當原糧中硬麥較多時,磨粉機負擔加重,電耗明顯增加,而且麵粉的粉色很難保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的搭配軟、硬麥比例,既能降低噸粉電耗,又能保證麵粉的質量。
(3)對車間工藝流程採用自動化控制系統。採用自動化控制系統縮短了設備啟動時間,降低了設備啟動過程中的故障率,並且當關鍵設備出現故障時,由於控制程式的鏈鎖反應,其他相關設備能及時停車。採用自動控制系統在節約用電方面的效果明顯。
(4)對物料氣力輸送系統中的高壓風機採用變頻調速,使高壓風機以工藝的實際需要工作在最佳狀態。以往麵粉廠氣力輸送系統的高壓風機採用恆速交流電動機拖動,風量是靠風門來調節的,也就是說靠改變管道的阻力特性來調節風量,這勢必造成電能的浪費。若利用變頻調速技術,以調節電動機的轉速方法取代風門調節風量,則能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因為負載的輸入功率與轉速的立方成正比,而負載的流量與轉速成正比。如果利用變頻調速使流量減少,則異步電動機的輸入功率按立方規律下降。對高壓風機採用變頻調速既能滿足工藝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節省能源。
(5)選用節能型電動機,淘汰高能耗的老式電動機。Y系列電機是目前國內較好的節能型電機,已廣泛用於制粉工業。與 JO2 老式電動機相比,其優點是效率高,起動性能好,體積小,質量輕。
(6)按工藝要求,選擇合理的電動機。使每台電動機的功率都與其所帶動的機械設備相匹配,儘可能減小“大馬拉小車”現象,使電動機發揮最佳效用。
(7)減少設備空轉時間。設備空轉造成電能的白白浪費,應儘量避免,比如磨粉機空轉時的電耗是滿負荷運轉的90%。設備空轉主要包括投料前,制粉工藝流程中各設備的空載運行和維修機器及清理堵塞造成的制粉設備的空轉。所以設備啟動後應及時投料,還要防止加工過程中的斷料和物料過少。故障處理超過10min,就需要部分關機或全部關機。
(8)加強設備維護,提高設備完好率。節電工作與供電系統的運行維護和檢修質量以及機械設備完好率有著密切的關係。確保制粉工藝流程中設備的完好率與可靠性,禁止設備帶病作業,造成停機事故。
(9)加強管理,確保設備工藝效果和產品質量。要做到出好粉和低電耗,除了工藝設備的調整之外,還要有符合工藝設備要求的操作及管理,要對生產過程中的重點部位如著水機、 去石機、研磨、篩理等進行重點管理,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10)做好企業用電、節能管理。在企業內部廣泛開展節能降耗教育,使每位職工都認識到節能降耗的重要性,自覺地去節能降耗。採用電能消耗的指標管理,形成良好的節能氣氛。
2.2 降低電力損耗的措施
在麵粉廠中,降低電力損耗主要是降低配電系統的功率損失。降低配電系統的損耗可採取以下措施:
(1)合理進行無功補償,以提高功率因數,這是減小線損的有力措施。在電力系統中,由於用戶功率因數的變化直接影響系統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比例變化,如果用戶的功率因數過低,則使電網的功率因數下降。這不但降低了發、供電設備的出力,造成電網電壓的波動,也增大了遠距離輸送無功功率和線上路中的有功功率的損失,而且還增加了用戶的電費開支。因此,作為一個電力用戶要提高功率因數,減少無功電力的消耗。
(2)採用銅導體代替鋁導體,採用銅導體比採用鋁導體有較好的節能效果。由於銅導體的電阻率是鋁導體電阻率的 57.7%,由功率計算可知,損失率可以減少42.3%,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措施。否則,為了達到與銅導體相同的損失水平,就必然需要擴大鋁導體的截面約1倍,因此所付出的初投資和以後的維護費用都是不合理的。
(3)選用節能型變壓器。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節能型變壓器在質量方面已經達到較好的水平。目前已經發展到 S9 系列以上的產品;同時也開始出現了環繞鐵心和非晶體鐵心變壓器。非晶體鐵心變壓器空載損失僅為S9系列的25%~30%,對進一步降低傳輸過程中的損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4)對低壓配電線路進行改造、更新,擴大導線的通流水平,提高絕緣水平,以減少傳輸和漏電的損失。
2.3 降低辦公及車間照明用電消耗的措施
降低辦公及車間照明消耗的措施有:辦公區照明用電採用聲光控制裝置,實現照明自動控制。生產區域照明用電實行定時停送電制度,車間照明用高效節能螢光燈代替高能耗白熾燈,選用電子整流器,逐步淘汰能耗較大的鐵心整流器等。嚴禁使用電爐子、電熱壺等大功率用電設備。以上這些措施對照明節能工作均能起到顯著的作用。
3 總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麵粉廠搞節能降耗,降低生產運行成本,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現有設備、設施條件,改進工藝,最佳化工藝組合,充分挖潛,是麵粉廠節能降耗的有效途徑。
電腦如何降低電耗
現在市面上的桌上型電腦,在WindowsXP系統下正常使用的能耗在250W~400W,在休眠狀態下的能耗約為7.5W,進入待機時的能耗約為51.48W,即便關了機,只要沒拔插頭,電腦照樣有能耗,約為4.81W。一台這樣的家用電腦假如每小時為300W,一天用5小時,那么一個月的耗電量就是45度電。所以,家用電腦應儘量降低電耗。
那么,如何降低電腦的電耗呢?專家建議:
1、暫停使用電腦時,如果預計暫停時間小於1小時,建議將電腦置於待機狀態;如果暫停時間大於1小時,最好關機。
2、用完電腦要正常關機,應拔下電源插頭或關閉電源接線板上的開關,養成徹底斷電習慣。
3、不用的外設,像印表機、音箱等要及時關掉(音箱是耗電大戶)。
4、光碟機、軟碟機、網卡、音效卡等暫時不用的設備可以在BIOS里禁止掉(功耗不會下降太多,長時間來看還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5、使用CPU降溫軟體。
6、降低顯示器亮度。在做文字編輯時,將背景調暗些,節能的同時還可以保護視力。當電腦在播放音樂、評書、小說等單一音頻檔案時,可以徹底關閉顯示器。
人均電耗排行
2006年全球人均電耗比較排行
從總消費電量來看,美國、中國和日本分居冠亞季軍,不過,中國的總消費電量高主要由於其人口總數太高,近幾年經濟的快速增長也是用電量持續增長的主因。而美國和日本成為全球電力消耗大戶,主要由於這兩個已開發國家的工業化程度繼續提高。美國富煤,且近年來電力價格十分穩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鼓勵了用電量的繼續增加。日本相對來說,在節能產業上發展較好,因此人均電耗在十名以外。
全球人均電耗排名第一的冰島,得益於其豐富的地熱和水力資源,它的電力價格不僅便宜,且十分充足。能源密集型工業的迅速發展使得冰島近年來的總消費電量和人均電耗不斷上升。很有趣的是,排名第二至第六的國家均與石油脫不開關係。中東的阿聯、卡達和科威特分類第三、第五、第六位,眾所周知,中東的電力成本十分廉價,平均20美元/MWh的電力價格僅僅是中國的二分之一,就連美國的電力價格也達到了28美元/MWh。過於低廉的電力價格還促使了中東鋁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造成了電力資源消耗更加厲害。而挪威是世界上水電生產國,其油氣和核能資源開發近年來亦成熱點,由於擁有豐富的電力資源,其甚至把電力貿易的觸角伸向了鄰國。與之情況相似的是加拿大,加拿大水電資源豐富,並且長期以來向美國出口水電,預計其電力消費在 2001 年到 2025 年間將增長 1.6%,從 5000 億 kWh 增加到 7280 億 kWh。近年來興起的油砂開發熱也使加拿大的油耗進一步增加。
而瑞典的冬季寒冷漫長,即使是在瑞典南部,12月一天的日照時間也只有6個小時左右。因此僅照明用電就是一筆省不下的開銷,此外,瑞典機械製造、冶金等行業非常發達,所以瑞典是世界上人均耗電量較最的國家之一。不過近年來其節電已頗有成效。芬蘭是歐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國家,泥煤、風能、核電的運用使得其近年來電力資源頗豐。而對於澳大利亞來說,其電力供應對於煤炭的依賴度高達85%,不過氣候的變化將繼續推升澳大利亞的電力成本,未來,澳大利亞的人均電耗應該會應聲下降。
關係
“十五”期間我國能/電耗上升因素分析
在20世紀的後20年,我國經濟成長了5.55倍,能源消費增長了1.16倍,GDP能耗由1980年的 3.98tce/萬元(2000年價,下同)下降到2000年的1.31tce/萬元,20年下降了66.98%,20年累計節能175.6億tce;電力消費增長了3.57倍,GDP電耗由1980年的1949.8kWh/萬元下降到2000年的1361kWh/萬元,下降了30.20%,累計節電 42160億kWh,節能成績突出。
然而,在過去的5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算出:“十五”期間我國GDP增長了 57.26%,能源消費增長了67.82%,2005年GDP能耗達到1.40tce/萬元,5年上升了6.71%;電力消費增長了83.33%,GDP 電耗上升到1587kWh/萬元,上升了16.57%。我國能耗問題非常嚴峻。
為什麼過去5年我國產值能耗不降反而上升?從彈性係數的角度來看,可以證明:能源/電力彈性係數小於1是GDP能耗 /電耗下降的充分必要條件。即如果能源/電力彈性係數小於1,則GDP的能耗/電耗下降;如果GDP的能耗/電耗下降,則能源/電力彈性係數小於1。“十五”期間我國能源彈性係數(本文中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及電力消費彈性係數均以5年為計算單位。即能源/電力消費彈性係數等於5年能源/電力消費增值率除以5 年的GDP增長率)為1.18,使得能耗上升;電力彈性係數為1.46,大大高於能源彈性係數,從而導致“十五”期間我國電耗增幅大於能耗增幅。
可以通過因素分解的方法分析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對電耗上升影響。1986~2000年我國行業電耗(不含居民生活用電)下降了295kWh/萬元,其中由於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而引起的行業電耗卻上升了497kWh/萬元。“十五”期間我國行業電耗上升了 197kWh/萬元,其中由於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而引起的行業電耗上升了46kWh/萬元,僅占23.35%;而由於行業發展的不均衡、企業的能耗管理不到位、技術改造(進步)投入不足等因素引起的行業電耗上升占了76.65%。由於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而引起的行業電耗上升在1986~2000年貢獻較大,而在“十五”期間貢獻不大。
另一方面,從我國經濟的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可以看出(如圖1):1986~2000年二產的比
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而“十五”期間二產的比重上升了2.6個百分點。而三產的比重變化不大,且三產的電耗水平大大低於二產(如圖2)。所以,“十五”期間電耗上升與三次產業的結構變化的相關性不大。
但是,如圖2所示,二產的電耗仍是GDP電耗的主要貢獻者。“十五”期間行業發展的不均衡在二產中較為突出:2000年輕工業用電占全社會用電比重為14.89%,重工業為56.56%;2005年輕工業用電比重降為14.76%,而重工業卻升為58.67%。
從行業電力需求強度(行業電力需求強度為行業用電增長率與全社會用電增長率之比)可以看出其用電增長的不均衡性。表1顯示,“十五”期間黑色金屬冶煉行業電力需求強度均大於1,有色也在2003~2004年電力需求強度均大於1。“十五”期間它們總的電力需求強度高達1.2;建材電力需求強度為1.03;化工也在2005年達到1.17。這4個行業的用電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0%以上。這些行業電力需求強度大大高於1,那么必然會有其他行業電力需求強度大大低於1,行業發展不均衡性很突出。
由此可見,“十五”期間由於行業發展的不均衡、企業能耗管理不嚴及技術進步較慢等因素導致二產電耗大幅上升,從而使得GDP電耗上升。
能耗與電耗之間的關係複雜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以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經濟成長模式很難持續下去。如何保持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議題。對此,中央提出了節能降耗的目標:“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GDP能耗要比‘十五’ 末期降低20%左右”。
任務很艱巨也具有挑戰性。如何達到這個目標?GDP能耗降低20%,電耗應降低多少?能耗與電耗之間的關係如何?這是近來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通常很難直接找到能耗與電耗的聯繫:1981~1985年,能耗下降了23.49%,電耗下降了17.54%; 1986~1990年,能耗下降了11.86%,電耗反而上升了3.54%;1991~1995年,能耗下降了25.53%,電耗下降了9.52%; 1996~2000年,能耗下降了34.25%,電耗下降了9.62%。由此可見:產值能耗與電耗的變化很不規則,無章可循,很難直接從能耗的降低導出電耗應降低多少。
儘管能耗與電耗關係很複雜,但可以通過能源消費彈性係數與電力消費彈性係數的變化及電氣化水平的提高給予分析。從理論上可以證明,只有當能源消費彈性係數與電力消費彈性係數相等,能耗與電耗才會同比例升降。但我國歷史上各個“五年”時期能源和電力彈性係數是不相等的,而且能源消費彈性係數都小於電力消費彈性係數。
1981~1985年我國GDP增長了66%,能源消費增長了27.22%,電力消費增長了37.13%。能源彈性係數為0.41,電力彈性係數為0.56。萬元產值能耗由1980年的3.98tce/萬元下降到1985年的3.04tce/萬元,GDP電耗由 1980年的1949.8kWh/萬元下降到1985年的1607.9 kWh/萬元。
1986~1990年我國GDP增長了46%,能源消費增長約28.7%,電力消費增長了51.2%。能源彈性係數為0.62,電力彈性係數為1.11。萬元產值能耗下降到1990年的2.68tce/萬元,GDP電耗上升到1990年的1664.8 kWh/萬元。
1991~1995年我國GDP增長了78%,能源消費增長了32.82%,電力消費增長了61.38%。能源彈性係數為0.42,電力彈性係數為0.78。萬元產值能耗下降到1995年的2.00tce/萬元,GDP電耗下降到1995年的1506.3 kWh/萬元。
1996~2000年我國GDP增長了51%,能源消費降低了0.61,電力消費增長了36.63%。能源彈性係數為-0.01,電力彈性係數為0.72。萬元產值能耗下降到2000年的1.31tce/萬元,GDP電耗下降到2000年的1361.5 kWh/萬元。
2001~2005年我國GDP增長了57.26%,能源彈性係數為1.18,電力彈性係數為1.46。萬元產值能耗上升到2005年的1.40 tce,GDP電耗上升到2005年的1587kWh/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能源/電力彈性係數與能/電耗有著直接的聯繫。能源/電力彈性係數大於1與否決定了能/電耗的升降。能源/電力彈性係數為1成為能/電耗的升降的轉折點。
此外,電氣化水平也對GDP的電耗影響很大。由於電能是一種優質、高效、清潔、便利的二次能源。電能在終端使用方面能源利用效率比其他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都高。因此,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電氣化水平的提高。我國電氣化水平自1990年代以來上升很快,2003年達到 19.1%,美國為19%;OECD國家為18.7%;世界平均水平為18.4%,我國已超過它們的水平。因此,隨著電氣化水平的提高,GDP的能耗降低,但電耗也可能上升。這又增加了我們研究能耗與電耗問題的難度。
智慧型工程模擬實驗
儘管能耗與電耗之間的關係很難確定,但從理論上可以證明:“在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小於電力消費彈性係數的情況下,當能源彈性係數大於1時,GDP能耗及電耗將上升,且電耗上升的幅度大於能耗的增幅;當能源彈性係數小於1時,GDP能耗將下降。當電力彈性係數也小於1時,電耗也將下降,且電耗下降的幅度小於能耗的下降幅度。”
要達到中央提出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及GDP能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的目標,必然使得 “十一五”期間我國能源彈性係數小於1;根據我國國情,電力彈性係數也將小於1,且大於能源彈性係數。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若2010年人均GDP比 2000年翻一番,2010年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電氣化水平保持適當的提高,則其電耗也將降低,且降低的幅度一定會小於20%。”電耗應降低多少?可以通過模擬實驗綜合分析。
能耗與電耗之間的關係與我國經濟結構、經濟成長模式、技術進步及電氣化水平等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巨觀經濟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一些半結構化決策問題。也有一些模型,但涉及到許多社會、經濟等不確定性因素,難以在模型中充分體現。能不能像做物理實驗一樣,對電力經濟中的一些半結構化問題採用人工智慧、神經網路、模糊數學、Agent等新技術在計算機上通過人機互動的方式進行模擬實驗?這是十幾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人工智慧、神經網路、模糊數學三者之間有著一個共同點,這就是它們都試圖模擬人類的智慧型行為。然而,由於它們各自採用不同的方法,所以各有優點和不足。若將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稱為智慧型工程(Intelligent Engineering),以求在解決複雜問題時共享各種方法之優點,同時避免其不足,是模擬實驗的主要思路。
研究能耗與電耗問題可以歸為在智慧型空間I=〈P,S〉中尋找問題B=〈S0,D,PB〉的a-優越解。這裡S0是初始狀態的集合,D是目標狀態的集合,PB是S0到D之間智慧型路徑的集合,它是智慧型空間中智慧型路徑P的子集。模擬實驗顯示(如圖3):在不同的經濟結構、經濟成長模式、技術進步及電氣化水平的條件下,能耗與電耗的坐標點是不同的。如在能耗下降28%的情況下,對應電耗可以下降8%、10%、13%及 14.5%。但實驗表明:圖3中的斜線基本能反映“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結構、經濟成長模式、技術進步及電氣化水平的發展情況。此時,能耗下降20%,電耗約下降7%左右。
可以算出:“十一五”期間,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GDP需要增長36.5%;GDP能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則要求能源需求增長9.2%,能源彈性係數為0.25;同時,隨著電氣化水平的提高,則使得電力需求增長26.95%,電力彈性係數為 0.74,2010年GDP電耗為1476kWh/萬元,比2005年下降7%。若2010年經濟成長比2000年大於一倍,則能源/電力彈性係數也會相應地增大。
但是,可以預見:2006年的電力彈性係數還將大於1,GDP電耗還會上升。所以,2010年GDP電耗比2005年下降7%,將主要集中在“十一五”的後幾年內完成。
降低電耗情景分析
要達到2010年GDP能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GDP電耗比2005年下降約7%的目標,三次產業結構應如何調整?二產三產的電耗應如何控制?本文採用情景分析的方法,以2005年為基數,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11.4%、48.5%及40.1%;由於一產的電耗變化不大,這裡只考慮二產、三產的電耗,它們分別為:2453kWh/萬元及414 kWh/萬元。若要在2010年GDP電耗下降7%,即GDP電耗為1476kWh/萬元,行業電耗為1269kWh/萬元,那么三次產業結構及二產、三產的電耗將會怎樣變化?表2中列舉了8種情景分別分析。由於三產電耗波動較大,本文採用最大427kWh/萬元與最小381kWh/萬元情景分別分析。
情景1 若2010年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11%、46.5%及42.5%,則二產電耗最大為2292kWh/萬元(高於2003年2283kWh/萬元的水平),三產的電耗最大為381 kWh/萬元(2001年的水平),行業電耗比2005年降低134.5kWh/萬元,其中產業結構變化貢獻了-40.33kWh/萬元。
情景3 若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比重分別為:10%、46%及44%,則二產電耗最大為2313kWh/萬元(高於2003年低於2004年2395kWh/萬元的水平),三產的電耗最大為381kWh/萬元,行業電耗比2005年降低134.5kWh/萬元,其中產業結構變化貢獻了-50.65kWh/萬元。
情景5 若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比重分別為:9%、45.5%及45.5%,則二產電耗最大為2334 kWh/萬元(低於2004年的水平),三產的電耗最大為381kWh/萬元,行業電耗比2005年降低134.5 kWh/萬元,其中產業結構變化貢獻了-60.96kWh/萬元。
情景6 若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與情景5相同,則二產電耗最大為2288kWh/萬元(接近2003年水平),三產的電耗最大為427 kWh/萬元(2004年的水平),行業電耗比2005年降低134.5kWh/萬元,其中產業結構變化貢獻了-60.96kWh/萬元。
情景8 若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分別為:8%,45%,47%,則二產電耗最大為2308kWh/萬元(高於2003年低於2004年的水平),三產的電耗最大為427 kWh/萬元,行業電耗比2005年降低134.5kWh/萬元,其中產業結構變化貢獻了-63.2kWh/萬元。
由此可見,通過調整三次產業結構,二產的比重由2005年的48.5%降低到2010年的46.5%、46%、 45.5%及45%四種情景,則可對GDP電耗下降7%分別貢獻39%、49%、59%及61.1%。但若無大的外部環境變化,在“十一五”期間二產比重下降到45%的可能性很小。
通過調整行業發展的不均衡、加強企業能耗管理及加大技術進步投入等措施可以降低二產三產的電耗。以電力行業為例。 2005年全國發電裝機5.1億kW,其中:火電3.85億kW;水電1.17億kW;核電685萬kW。火電中單機容量在10萬kW以下的小火電約 6000萬kW,其供電煤耗是大機組的2倍,既消耗了大量寶貴的能源資源,又造成了許多污染。若能充分利用高效的大機組發電,逐步淘汰這些高能耗的小火電,全國每年可以減少發電用煤約7000萬tce,萬元產值能耗可以降低3.15個百分點,為能耗降低20%的目標貢獻了約1/6。
結論與建議
“十五”期間電耗上升主要是由於行業發展的不均衡、企業能耗管理不嚴及技術進步較慢因素所導致。而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對電耗上升影響不大。
“十一五”期間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GDP能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則GDP電耗比2005年下降約7%。
“十一五”期間,應抓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機遇,調整行業內的生產結構、產品結構,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加強企業能耗管理,加大技改及技術進步的投入,降低能/電耗。
目標是明確的,也是具有挑戰的。今後我國節能降耗任務相當艱巨。要真正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只有通過調整經濟成長模式,調整能源供應和消費結構,建立有效的節能長效機制,提高電氣化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才能確保節能降耗指標的完成。這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現代化社會的必然,也是能源滿足經濟發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建設節能型社會的需要。這將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可參考能耗關於電能這塊。
[1] Ki-Hong Choi,B.W.Ang. 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energy intensity changes in two measures: ratio and difference[J]. Energy Economics, 2003,25:615-624.
[2] 袁家海.電力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方法、實證與預測[D].2006.
[3] Zhaoguang Hu.Intelligent Engine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J].Proceedings of IEEE-SMC’5,1995.
[4] Zhaoguang Hu. Intelligent Space[J].Proceedings of IEEE-FUZZ 99,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