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介紹
要對你的解決方案或是產品或是企業完全了解到一定程度,那就是能在30秒之內清晰而準確地向你的客戶或是顧客或是投資者解釋清楚。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那么把你正在做的工作理解清楚以後再去推銷你的解決方案。
CTR風險投資公司的羅傑·布瓦斯韋特對電梯法則的價值做出了最好的總結:“在進行商業匯報時,尤其就我本人而言,如果不能通過電梯測試,就不應與任何人討論。”如果你無法簡明扼要、準確無誤地闡述自己的想法,要么你沒有充分的理解資料,需要進一步再熟悉熟悉,要么就是你的結構不夠清晰、準確,需要再考慮考慮。
電梯測驗主張
與任何強大的組織一樣,麥肯錫有其自己的企業文化。這是通過多年來卓有成效的實踐形成的。麥肯錫公司在解決問題最後階段:“闡明理念”,有其獨特的方式。在這個階段處理不當,那將前功盡棄,而如果能用一份卓有成效的陳述報告把假設、工作計畫、研究分析貫穿起來,並讓客戶接受解決方案的話,那么整個諮詢工作就取得了成功。“電梯測驗”便是其檢驗陳述報告的方法之一。它表明了麥肯錫的主張:結構清晰、簡潔明了。
建築設計表達
同樣在建築設計專業的方案介紹上,“電梯測驗”能夠很好地驗證你的設計和理念是否能夠充分地激發業主的興趣,是否具有足夠的感染力。它表明了設計表達時要強調的兩點:
1、結構清晰:
如果想打動業主,認可你的設計,那就必須讓他順著你的思路走。設計表達的圖冊應該清晰地反映你的思維過程:你想重點表達什麼?特色在哪裡?“賣點”明確嗎?如果你的思路清楚,邏輯性很強,那么你的介紹也會同樣如此;相反,如果思路混亂,那么想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就非常困難了。
試想在一個同業主見面的介紹會上,你只有坐電梯那么短的時間去解說你的設計,你準備說些什麼呢了你能不能簡單地歸納出兩,個要點?如果你無法簡明扼要地闡述自己的結論和觀點,那么,要么是你沒有很好地理解設計條件,要么是你的結構不夠清晰,或者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想面面俱到。
所以,一個好的結構是成功介紹的前提,當然,即使結構安排得好,許多富於邏輯性的建議仍需要你的創意來支持。
2、簡潔明了:
在表達的具體方式上,希望達到簡潔明了的效果,用簡潔的文字和圖表去突出你的構思,讓人可以更直接地去了解你的意圖,不要讓複雜的視覺效果衝擊了你的表達信息,不要讓業主產生迷惑。在方案圖冊里,不要堆砌圖紙來顯示設計的深度,設計的吸引力不在圖冊的厚度上。對於沒有進行細緻思考的部分,不要搬弄虛假的圖面表達。例如,很多人都在圖冊中插上環保部分的介紹,其實你是否對“環保設計”進行了推敲呢,還是僅僅拿來其它建築的圖片來進行裝飾?
這裡有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別忘了你的構思草圖,它往往是最清晰,最能表達你的意圖的,把它放到圖冊的重點吧,別管它的線條、紙張等,掃描下來加工一下,它是你最有說服力的武器,順著它,你會清楚自己的思路,明白你的重心,不會迷失方向。另外,如果有兒張構思草圖進行比較也好,列出各自的優缺點,比較後的結果往往是最有說服力的。最後,在向業主或者同事介紹你的方案前,進行一個“電梯測驗”,如果在乘電梯的時間內順暢表達清楚,那么你就通過了它,這會使你的頭腦更加清醒。
電梯測驗運用
想像一下,現在正是一個盛大的、項目結束以後的情況說明會。你和你的團隊從凌晨兩點中開始就在整理你們的藍皮書,以確保每一個字母i都有頭上那一點、每一個字母t都有頭上那一槓。你們都穿著自己最漂亮的套裝,感覺就像是正在參加一個盛大的舞會。你的名列《財富》50強的客戶的高層主管們急於聆聽來自麥肯錫的哲人睿語,在公司的摩天大樓頂層的董事會會議室里,他們已經各自就坐。這時執行長大踏步地走進會議室說道:”對不起,夥計們。我不能待在這裡了。我們正面臨一場危機,我必須去見咱們的律師。”接著他轉過身來問你:”為什麼你不跟我一起乘電梯下去,把你們的發現講給我聽呢?”坐電梯大約需要30秒鐘的時間。在這么短的時間裡,你可以告訴執行長你的解決方案嗎?你能不能把自己的解決方案推銷給他?這就是電梯測驗。
許多公司都採用電梯測驗(或類似的東西),因為它是確信其主管的時間得以有效利用的絕好方法。寶潔公司要求自己的管理人員寫一頁紙的備忘。一位好萊塢的製片人在談到一個新劇本時會告訴一位劇作者”給我子彈”。如果30秒鐘以後這位製片人喜歡自己聽到的內容,那么劇作者就會得到一個進一步詳談的機會,也許就能做成生意。賈森·克萊因在接管《田野與溪流》雜誌任總編的時候把電梯測驗制度化了:
我的銷售隊伍無法向顧客解釋這本雜誌。當時我們的廣告空間正在縮小。於是我對我的整個銷售隊伍進行了電梯測驗的培訓。我強迫他們在30秒鐘之內給我介紹這本雜誌。這變成了他們的很有價值的工具,到現在我們的廣告每年都還在擴大。
如何把6個月的工作濃縮到30秒呢?從你的團隊要說明的各項問題入手。客戶想了解對每一個問題的建議以及贏利情況。如果你有很多建議,就盯住最重要的3個建議–具有最大贏利的內容。別去擔心支持性的資料,等你有時間的時候再去談它們。
例如,你的分析結果表明,作為製造商的客戶之所以沒能銷售足夠的飾品,是因為其銷售隊伍是按區域組織的,而實際上應該按購買者分類來組織。對於這一點,你有許多解釋性的資料:按購買者類型對銷售人員進行的分析、對購買者的訪問資料、對零售商和批發商的實地調查等等。當你站在電梯裡的時候,僅僅告訴執行長一點就是了:”我們認為,如果您按照購買者分類來重組銷售隊伍,3年之內飾品的銷售可以提高50%。我們可以隨後再討論細節問題。祝您跟律師談得愉快。” 有一些人力資源部經理向我訴苦:“我也知道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視,我給老闆發了三、四次E-mail,打電話問他竟然還沒有看,約他也說沒有時間。可你看銷售部、財務部的人,什麼時候去找他都有時間,我為什麼不行?”
我說,這個問題要在你自己身上找答案。許多事情,主動自信非常重要,Email、電話不行,你就多去敲兩次門,他總會讓你坐下來。他如果說,我只給你五分鐘,那么反過來,你自己能不能在五分鐘內把要說的事情很漂亮地說出來,不但說清楚,還要有說服力並引起他的注意。
電梯測驗啟示
假設你是個銷售,找到了一個潛在的大客戶,你打電話給他們,費盡唇舌介紹自己的產品質量好,價格低。可是你苦於沒有機會和他們的決策層接觸。有一天,你去拜訪別的客戶,剛跨進一樓電梯,忽然發覺該大客戶採購部總經理就站在你身邊。電梯會幾停幾開,總經理到他辦公的樓層只要一分鐘甚至半分鐘時間,你是否有本事讓他在出電梯之前說:“你剛才說的這東西有點意思,這樣,我給你十分鐘,來我辦公室坐坐。”這就是備受推崇的麥肯錫式“電梯測試”。
你是人力資源經理,你的買家就是你公司的老總或直線經理。在推薦你的計畫或項目時,能不能用幾句話引起他注意,讓他有想了解的願望和衝動?
西方人擅長理性思維,這也許跟他們吃西餐有關。他們能夠運用數位化的分解方法以及解析式的邏輯思維,把東西解剖成一小塊一小塊。所以,他們的行為方式是解析的過程,一切都是理性的、邏輯的、線性的、可衡量的。
中國人是用筷子吃飯,他的思維方式是從整體到局部。一切都是感性的、覺悟的、漸進的、定性的。說話往往點到即止,常常缺乏系統邏輯,讓人只見森林,不見樹木。更可悲的是,有時候自己也沒想明白,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你跟老總磨了半天,也不能把話說明白,而他們寸秒寸金,哪裡有工夫去琢磨你的話?結果可想而知。
再拿前面提到的員工滿意度調查舉例。你想說服老闆做調查,關鍵其實只要三句話:第一,公司出現員工情緒低落流失嚴重的情況;第二,我認為現階段有一種很有效的方法能夠調動員工積極性;第三,我已經有了很周密的行動方案,而且基本沒有費用。老總聽到了這三句話會感到:第一,員工情緒低落流失嚴重的情況的確很嚴重,第二,你說有辦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第三,你已經給我想好了方案而且不要花太多錢!好吧,趕快告訴我。——這就是你的“電梯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