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聲音實用藝術

《電影聲音實用藝術(第3版)》全面檢驗電影聲音這門學科,重點放在實際操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上,書中提供了大量的真實案例和相關的技術數據,並對有技巧的創建聽覺體驗過程給予了正確的評價。

圖書信息

作者:David Lewis Yewdall (作者), 張岳 (譯者), 夏田 (譯者), 甘凌 (譯者)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第3版 (2011年8月1日)
叢書名: 音頻技術與錄音藝術譯叢
平裝: 59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15253675
條形碼: 9787115253675
產品尺寸及重量: 23.4 x 18.8 x 3 cm ; 980 g

內容簡介

《電影聲音實用藝術(第3版)》全面檢驗電影聲音這門學科,重點放在實際操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上。《電影聲音實用藝術(第3版)》還向你展示了怎樣在低預算、缺少設備、錄音條件差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聲軌。基於作者和其他頂尖級聲音製作者的經驗以及紮實的實用技巧,書中提供了大量的真實案例和相關的技術數據,並對有技巧的創建聽覺體驗過程給予了正確的評價。作者是電影聲音行業中一位舉足輕重的關鍵性人物,《電影聲音實用藝術(第3版)》就是從他的視點對聲音部門作了全面的剖析,不僅涉及了當代的實踐操作,還提供了實用性很強的建議,指導讀者怎樣避開各種陷阱。同時本書第3版完成了全面的更新,在聲音修復和非線性剪輯方面增加了很多新內容,還增加了“低預算策略”一整章內容。
《電影聲音實用藝術(第3版)》附帶的互動DVD光碟,內含一個供ADR配音/循環配音訓練的工程檔案,雷·哈里豪森的採訪視頻和1000多張照片及圖表。
《電影聲音實用藝術(第3版)》作者David Lewis Yewdall,M.P.S.E. (美國電影聲音剪輯師工會會員),在他30年的職業生涯中,製作了145部電影,其中包括《紐約大逃亡》(Escape from NewYork),約翰·卡朋特的《怪形》(The Thing)、《克里斯丁》(Christine)、《陰陽魔界》(Twilight Zone: The Movie)、《錯誤行動》(One False Move)、《從前有一座森林》(Once Upon a Forest)、《天崩地裂》(Dante’s Peak)、《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連鎖反應》(Chain Reaction)、《星河艦隊》(Starship Troopers)等。他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聲音委員會的成員,也是美國電影聲音剪輯師工會(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 Society)會員。

目錄

目 錄
第1章 聲音的權力 1
第2章 業餘愛好者的開始 6
2.1 早期實踐 8
2.2 訪問布魯斯·坎貝爾(Bruce Campbell) 10
2.3 用眼睛、耳朵觀察世界 15
2.4 保護你最珍貴的財富 16
第3章 正在消失的傳統和即將到來的時代 17
3.1 正在消失的傳統 17
3.2 評審流程的改革 19
3.3 怎樣才能走到獲獎這一步 21
第4章 成功還是失敗——取決於影片開機之前 22
4.1 認識聲音的藝術形式 26
4.2 無處不在的危險 27
4.3 丟西瓜撿芝麻 29
4.4 具備草根常識 30
4.5 臨時混錄(Temp Dub) 32
4.6 仔細閱讀契約 34
4.7 你說過更便宜的! 35
4.8 預算基礎知識 36
4.9 消失了的聲音指導(Sound Director) 50
第5章 充滿挑戰的同期拍攝現場 51
5.1 同期錄音部門(The Production Recording Team) 52
5.2 模擬還是數字 56
5.3 備份磁帶 57
5.4 基準電平信號(Line-Up Tone) 58
5.5 聲音場記單 60
5.6 話筒及其指向性 64
5.7 話筒桿操作技巧 75
5.8 無線話筒的使用 77
5.9 房間環境聲(Room Tones)和補錄 79
5.10 用分離的方式錄製畫內聲源 80
5.11 現場錄音監聽的幻覺 83
5.12 多聲道錄音 84
5.13 電話對話的錄製 85
5.14 雪地中錄音的危險性 86
5.15 硬碟錄音 88
5.16 最終目標和挑戰 106
第6章 從拍攝現場到洗印廠 107
6.1 轉錄工藝流程 107
6.2 數據是金 118
6.3 35mm膠片的種類 119
6.4 基準電平信號(Line-Up Tones) 120
6.5 時間碼(Time Code):招人討厭的電子蛐蛐 124
第7章 畫面剪輯 131
7.1 絕對原則 131
7.2 從洗印廠到剪輯室 131
7.3 首、尾牽引片 134
7.4 建立剪輯日誌 137
7.5 浪漫傳說的危險 140
7.6 備選鏡頭的力量 140
7.7 林德·塞爾斯(Leander Sales) 141
7.8 馬克·戈德布拉特(Mark Goldblatt),美國電影剪輯工會(A.C.E.) 142
7.9 節約成本和損失慘重的失策 143
7.10 米莉·摩爾(Millie Moore),美國電影剪輯工會(A.C.E.) 144
7.11 非線性處理問題 146
7.12 聲音和畫面剪輯師 147
7.13 霍華德·史密斯(Howard Smith),美國電影剪輯工會(A.C.E.) 150
7.14 一系列的轉機 153
7.15 觸摸它——給它生命 155
7.16 尋找剪輯生涯的突破口 156
7.17 更多的有色人種技師 158
第8章 臨時混錄和試映:來自客觀的批評 159
8.1 試映(Test Screening) 159
8.2 臨時混錄(Temp Dubs) 161
第9章 拉片:為了聲音和音樂 164
9.1 評估同期聲軌 165
9.2 優先去掉臨時音樂和臨時音效 166
9.3 “拉片”之後 166
9.4 精確的筆錄:一份具有法律效應的紙質物證 167
9.5 總監們的聖經 167
9.6 拉片討論會的敏感因素 169
9.7 可能會有什麼新發現 170
第10章 音效採錄:充滿趣味和冒險的過程 172
10.1 音效採錄(Custom Recording)的冒險性 176
10.2 為什麼要用專業的音效採錄師 178
10.3 聲音剪輯師採錄自己需要的音效素材 181
10.4 分析劇本的重要性 200
10.5 使用5.1方式進行現場錄音 202
10.6 為成功的錄音做好準備 204
第11章 聲音資料庫:聲音王國的管理者 206
11.1 “搜尋”的革命 206
11.2 從光學聲跡到磁片 207
11.3 組織一套快速搜尋素材的系統 210
11.4 安全保存 211
11.5 音頻檔案的基本“清理”(Cleaning Up) 216
11.6 複雜的信號處理過程 217
11.7 音頻檔案協定 224
11.8 多軌處理技術 225
11.9 多媒介同步混合處理 226
11.10 音效目錄資料庫 229
11.11 傳統的目錄資料庫 234
11.12 將我們的聲音資料庫升級到96kHz/24bit 236
第12章 聲音設計:神話與現實 237
12.1 “大聲音”(The Big Sound) 239
12.2 美國式聲音設計 240
12.3 你也在製作特殊音效嗎 241
12.4 有關聲音設計的錯誤信息 242
12.5 設計與混濁之間的區別 247
12.6 是什麼讓爆炸聽上去更猛烈 256
12.7 細微之處見功夫 257
12.8 真實性與娛樂性 257
12.9 “臨場化”(Worldizing)的聲音 260
12.10 沃爾特·默奇和臨場化 261
12.11 音效 261
12.12 《神秘人》(Mystery Men) 262
12.13 展望 263
12.14 《龍出生天》(Daylight)中的臨場化 264
12.15 最後的建議 265
第13章 聲音剪輯:同步-同步,切碎-切碎 266
13.1 聲音剪輯團隊的構成 268
13.2 戰略制定 274
13.3 使用哪種工作方式做準備工作 281
第14章 聲音剪輯:超低預算的對策 305
14.1 你要遭受“你並不知道有什麼東西你不知道”的苦 306
14.2 聲音方面的建議 307
14.3 同期錄音對策 308
14.4 聲音剪輯對策 314
14.5 剪輯師與混錄師角色融合的演變 318
14.6 想法要偉大——剪輯要謹慎 322
14.7 保持謹慎——保持節儉 323
14.8 重新思考創意的連續性 325
14.9 別忘了國際聲軌 328
14.10 案例:解決超低預算影片中的聲音製作問題 328
14.11 總結 331
第15章 對白剪輯師:被好萊塢忽視的英雄們 332
15.1 後期製作前的質量控制 333
15.2 對白剪輯策略 333
15.3 對白鏡頭單和EDL表(剪輯表) 334
15.4 自動組合:OMF或逐段匹配同步 337
15.5 把原始素材的對白重新翻錄到磁片上 339
15.6 對白聲軌的擺放策略 341
第16章 ADR配音與循環配音:讓口形保持同步 351
16.1 ADR配音 353
16.2 謹慎恰當地使用語言 360
16.3 提示配音台詞 363
16.4 ADR錄音棚:工作團隊 373
16.5 循環配音技術的回歸 378
16.6 ADR剪輯技巧 385
第17章 擬音:腳步、小道具和衣服摩擦的聲音藝術 387
17.1 傑克·弗雷(Jack Foley) 387
17.2 現代擬音 390
17.3 非常實用的凹坑 393
17.4 電視打破了聲音的藩籬 406
17.5 觀察工作中的擬音棚 408
17.6 擬音提示單 410
17.7 擬音剪輯 417
17.8 該來的都會來 424
第18章 非線性數字工作站 425
18.1 實踐中的原則 426
18.2 非線性剪輯的各種軟體 427
18.3 井井有條的計算機桌面 430
18.4 硬碟管理 430
第19章 作曲家:是聲音的合作者還是聲音的破壞者 444
19.1 電影作曲的挑戰 445
19.2 提前確定好作曲家 447
19.3 基本技巧 448
19.4 巴索·伯里多斯(Basil Poledouris) 449
19.5 作曲中的哲學 452
19.6 音樂剪輯 455
19.7 敏銳的觀察力 457
19.8 影響創作效率的類似問題 457
19.9 與海外銷售相關的因素 458
第20章 混錄棚——預混與終混 460
20.1 混錄(Re-Recording) 461
20.2 設備機櫃 463
20.3 混錄師(The Mixers) 466
20.4 預混的流程 469
20.5 調音台前的新指揮官 472
20.6 誰才是混錄的真正操控者 474
20.7 應該遵守的禮節和規章制度 475
20.8 混錄母帶(Print Mastering) 476
第21章 新興的技術:聲音修復以及上色 483
21.1 從5.1到6.1以及更高 483
21.2 質量控制遊戲 486
21.3 全浸式體驗所帶來的機遇 487
21.4 音頻修復 489
21.5 上色:一個來自內部的有偏見的觀點(這一節的內容全部由傳奇電影公司的巴里·B·桑德魯博士提供) 495
21.6 決定在你手中 508
第22章 傳統的Nagra IV-S開盤錄音機(模擬) 509
22.1 實用的Nagra專業錄音機 509
22.2 電池供電 511
22.3 主要組成部分 513
22.4 音頻技術檢修 535
第23章 數字硬碟錄音機——Nagra V 537
23.1 Nagra V錄音機 537
23.2 硬碟錄音(Direct-to-Disk Recording) 538
23.3 輸出和輸入 541
23.4 時碼接口(Time Code Connector) 542
23.5 前置面板 544
23.6 走帶控制系統 548
23.7 選單面板 549
術語表 552
關於能夠互動的DVD光碟 566
中英文辭彙對照表 571
譯者後記 5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