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結構系統
(一)劇作結構
常規定義
1 戲劇式結構
2 散文式結構
3 小說式結構
4 多視角結構
5 時空交錯式結構
1 意念結構
對影片特定的表意而言,並不只是個抽象主題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具有更深刻的審美內涵的影片,表意的問題常常是通過不同的層次和方面來構成,並加以複雜呈現的。如果以為,只要能夠把影片概括為某個單純的主題,對表意的分析也基本可以完成,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分析影片表意的目的,恰恰不是局限於把握某個單純的主題,而是要有利於更充分、更深入、更細緻地去體會、去咀嚼其豐富的內涵。如果分析不能對這個基本的目的有所幫助,一個乾巴巴的、抽離了形象具體性的主題又能給影片的讀解增加什麼東西呢?實際上,那些真正優秀的影片,很少是先把劇作概括為一個抽象的主題,再來進行創作的。
2 時空結構
時空規定性是影片基本的規定性,這個問題一般是在環境設計的框架里被討論的。對那些傳統的戲劇式影片來說,也許時空問題只需要考察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和什麼地點也就夠了,但電影發展的歷史卻在表明,劇作構思的日趨複雜,也直接帶來時空關係的複雜。時空關係不僅不再是單一的、也不再是完全統一的。從根本上說,電影結構的複雜性是從它突破了戲劇式結構的單一模式才充分顯示出來的。於是,對銀幕時空的不同設計和配置就有可能產生豐富的,並因豐富而日漸複雜的電影結構。比如,一些電影著作中出現了蒙太奇結構的概念,實際上這是把用於鏡頭組接的蒙太奇技巧上升為劇作結構的手段,使它成為一種組織方式。
3 情節結構
情節結構僅僅是指情節的結構,是事件的因果聯繫所體現出來的組織方式。不管是按照傳統的“三幕劇”結構,還是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四個階段來編排的衝突式結構,它們都已經不再能完全適用當代電影日趨複雜和新穎的情節構思。在電影史上,戲劇式電影是伴隨著攝影棚的出現,才使得電影對舞台戲劇的借鑑成為可能,並把戲劇美學的一系列觀念當作電影的美學觀念。當代電影的發展已經把戲劇的影響遠遠拋在後面了。除了戲劇,電影還從小說、散文、繪畫、音樂等相關藝術那裡接受了結構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小說式結構的電影,既拋棄了人為地設計戲劇衝突、把不管怎樣的情節一概納入衝突四階段的模式那種過分編造的結構,又保留了基本的敘事性來吸引觀眾;既有情節的整體框架,又以更具體的生活場景來積累感情;既有逐步推進的發展,又不局限於僅以外部的動作去製造高潮。
當代電影不再局限於某個單一的集中的敘事情節,而採用多條敘事線索的交叉和互相推進來結構影片。過去的劇情多線索更多地是圍繞著某箇中心事件來展開。這些線索只是這箇中心事件的不同側面而已。所以線索的交叉便很難說是一種結構的方式而只不過是情節本身具有的性質。當代電影在這方面的發展就在於,情節的多線索往往體現為多個事件的平行發展,事件本身各自有相對的獨立性,卻被創作者有意識地交叉在一起。這樣多線索的交叉就不再來自中心情節本身的性質,而是對現實生活的概括方式發生了變化。此外,視點和敘述人這兩個基本的結構要素在情節構思中越來越起到重要的作用。視點和敘述人之間建立的關係,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情節敘述方式,它必然會給結構的形態帶來更大的影響。
4 人物關係結構
在劇作的結構系統中,人物關係的結構與情節的結構有著密切的關聯,但卻可以進行性質與功能都不盡相同的分析。正因為人物關係的設計經常成為對現實生活加以概括的手段,人物關係的結構分析便常常對把握影片的表意層面產生影響。在戲劇式電影中,人物關係時常採取的是二元對立的態勢,革命與反動、進步與落後、壓迫與反抗、愛情與復仇如此等等,都是建構人物關係的基本模式。
5 場景結構
在劇作結構的分析中,場景結構更是容易被忽視的一個方面。一般認為,場景只是為情節的展開提供某個空間場所而已,它只是一個“空殼”,場景是什麼,以及場景與場景之間建立什麼關係,在離開人物和情節的前提下,似乎沒有獨立抽取出來分析的意義。實際上,一部影片的場景本來就是和人物的活動關聯在一起的。特定的人物、特定的事件與特定的場景之間既然建立起一定的關係,場景本身也自然被賦予不同的性質或者特徵。優秀的影片在對場景加以利用時,更是經常採用重複、強調、關聯、對比等手法,有意地賦予它某種抽象的含義,或者象徵的含義。
(二)造型結構
除了劇作結構之外,造型結構是電影結構中另一個基本的區別系統。
1 影像結構
在鏡頭這個基本的結構層次上,情節必須通過畫面上的人物在環境中的活動來呈現。但是反過來,人物在環境中的活動卻不僅具有情節的意義和結構性,不同的人物和環境、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環境之間,從畫面影像的角度看同時還建立起抽離了情節進程的結構關係。特別是在造型觀念強烈的第五代電影中,畫面影像的造型性已經成為實現創作構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導演除了要周密考慮如何用鏡頭畫面來演繹劇情之外,還要創造性地設計影片中的基本影像如何在鏡頭的層次上獲得造型的效果。
2 色彩結構
對一部影片來說,色彩總是某種東西的色彩,所以色彩不可能像在繪畫中那樣加以抽象的運用。相對於影片的特定表意來說,色彩的關係與變化又總是特定的,具有邏輯性的。從整體上看,一部影片通常總是有一些用色上的特徵可以把握,總是有一種或幾種色彩在影片中的出現頻率比較高,給觀眾留下的印象特彆強烈和深刻。這當然是創作者一種自覺而有意識的選擇,以確定影片用色的基本調子。色彩基調規定了影片用色的基本方案。它往往是以某種顏色為主,或幾種顏色的匹配和變化,同時控制其他顏色的分量和匹配方式,以使不同的幾種色彩之間建立起一定的結構關係。色彩結構就是影片運用色彩來實現造型構思的一種設計,並在這個基礎上來考慮色彩之間的匹配和調和,以產生更複雜的變化。也因此,色彩結構不應該理解為只有一種特別突出的色彩,而應該理解為一種特定的色彩關係。
3 聲音結構
電影在聲音中的結構性充分體現在聲音合成這個技術環節上。聲音包含著人聲、音響和音樂,這三個聲音的元素必須通過合成的技術處理才可能構成電影的聲音。這就有力地證明了電影聲音作為一種結構性存在的基本事實。聲音毫無疑問是造型這個結構的區別系統中重要的一個子系統,並且它本身在內部仍然是可以進一步分析的。由於電影鏡頭是畫面和聲音並存的,所以聲音的結構同樣是從鏡頭的層次上轉換生成而來。聲音除了演繹劇情之外,本身也存在著造型結構的問題。
(三)電影的結構分析
當電影結構僅僅被看作情節的結構之時,很自然的,時間的坐標便成了分析的基本框架。不管什麼樣的劇作結構,都首先是按照情節的發展分解為前後相接的幾個階段,再進一步去考察之間的關係。在戲劇式電影的劇作結構中,情節是主題性的情節,是衝突性的情節,是封閉時空中的情節,是遵循“三一律”的情節,所以,情節的結構和意念的結構、人物關係的結構、時空的結構、場景的結構是合“多”為“一”的;所以,只要分析情節的結構,對劇作結構的分析也差不多到此為止了。這就造成劇作的結構分析極其看重時間因素,以情節的戲劇性衝突作為分析框架的觀念。
電影結構方式
在此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電影結構方式;必須明確的是,任何分類都是相對的,局限的--並非所有的,而且有些影片結構有著某種綜合趨勢。
1、單一因果線性結構:以順時序、單一線索行進為主;以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商業電影通常採用的結構方式,目的在於製造真實幻覺。
2、迴環套層結構:《羅生門》、《公民凱恩》、《英雄》。
3、交織對比結構:電影中有對比關係的雙重時空。
(1)回憶時空與現在時空的對比:《雲水謠》、《末代皇帝》、《美國往事》、《尋訪健在的老紅軍》、《英國病人》。
(2)相同時空中兩種不同情境的對比:
A、兩條敘事線索齊頭並進:《東京審判》(略有主次關係的,如果主次關係過於明顯就會成為單一因果線性結構)、《交換公寓》(幾乎沒有主次關係的)
B、“戲中戲”--《如果愛》、《法國中尉的女人》。
4、版塊結構與團塊結構:《西施眼》、《羅拉快跑》、《20,30,40》,《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5、環形結構:對謎底的最終揭示。《第六感》《甜蜜蜜》、《毒太陽》、《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6、碎片結構:《瘋狂的石頭》、《11:14》、《撞車》、《低俗小說》
7、意識流結構:藝術電影中常見的結構方式--以王家衛的電影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