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論電影
作者: 雅克·奧蒙
譯者: 車琳
ISBN: 9787208076259
頁數: 255 頁
定價: 28.00 元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8.01
簡介
本書論述了世界電影史上最著名且最具個人風格的導演,是對電影導演的作品和他們
的電影理論之間的關係的一個系統考察。
本書分為四部分:理論家理論;現象與影像,現實與書寫;電影機器與社會作用;電
影藝術與創作。作者認為,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許多導演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這些理
論,根據它們的系統化、創新和擴展程度的不同,也會顯得大相逕庭。但希區柯克、帕索
里尼、布萊松等導演本人及其作品已經成為這些理論的化身。
作者將導演們的理論闡述和他們的作品風格、模式兩相比較,由此引出種種值得深入
探討的電影問題。
作者簡介
雅克·奧蒙(Jacques Aumont),1942年生,法國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學教授,研究領域涵括影像美學、電影理論及電影史。主要學術著作有《無盡之眼》、《電影導演論電影》、《觀眾之旅》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理論家之理論
第一節 創造理念
布萊松與“期遇”
維爾托夫和“間歇”
愛森斯坦與理性蒙太奇
帕索里尼和“流述”
第二節 思考命題
塔爾科夫斯基:雕刻時光
愛浦斯坦:創作時間
第三節 建立體系
愛森斯坦:體系創建者
布萊松和電影術
第二章 現象與影像,現實與書寫
第一節 影像與現象
語言與視像:戈達爾
電影與繪畫:侯麥
自然與絕對:塔爾科夫斯基
視覺與視覺:布拉克哈格
影像與影像:弗蘭普頓、夏里茲、庫比爾卡
第二節 視覺與現實
自動書寫的現實:帕索里尼
重新思考過的現實:愛浦斯坦
被揭示的現實:維爾托夫、格里爾遜、伊高揚
“事實如此”:羅西里尼、斯特勞布
現實主義:法斯賓德
第三節 寫作與風格
杜拉斯:寫作
阿斯特呂克:從場面調度到攝影機筆論
希區柯克:“懸念”是重要的形式
潘林宣:“對位”句法
吉亞尼謙、弗萊合:重新組合
第四節 詩意電影
流動的鏡頭感:讓·愛浦斯坦
帕索里尼:“詩意電影”
谷克多(和布萊松):詩歌精神
第三章 電影機器與社會作用
第一節 表演與觀眾:效用性
情緒參與:希區柯克與懸念
實質參與:愛森斯坦與“陶醉”
立即行動:法斯賓德的觀眾理論
第二節 社會責任
共和國理念的電影導演:格里爾松
為社會真理而服務的電影導演:維爾托夫
教育性思想:羅西里尼
第三世界的政治觀:羅沙
第三節 電影烏托邦
法斯賓德:電影幫助人們生活
帕索里尼:詩歌烏托邦
塔爾科夫斯基:藝術為大眾
斯特勞布:現實就是烏托邦
杜拉斯:“讓電影完蛋吧”
戈達爾:退化即拯救
第四章 電影藝術與創作
第一節 電影與其他藝術
侯麥:論古典時期的必要性
論電影的優勢:克萊爾、塔爾科夫斯基
論電影是藝術的綜合:愛森斯坦、戈達爾、拉武·魯茲
第二節 創作者,藝術家
什麼是“電影藝術家”?
藝術家:塔爾科夫斯基、谷克多等
作者策略:特呂弗
作者論:法斯賓德、伯格曼
第三節 電影製作
實驗派的“拼湊藝術”
電影產業化:李維斯、普多夫金
手工藝:斯特勞布、杜拉斯、穆萊
第四節 實驗與教學
實驗派導演羅西里尼
庫里肖夫的“試驗工場”
雷的表演工坊
結語
參考書目
人名對照表
片名對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