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特點
電子防抖使用數字電路進行畫面的處理產生防抖效果。當防抖電路工作時,拍攝畫面只有是實際畫面的90%左右,然後數字電路對攝像機抖動方向進行模糊判斷,進而用剩下的10%左右畫面進行抖動補償。這種方式的特點是成本低,但卻降低了CCD 的利用率,對畫面清晰度會帶來一定的損失 。也就是說電子防抖是針對CCD上的圖像進行分析,然後利用邊緣圖像進行補償,就像光學變焦和數字變焦一樣,它只是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後期處理,治標不治本,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相反,對於畫質有一定程度的破壞。市場上有卡西歐,柯達,富士等採用的是電子防抖技術。
電子防抖技術是在產品的CCD上面“下工夫”,與電子防抖不同的是,光學防抖技術主要是在鏡頭上“做文章”,這是兩者最本質的區別。電子防抖技術的套用也就意味著使用任何一款鏡頭也都能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時享受著防抖的功能。
電子防抖雖然可以通過疊加多張高速快門拍攝的照片組合成一張曝光準確、清晰銳利的照片,但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如果追求防抖功能相機的話,一定要看清楚到底是光學,還是電子,如果是電子的話,可以考慮放棄。
防抖區別
光學防抖
鏡頭防抖,原理是通過鏡頭裡的陀螺儀檢測到按動快門的瞬間產生的微小移動,然後把檢測到的信號傳到相機處理器,計算要補償的移動量,再通過補償鏡片組根據鏡頭抖動方向及距離加以補償。從而減輕因相機抖動而產生的影像模糊。完成整個過程要在很短的時間(大概1/10秒)內完成。
CCD防抖,是把CCD放置在一個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的支架上,當感測器檢測到抖動後,就會把抖動的方向速度和移動量參數傳統處理器計標出足以抵消抖動的CCD移動量最後通過移動CCD以減輕抖動對圖像的影響。
鏡頭防抖的鏡頭設計技術複雜成本高,防抖相機在選單里一般有防抖開關,不用時關上防抖動能。這兩種防抖方式都有效。不過僅僅是微調。同時防抖功能不是萬能的,十分有限,防抖功能的相機附加鏡會降低成像的清晰度,也會消耗一定的電力,應多練基本功,用雙手端穩相機或用三角架,不能過於依賴防抖動能。
主流的比較好的防抖技術應該是光學防抖
作為光學防抖技術,並不是讓機身不抖動,它是依靠特殊的鏡頭或者CCD感光元件的結構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操作者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抖動造成影像不穩定。通過鏡頭組實現防抖主要是以佳能和尼康為代表,它們依靠磁力包裹懸浮鏡頭,從而有效克服因相機振動產生的圖像模糊,這對於大變焦鏡頭的數位相機所能起到的效果更加明顯。通常,鏡頭內的陀螺儀偵測到微小的移動,並且會將信號傳至微處理器立即計算需要補償的位移量,然後通過補償鏡片組,根據鏡頭的抖動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補償,從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機的振動產生的影像模糊。而通過CCD在實現防抖,只有柯尼卡美能達能夠做到,它的原理與佳能、松下的光學防抖動技術相反,是依靠CCD的浮動達到防抖的目的。原理是將CCD先固定在一個能上下左右移動的支架上,通過陀螺儀感應相機抖動的方向及幅度,然後感測器將這些數據傳送至處理器進行篩選、放大,計算出可以抵消抖動的CCD移動量。
DSP與CCD電子防抖區別
普通DC上標的所謂“電子防抖”其實只是將ISO感光度自動調高從而獲取更高的快門速度,而CCD防抖則是CCD感光片通過物理運動實現的防抖,當你在拍照時CCD會根據你手抖的反方向移動。兩者區別,“電子防抖”由於提升了ISO感光度,可以減少抖動,但畫質下降很多。CCD防抖因為是感光片物理運動實的防抖功能,相像上不會下降太多。
工作原理
電子防抖的實現原理和數碼變焦相類似,通過像素插值來補償震動,也就是說像素的大小就決定了電子防抖的效果,試想一下,如果只有80W像素的CCD,再分出一部分的像素來進行防抖,會造成畫質下降,嘈點增加,顆粒感大了,色彩還原還差了不少。以GS70為例子,在光線比較差的時候拍攝,就算是3CCD的機器,開了防抖的效果都比不開防抖的效果差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