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概念是在1960年代初期形成的,最先用於電視片的製作,後來逐步推廣到音像資料的製作和其他出版領域。電影是法國人在19世紀末期的發明,預先把素材拍攝於膠片,用“montage”(蒙太奇)表示後期製作的剪輯和組合,英語在影視片製作過程中使用的“editing”相當於法語的montage”。西方專業辭書的有關條目對“電子編輯”的解釋大都與電影、電視、音像資料的編輯工作有關。例如《麥克米倫信息技術詞典》1985年第2版的解釋是“電子編輯”指“在錄像工作中在錄像帶上插入節目要素或加以組合,無須用物理手段剪下磁帶” 。
電子編輯發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1)膠片/磁帶機械剪輯法,
2)基於磁帶的線性電子編輯法
,3)非線性編輯法。
在發明錄像機之前,早期的電視節目大都採取現場直播的方式,或利用電影攝影機把圖像拍攝在膠片上,經過剪輯組合和洗印後播出。1956年美國加州安培(AMPEX)公司研製世界第一台實用的磁帶錄像機(VR-1000型,頻寬2英寸,雙聲跡),並正式用於電視節目播出。這種錄像機需要用放大鏡對磁帶上的磁跡進行定位,然後用切刀在標明畫面界限的磁跡上進行剪下,然後把兩段錄像帶粘接起來完成鏡頭的組接,製作過節目的磁帶被剪斷,受到永久的損傷,以後不能再用。1963年安培公司推出名為“Editec”(“編技”)的電子編輯器(Electronic Editor),用電子控制的方法使用快進和快速倒帶功能在磁帶上尋找編輯點,入點和出點都用聽得見的聲音標示,把依照創作要求選用的素材按順序轉錄到另外一盤磁帶上,再配上對白和音樂效果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節目。採用這種轉錄方法不必剪斷錄像帶就能進行畫面編輯和加工,並且可以預覽編輯的效果,感到滿意後再用母帶製成播出帶播出。這是電視製作電子編輯階段的開始,由於磁帶是依順序記錄視頻信號的,編輯和錄製節目只能依順序進行,所以稱為線性編輯。基於光碟、可以隨機存取的模擬信號非線性編輯系統始於8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以後逐漸為數位化視音頻信號非線性編輯系統所取代。
相關詞條
-
電子編輯機
電子編輯機是編輯電視鏡頭的電子裝置。具有電子編輯功能的兩台錄放機即可組成電子編輯系統,也可以專門配置一台電子編輯機來控制整個系統。
-
《中國編輯》
《中國編輯》自2002年創刊以來,努力為出版和傳媒產業搭建一個完整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其前沿視野、新穎視角和獨特的人文情懷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和關注。
簡介 辦刊歷程 欄目設定 期刊定位 主要工作思路 -
《報刊新聞電子編輯》
《報刊新聞電子編輯》,作者是羅昕,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描述的是新聞編輯學課程的實驗配套書,旨在通過對編輯軟體的學習及實際操作和訓練,培養學...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報刊電子編輯教程
第一節版面的功能 第二節版面空間 第四節圖片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報刊新聞電子編輯
《報刊新聞電子編輯》是由羅昕等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11月1日出版發行的書籍。
內容簡介 目錄 -
可編輯控制器
可程式控制器簡稱PC(ProgrammableController)1987年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ElectricalCommit...
發展歷程 產品狀況 發展前景 產品特點 機構組成 -
網路編輯
網路編輯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據有關方面估算,截至目前,全國網路編輯從業人員近600萬人,而傳統媒體編輯記者僅有75萬人,2006年首次...
職業定義 現狀分析 前景分析 優勢與特點 網路編輯職業的優勢 -
當代報紙電子編輯與排版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