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陽[雷州半島別稱]

雷陽,雷州半島之別稱。“雷陽”最早出現於成書於宋代的《一統志》,其中記載:“雷州府郡名雷陽,郡在雷水之陽,雷水指的是雷州灣海域。雷州府郡治在雷州灣海域的北面,日照時間長,故名雷陽。”

雷陽,雷州半島之別稱。“雷陽”最早出現於成書於宋代的《一統志》,其中記載:“雷州府郡名雷陽,郡在雷水之陽,雷水指的是雷州灣海域。雷州府郡治在雷州灣海域的北面,日照時間長,故名雷陽。”

宋代的大詩人秦觀被貶雷州一年多,詩篇有《雷陽書事》三首。其中有對當時風俗的描述“駱越風俗殊,有疾皆勿藥。”南宋丞相李綱被貶海南路過雷州時,在《伏波廟碑陰記》一文中說:“次雷陽書碑施金,委郡守董侯總其事……”南宋的李光、梁安世、李仲光,元代著名文學家范槨、羅璋等在其文章把雷州半島稱為“雷陽”。與莎士比亞齊名的明代戲劇大家、詩人湯顯祖在其詩《別魯司理》中寫道:“目送雷陽外……鄉國似南漳。”明代文人戴嘉猷寫詩讚頌寇準,曾有“萬古忠魂依海角,當年枯竹到雷陽”的著名詩句。

外地人在詩文中提到雷州半島都稱之為“雷陽”,那么本地人呢?雷州歷史文化名人陳璸在詩文中提到家鄉一律稱之為“雷陽”。他為雷州的八個著名景觀寫詩,命名為“雷陽八景”,在他考中進士之前寫的詩《敬業堂會課歸率成》三首中末句云:“地盡雷陽天未盡,看誰衣錦早還鄉”。他去台灣前寫的一首詩題為《是夜夢寇萊公貶雷陽事……》。陳璸的許多文章、奏疏,文末都署名雷陽陳璸,字裡行間透露出自豪。別人在尊稱陳璸的時候,也在他的名字前加上“雷陽”二字。清乾嘉年間福建官員謝金鑾在記述陳璸功績時寫道:“雷陽陳中丞初為台灣觀察,嘗北巡淡水,往返千四百里,自備糗糒。”如“常山趙子龍”,柳宗元被稱為“柳柳州”,韓愈被稱為“韓昌黎”一樣,名人名地相互借重,相得益彰。陳昌齊把他在北京的住宅題名為《雷陽會館》,為家鄉會考學子、候補小官,旅人商賈到京提供住食之便。可見,從宋到清,文化達人們一致感覺“雷陽”一詞既有直溯遠古的歷史厚重感,又有異常鮮明地方特色,大家津津樂道,而使“雷陽”在全國有了相當高的知名度,提起“雷陽”,人們就知指得人文色彩豐富的雷州半島,從而成為約定俗成的常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