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求學美國
雷潔瓊祖籍是著名僑鄉廣東台山,1905年9月出生於廣州市。
父親雷子昌喜好讀書還考取了前清舉人,因受到維新改良主義的影響,思想頗為開明,主張婦女受教育和經濟獨立。他常常鼓勵女兒們要學會獨立,只有自己能獨立才不致被人欺負。在職業選擇上,他建議女兒們從事自由職業,如當醫生、律師,搞美術等,可以不用求人。
雷潔瓊1924年赴美國留學,1927年入美國南加州大學學習,南加州大學地處風景宜人的加利福尼亞州,可雷潔瓊無暇觀光,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研究中。由於刻苦鑽研,雷潔瓊受到給她上課的幾位老師的喜愛。尤其是她那篇著重探討旅居美國的華人後裔受東西方文化影響後人格成長特點的碩士畢業論文《美國華僑的第二代》,更是博得南加州大學教授們的讚譽。1931年南加州大學答辯委員會的教授們一致同意授予雷潔瓊社會學碩士學位。同時,雷潔瓊還獲中國留學生最優秀學習成績“銀瓶獎”。
抗日救亡
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年代裡,雷潔瓊是聞名遐邇的民主鬥士之一。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燕京大學學生走上北平街頭,舉行反對日本侵略者的示威遊行。雷潔瓊是燕京大學唯一參加這次遊行的女教師。
1937年七七事變後,她毅然離開講台,到江西參加抗日救亡工作和婦女運動,先後擔任江西省婦女生活改進會負責人、江西傷兵管理委員會上校課長和江西省地方政治講習院婦女班主任、江西省戰時婦女幹部訓練班上任等職,舉辦婦女幹部訓練班,培訓各地婦女幹部,深入到縣鄉發動民眾參加抗日,此外,在雷潔瓊的主持下,還創辦了《江西婦女》周刊、《江西婦女)月刊、《農村婦女》月刊以及《婦女組訓叢書》等。這位女教授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江西婦女和各界人士的尊重和讚揚。在江西省地方政治講習院工作期間,雷潔瓊結識了許多後來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如該院的訓導長許德珩、副訓導長蔣經國等。
尤其使她難忘的是1938年5月,她在赴廬山參加婦女談話會時,聽到了鄧穎超所作的《陝甘寧邊區婦女運動》的報告。鄧穎超以她的摯誠謙虛、堅強幹練給她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了她畢生的榜樣。
1938年至1940年,到江西南昌領導抗日救亡工作,歷任江西省婦女指導處督導室主任,江西省地方政治講習院訓導教師兼婦女幹部訓練班主任,南昌市傷兵管理處慰勞課課長等職,是江西婦女工作的開拓者、奠基者。
1939年3月下旬,南昌淪陷前夕,雷潔瓊隨江西省婦女生活改進會駐南昌留守處撤退到吉安。4月中旬,周恩來到浙東抗戰前線視察途經吉安,她和一位青年同去周的住處請教,傾訴自己對當時形勢的困惑,受到周恩來的熱情接待。周恩來向他們介紹了抗戰形勢,闡述了抗戰相持階段應採取的戰略方針,幫助雷潔瓊開闊了視野,堅定了信念。
1940年任教於江西國立中正大學。1941年後任上海東吳大學教授,併兼任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華東大學、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
創建民進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權向解放區發動全面軍事進攻,全國掀起反對內戰、爭取和平與民主的浪潮。
1945年12月雷潔瓊參與創建了中國民主促進會。1946年重返北平燕京大學任社會學系教授。1925~1931年她在美國加州大學、史丹福大學、南加州大學學習,在南加州大學獲碩士學位。1931年回國後任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副教授。1938年後任江西省婦女生活改進會顧問、傷兵管理處慰勞課長、婦女指導處督導室主任、地方政治講習院婦女班主任、戰時婦女幹部訓練班主任、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1941年後任上海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任上海滬江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華東大學、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1946年後任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組成赴京和平請願團,41歲的雷潔瓊是請願團最年輕的代表。代表團到達南京下關車站時,遭到法西斯暴徒的殘暴毆打,雷潔瓊也身負重傷。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六·二三”下關慘案。勇士們的鮮血進一步喚醒了全國人民。
開國大典
在締造和建設新中國的大業中,雷潔瓊貢獻良多。
1949年1月,應中共中央之邀,雷潔瓊赴華北解放區訪問,併到西柏坡拜會了毛澤東和中共其他領導人。
1949年6月,她在北京出席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並參與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1949年10月1 日,她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開國大典。
新中國成立後,她先後擔任過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
投身教育
雷潔瓊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她不僅在長期擔任的中國多所大學的教授職位上親自教書育人,更以戰略的思考推動著中國教育的法制化進程。
她先後參與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等國家大法的制定,並奔波於大江南北檢查執法情況。北京門頭溝山區、蘇南、浦東、廣東南雄、深圳、珠海等地,都留有她的足跡。
見證回歸
從1985年到1993 年,雷潔瓊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
作為國家領導人和著名法學家,她為兩個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殫精竭慮。儘管年事已高,但她仍然多次親赴港澳,廣泛聽取各界人士的意見,進行民主協商。
她還參加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評選委員會的工作。
在那個永載中華民族史冊的日子,雷潔瓊有幸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員,以91歲高齡飛抵香港出席政權交接儀式,親歷這一民族盛事、世紀慶典。
當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江澤民主席莊嚴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這位世紀老人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眼睛裡噙滿了熱淚……
燦爛光環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社會學家、法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燦爛的光環後面不知有多少操勞在等待。
從1953年雷潔瓊參加中國婦女代表團赴丹麥出席爭取婦女權利及世界和平世界婦女大會起,到1997年止,她率領或參加全國人大等代表團共出訪了世界五大洲的22個國家和地區;從1988年到1997年,她先後370次會見來自世界86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政界要員和各界人士。
愛國主義
雷潔瓊同志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1919年,年僅14歲的她就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登台演講痛陳北洋政府賣國罪行,怒斥帝國主義強盜行徑。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她與學生一起冒著凜冽寒風並肩遊行,是燕京大學唯一參加遊行的女教師。1936年冬,她作為慰問團團長,率燕京大學師生赴前方慰問參加綏遠抗戰的將士。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下,她毅然奔赴江西,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工作和婦女運動。她撰寫文章、舉辦講座、創辦刊物、發動民眾、培訓婦女,為抗日救亡運動作出了積極貢獻。抗日戰爭勝利後,她對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內戰陰謀深感失望,積極投入到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的鬥爭之中。1946年6月,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組織上海各界人士赴南京和平請願團,她是請願團中最年輕的代表。在南京下關車站,請願團遭到國民黨特務暴徒的毒打,她身負重傷。血淋淋的現實,使她在光明與黑暗的決戰時刻,更加深刻認識到國民黨政府的反動本質,從此堅定了跟中國共產黨走的決心。新中國成立後,她以強烈的愛國熱忱投身國家建設,在參政議政和科研教學的不同崗位,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了全部精力和智慧。1998年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後,雖然年逾九旬,她依然心繫國家、心繫人民,念念不忘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
親密朋友
雷潔瓊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
在江西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期間,她就和中國共產黨有了密切的交往。“下關事件”後,毛澤東、朱德發電報表示慰問,周恩來、鄧穎超等親自前往慰問。她積極回響中共中央提出的“五一口號”,1949年奔赴西柏坡與中國共產黨共商國是,受到毛澤東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從此開始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親密合作的一生。同年9月,她出席了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並參加了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後,無論崗位如何變化、處境怎樣坎坷,她對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熱愛都矢志不移。“反右”期間丈夫被錯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期間又經受各種風浪,她都始終沒有動搖忠貞信念。她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認真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擁護中共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思想新舉措。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中,她與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建立了深厚友誼,是中國共產黨值得信賴的摯友和諍友。她曾深情地回憶說,幾十年的經歷充分表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卓越領導
雷潔瓊同志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創始人之一和卓越領導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推進中國民主政治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幫助下,1945年12月30日,她與馬敘倫、王紹鏊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民主促進會。她長期擔任民進中央的主要領導職務,是第六屆民進中央副主席,第七、八、九屆民進中央主席,1997年以後擔任民進中央名譽主席。她帶領廣大民進會員,繼承和發揚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優良傳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切實加強自身建設,開創了民進工作新局面。她歷來主張中國民主促進會要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出力,發揮在教育領域的優勢,開展智力支邊、諮詢服務等活動。在她的倡議下,民進中央設立了尊師重教基金會,並提出了《關於切實貫徹〈義務教育法〉、加強基礎教育的幾點建議》等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並被吸收採納。晚年從民進中央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她仍然關心中國民主促進會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關心廣大民進會員特別是青年會員的成長,多次囑咐年輕一代要發揚優良傳統,以黨為師、立會為公、參政為民、服務為本。她為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出了傑出貢獻。
大事年表
編輯
1905年9月13日 | 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 |
1924年 | 留學美國。 |
1931年 | 在南加州大學獲碩士學位。同年回國後,在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任講師、副教授。 |
1940年-1941年 | 任江西省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 |
1941年 | 任上海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任上海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華東大學、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 |
1945年 | 參與發起創建中國民主促進會。 |
1946年6月 | 被選為上海各界和平代表團代表,赴南京和平請願,在南京下關與馬敘倫等代表一起被國民黨特務毆傷。 |
1946年9月 | 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
1949年9月 | 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政法學院教授兼副教務長,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中國新政治學會副秘書長。 |
1952年 | 出任新成立的北京政法學院(已改名中國政法大學)副教務長、教授。 |
1973年後 | 任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社會學系教授。 |
1977年後 | 歷任政協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民進北京市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四、五屆副主席,中國國際交流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學學會副會長,北京社會學學會會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會長。 |
1986年3月至1988年3月 | 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
1988年起 | 任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
表格資料來源:
社會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新政治學會副秘書長,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政法學院(已更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兼副教務長,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及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常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全國政協常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社會學會會長,中國民主促進會名譽主席,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社會學學會名譽會長,北京社會學學會名譽會長,燕京研究院名譽董事長,中國老教授協會名譽會長等職。
社會活動
雷潔瓊同志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她在擔任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領導職務期間,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重要事務的協商。她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積極參與一系列重要法律的起草、審議和修改完善工作,組織並直接參加多部重要法律實施情況的執法檢查,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代表議案和建議辦理工作,為推進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她十分注重調查研究,始終堅持融學術活動於社會服務之中,圍繞祖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建言獻策、參政議政。她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86年,已81歲高齡的她親自到香港聽取各界對基本法(草案)徵求意見稿的意見,短短20天時間參加各種座談會達110次之多,為在港澳順利實現“一國兩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她廣交海內外朋友,多次率領或參加代表團出國訪問,足跡遍及五大洲,在國際講壇上一次次發表演講,傳播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介紹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情況,為促進我國與友好國家的合作交流、發展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發揮了積極作用。
個人貢獻
培養人才
雷潔瓊是中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也是著名學者。20世紀30年代以來,她一直以飽滿的熱情獻身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努力推動社會進步,並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敬。同時,她以執著和近乎虔誠的精神獻身教育和學術事業。在70多年的時間裡,她絕大多數時間保持著學者的身份,為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竭盡全力.雷潔瓊教授一貫的治學方法是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歷來強調從事社會學研究必須“從社會實際出發”,“運用社會學的原理、原則和方法,在一定的理論假設的指導下,分析實際情況,又以實地調查材料來印證理論。”“調查不能只靠問答卷,還必須親自去實踐,這樣才能得到感性知識。”要“親自去抓第一手資料”,做好“了解人”的工作,對資料採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科學方法。在恢復社會學的過程中,她為中國社會學學科建設和社會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作出了自己貢獻。
雷潔瓊的青少年時期是在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化的背景下度過的。“五四”運動的影響,對國家命運及社會底層民眾命運的關心,使她樹立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勞動人民的感情。雷潔瓊於1924年抱著“讀書救國”的思想遠渡重洋赴美留學。但是,她在讀大學時沒有按照父親的願望選擇學美術、醫學和法律,而是選定了社會學。在她看來社會學可以尋求醫治中國問題的良方,探索救國救民的途徑。在後來7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她將專業知識同社會實踐密切地結合起來,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與實踐之路。在雷潔瓊看來,社會學包括理論社會學和套用社會學,套用社會學包括社會問題的研究和社會工作。按照這種理解,她將社會學理論作為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將社會調查作為認識和分析社會問題的工具,並通過設施和其他形式的社會服務去幫助困難群體解決問題,這就是她的“學以致用”。
兒童福利
雷潔瓊1931年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社會學系獲得碩士學位,之後不久她即應聘進入燕京大學社會學與社會服務學系(這裡的社會服務實際上就是社會工作)。在燕京大學她講授“社會學入門”、“社會服務概論”、“貧窮與救濟”、“兒童福利問題”及“社會服務實習”等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她不僅參考大量國外社會福利、社會政策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密切聯繫中國實際,同時她還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育嬰堂、貧民窟、施粥場甚至妓院去調查、訪問和參觀,讓學生了解中國底層社會,增強他們對勞苦大眾的感情。抗日戰爭開始後,雷潔瓊有4年時間離開學校到江西從事婦女教育與動員工作,以支持前線抗戰。在此過程中,她特別關心婦女的解放,並為此作出了艱苦的努力。改革開放以來,在任北京市副市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期間,她對婦女、兒童、教育及老人問題都十分關心。而這些與她解決中國社會問題、促進社會進步的抱負直接相關。社會工作的學術研究及學術思想
雷潔瓊早在1935年就對兒童福利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地研究,並提出國家要大力發展兒童福利。她指出,兒童福利是指兒童的需要能滿足,體格智慧情緒有機會充分發展。她站在現代社會的高度將我國的兒童福利狀況同已開發國家相比較,指出無論在文化觀念還是在制度設計方面,我國的兒童福利都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態。她強調兒童的天賦權利,強調要從培養現代公民的角度看待兒童問題,既要注重困難兒童的救助,也要注重兒童的全面發展。這反映了雷潔瓊關於兒童福利和社會工作的現代理念。她認為,中國兒童權利和福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主要是文化與社會制度安排上存在諸多問題。抗日戰爭勝利後,雷潔瓊曾主持開設兒童福利專業課程,並代表燕京大學社會學系聯合其他相關學系開辦了兒童福利站,對兒童進行福利服務。這反映了她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學術精神。
家庭問題
在雷潔瓊的學術研究中,婦女及婚姻家庭問題是處於首位的。她認為,婦女問題表現為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男女不平等,這些問題又具體表現為婦女參政問題、法律問題、教育問題、職業問題、勞動問題及母性保護問題等等。她指出,婦女有八項基本權利,即生存權、教育權、職業權、婚姻自主權、母性保護權、政治權、休息娛樂權、年老和失去勞動能力被撫恤權。
她認為,女性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低下由兩種因素促成:一是社會對女性地位的貶低和對其權利的漠視;二是婦女自身缺乏爭取平等權利的意識。她從發動農村婦女運動難中體會到,農村婦女沒有廣泛動員起來主要是因為她們主觀上沒有自覺意識,而這又與封建社會的意識觀念對她們的束縛有關。在封建的農村社會,家庭高於一切,婦女既無國家觀念,個人地位也不被尊重。雷潔瓊在婦女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方法及思想。她指出,由上而下的編組方式是在短時間內將婦女聯合起來的必要形式,但要使婦女組織真正活動起來就要根據各人的興趣、生活環境和文化程度,鼓勵和領導她們參加各種團體活動;要通過共同學習、共同工作、共同娛樂,逐漸使她們養成一致的意志與行動,形成組織;在動員婦女民眾的過程中要注重為她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並通過活動教育婦女;在活動中要採取民主的工作方法,給參加者以發表意見的機會,通過民主討論學習工作經驗,增強她們的主體意識。她認為,要真正解決婦女問題,使婦女工作取得成效,就必須進行社會改革,只有實現男女平等,實行政治民主、經濟民主、教育社會化,建立公共保健制度和社會保險制度,婦女才會真正得到解放。
福利事業
1952年,中國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隨著社會學學科被取消而停止。1979年社會學學科得以恢復重建,雷潔瓊當時就提出在重建社會學時要注意發展社會工作教育,培養社會工作者。對於發展中國的社會工作,雷潔瓊是從發展社會福利事業的角度著眼的。她認為社會工作者要有創建、組織和管理社會福利事業和解決具體問題的知識和能力。這是符合我國社會福利事業發展實際的。她在1983年就指出“民政工作是社會工作”,之後又發展為“民政工作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的著名觀點。她指出社會工作成為一種專業,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她還認為,研究和總結民政工作的經驗,對中國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會很有幫助。反過來,用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來充實、豐富、改進和提高民政工作,也有利於民政工作的改革和民政工作現代化。
雷潔瓊一直關心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她認為社會問題是由社會失調造成的,要解決困難群體的問題就要從制度建設上入手,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是社會進步的要求。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上,她提出要“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保障制度”。她認為,要認識到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城鄉差距這個基本國情,當前應該選擇普遍的、基本的、有差別的社會保障制度。她同時指出,社會保障不但包括金錢和物質的提供,也包括社會服務的提供,國家、社區、家庭共同支持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這些反映了她把套用社會學、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工作結合起來的思想。
主要著作
主要論著(含合著及譯著)
《中國家庭問題研究討論》(1937)
《婦女問題講座》(1939-1940)
《三十六年來婦女運動的總檢討》(1941)
《關於社會學的幾點意見》(1981)
《血濺金陵憶當年》(1982)
《社會學與民政工作》(1983)
《中國婚姻家庭問題》(1985)
《新中國建立後婚姻家庭制度的變革》(1985)
《老齡問題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1986)
《社會學與社會改革》(1987)
《新中國建立後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1988)
《雷潔瓊文集》(1994)
《改革以來中國在農村婚姻家庭的新變化(合著)》(1994)
《農村婦女地位研究》
《現代婦女問題與婦女運動》
《老齡問題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社會榮譽
雷潔瓊同志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社會學家、法學家、教育家。
在長達7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她撰寫了大量有關婚姻、婦女、兒童等問題的社會學論文,為中國社會學的成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她繼承發揚社會調查的優良傳統,指導課題組對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成都五大城市的家庭生活進行了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大規模的問卷調查,揭示了社會變遷過程中家庭作為社會細胞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分析了家庭結構小型化趨勢對經濟社會各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她十分關注婦女問題和教育事業,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發表了《中國家庭問題研究討論》、《農村婦女地位研究》等重要論文。新中國成立後,她又多次發表論文專著,在許多場合積極呼籲保護婦女權利。她一生鍾情於教育,自1931年留學歸來執教燕京大學後,始終在教育園地孜孜不倦地耕耘著。她經常說,“振興中華、教育為本”,認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發展教育的根本支撐點,多次呼籲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教育經費、關註失學青少年。耄耋之年,仍先後參與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的制定,並深入全國各地進行執法檢查和調查研究,為新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和法制完善忘我地奔波操勞。
2011年1月9日17時38分,雷潔瓊因病於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
民主進步鬥士
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年代裡,雷潔瓊是聞名遐邇的民主鬥士之一。“五四運動”時,雷潔瓊只是一名14歲的學生,卻已經奔走在南國廣州的街頭,登台演講,振臂吶喊。從美國留學歸來擔任燕京大學教授後,雷潔瓊又義無反顧地投身於1935年的“一二·九”學生運動,被當時的報紙描繪成“學生遊行隊伍中惟一的女教授”。1938年至1940年,她到江西南昌領導抗日救亡工作,是江西婦女工作的開拓者、奠基者。
為實現祖國的和平、民主和統一,1945年12月,雷潔瓊和馬敘倫先生等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組成赴京和平請願團,41歲的雷潔瓊是請願團最年輕的代表。代表團到達南京下關車站時,遭到法西斯暴徒的殘暴毆打,雷潔瓊也身負重傷,造成了震驚中外的“六·二三”下關慘案。
在締造和建設新中國的大業中,雷潔瓊貢獻良多。1949年6月,她在北京出席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並參與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新中國成立後,她先後擔任過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北京市副市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和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
社會問題學家
雷潔瓊自20世紀3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中國社會問題。
她主持並主編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關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婚姻家庭的新變化》,獲得首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特別榮譽獎。
她還指導研究出版了《世紀之交的城市家庭》,並指出:現在社會正處於高速發展和深刻變革過程中,希望大家關心發展變革浪潮中的家庭、婚姻、婦女、兒童、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問題,不僅使國家更富強,還要讓社會更加和諧、健康、穩定。她的一位學生回憶說,1983年,國家哲學與社會科學“六五”規劃重點項目“中國城市婚姻、家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由雷潔瓊教授擔任學術指導。
那年雷老已屆78歲,仍然興致勃勃地和年輕人一起討論和分析資料,不見倦怠。
有一次在小組討論中幾個年輕人為城市家庭結構的演變趨勢發生爭論,相持不下之時去找雷老評論。
雷老聽完後笑著說:“支持我們自己觀點的最有力根據是資料,我們何不用資料來說話呢?”一句話說得大家豁然開朗,也讓幾個年輕人將這種“用資料說話”的嚴謹學風銘記在心。
教育和法學家
雷潔瓊1931年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獲社會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在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任教。1940年任江西國立中正大學教授。1941年後任上海東吳大學教授,併兼任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華東大學、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1946年重返北平燕京大學。至百歲高齡,雷老仍身為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雷潔瓊為教育事業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她不僅長期在教授職位上親自教書育人,更以戰略的思考推動著中國教育的法制化進程。她先後參與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等國家大法的制定,並奔波於大江南北檢查執法情況。
從1985年到1993年,雷潔瓊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和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作為法學家的她又為兩個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殫精竭慮。
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社會學家、法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這些光環後面不知有多少操勞在等待。曾有記者追問雷潔瓊:您何以能保持清晰的思維、旺盛的精力至耄耋之年?老人幽默地回答道:“不抽菸、不喝酒、不鍛鍊。”
實際上,她認為只要腦子不出毛病,其他“零件”的機能也都可以保持得很好,因此她要求自己經常思考點問題,在前些年緊張工作之餘,她仍然擠出時間從事學術研究,並且筆耕不輟。
一生為國家、為民族奮鬥不倦的雷老,始終十分關心國家大事。現在她每天坐輪椅散步後,都要與身邊的工作人員進行“座談”———由工作人員為她讀報,講國家大事。雷老曾在1979年訪問過伊拉克,伊拉克戰爭爆發時,雷老對戰火中的伊拉克人民十分同情;聽到胡錦濤總書記幾次講話闡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問題,從事社會學研究多年的雷老微笑著點頭說:“我聽清了!”
以工作為樂,習勤儉相伴,故而,雷潔瓊松柏長青。
人物評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你是我們國家和民主黨派德高望重的老一輩領導人,是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的真誠朋友,也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你所經歷的100年,正是中華民族的命運發生巨大變化的100年。為追求革命真理,你早年參加了五四運動。為喚起民眾抗日救亡,你又參加了一二九運動。為實現和平、民主和統一,你和馬敘倫先生等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並不惜血灑南京下關進行英勇抗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你為國家和人民做了大量有益工作,特別是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等方面,傾注了許多心血,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雷大姐是我們黨的摯友、益友、諍友。
丈夫、親密戰友嚴景耀:當時風雨如晦的年代,她應該說是非常堅決地投入了,爭取民主運動的這個行列。如果可以追溯到1935年的時候,當時一二九運動,她是燕京大學的女教授,她是唯一一位參加遊行燕京大學的女教授。
秘書高志芬:去了以後,周恩來總理特別熱情,跟他們握手,然後就問問雷老在這個江西那的情況,雷老就提出來,請周恩來同志給講講,當前這個抗戰的前途,總理就給講了,就是說現在就講了這個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就說打這場戰爭抗戰必須要堅持持久戰,不可能像有些人說的速勝。
北京市委原教育部副部長姚幼鈞:雷老師聲音很大,雷老師的講話跟她的形象不一樣,雷老師也很俊秀,很大方,氣質非常好的一位老師。她那個時候還沒有擴音器,就是有擴音器雷老也用不著擴音器,她聲音非常高。不管教室有多大,不管你坐在哪一排,都能非常清晰地聽到雷老的聲音。
逝世報導
著名的社會學家、法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促進會的創始人之一和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七屆、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促進會第七屆、八屆、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第十屆、十一屆名譽主席雷潔瓊同志,因病於2011年1月9日17時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