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本行政村隸屬瑞麗市弄島鎮,距鎮政府所在地1.5 公里,到鎮道![](/img/7/850/nBnauM3X0AjMxIjMyEDN0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全村國土面積8.08 平方公里,海拔700 米,年平均氣溫 20.3 ℃,年降水量 1454.2 毫米,適合種植 橡膠、甘蔗、糧食、瓜果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9191 畝,人均耕地 2.20畝,林地 4497 畝。2009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2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6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191 畝(其中:水田6591 畝,旱地 2600 畝),![](/img/2/8a7/nBnauM3XxIDNwczMyEDN0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基礎設施
2009年底,全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未通自![](/img/e/4f7/nBnauM3XyQjMxETNyEDN0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該村委會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委會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委會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1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6 輛,拖拉機 478 輛,機車 20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6591 畝,有效灌溉率為71.7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6052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58 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5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9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 戶。全村未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全村未通路燈。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全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44 戶屬於磚混結構住房;有666戶屬於磚木結構住房;有83戶屬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97戶屬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全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20萬元,![](/img/2/fc4/nBnauM3X0MzMzUjNyEDN0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人口衛生
全村現有農戶 966戶,鄉村人口4182人,其中男性2084人,女性2111人![](/img/4/08e/nBnauM3X3ATO1kzNyEDN0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文化教育
全村建有國小 2 所,校舍建築面積 2250 平方米,擁有教師20人,在校學生555人,距離鎮中學4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81人,其中小學生555人,中學生126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5個、圖書室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全村到2009年底,全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91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919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已建立“一事一議”制度,年末全村集體總收入73.3 萬元,有固定資產16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財務。基層組織
該村委會建有黨支部8個,下設 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6 人,少數民族黨員109人,其中男黨員88人、女黨員28人。該村委會由支書、副書記、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
該村委會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8 個,共有團員 170人。
人文地理
本村主要以傣族為主,是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主要地區之一,存有眾多佛教文化古蹟,文化和民間藝術豐富多彩,舞蹈、音樂、文學藝術各具特色,傣家人熱情好客,主要的民族節日為潑水節、傣歷新年、進凹、出凹等節日,民間的象腳鼓舞和戛央更具有濃厚傳統的傣文化。美麗的亞熱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古老的宗教文化,和平友好的邊境,構成了獨特的傣寨風情。瑞麗市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雷允中央飛機製造廠遺址、召武定墓塔等就坐落在此村委會轄區內。
傣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傣族美麗的壩子裡,常常聽到裊裊的歌聲。傣族的詩歌有內容豐富的民歌,更以長篇的敘事詩而聞名。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本村委會在鎮政府積極組織下,努力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主要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發展重點
全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增收渠道單一,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2、人畜飲水困難,農民科學文化知識水平低,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有待加強;3、人居環境有待改善,道路急需改善;4、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該村委會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快農業技術推廣示範,加強種—養技術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從業技能;2、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大力發展工藝型農業;3、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4、有計畫的推進傣家小鍋釀酒業的生態循環產業發展,大力依靠上級政府的扶持,積極引進資金和多方籌集資金,把這一產業逐步發展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