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市白諸鎮雲龍山旅遊度假區
雲龍山森林繁茂、野趣濃郁、環境優美,以幽、靜、秀、野為特色,有竹柏、樟、香花楠等珍貴樹種,還有山櫻、墨蘭、鶴頂蘭、杜鵑等觀賞花木。這裡春夏山花爛漫,秋日紅楓似火,眾多的景點呼喚著人們對大自然的嚮往,置身其中使人流連忘返。在雲龍山的周圍,還有化身潭、仙魚、仙螺、石碗、石麻籃等勝跡。到這裡旅遊,既可以欣賞清幽的自然景觀,又可以“睹物思仙”,別有一番樂趣。雲龍觀
雲龍觀座落在雲龍山的蒼蘢之中,為道教的神廟。道教是我國較大的教派之一,淵源於古代的巫術和方術,定型於東漢順帝年間(公元125—144年),以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標誌。後經歷代變化,將“道”人格化,崇拜三清尊神(即元世天尊、靈寶天尊、德道天尊),奉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為教祖。雲龍觀是供奉呂純陽(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廟宇,又叫純陽觀,因建於雲龍山中,故得名。雲龍觀始建於清同治初年。相傳雲龍山下的廟村有個30多歲的譚木(又名宗興),以打柴采草藥為生,天天歇息於雲龍山中。有一天,他忽然如痴如夢,飄飄拂拂,囈語胡言,自說是有神仙指點迷津,得入道門。此後,每天早上一路焚香上山,晚上又一路焚香下山,從不間斷。鄉人見之,甚覺奇怪,都叫他“戇木”。後來,戇木在半山腰(雲龍觀舊址處)壘石成屋,結茅為籬,築起神廟,供奉指點他入道之神呂純陽為祖師,引得附近的善男信女前來參拜。其間,有突然患疾病者,經戇木采山中之藥,用山中泉水調服,居然也能治癒康復,便認為是神仙顯靈,神力之功。於是,神乎其神地一傳十、十傳百傳遍四鄉,使新興、高明、雲浮及本境的虔誠香客慕名前來朝拜,祈求神靈庇佑,香火漸盛。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經各方募捐籌集,建成頗為雄偉的雲龍觀。至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譚宗興的第子簡誠歆於觀後增建玉皇殿,使雲龍觀更為壯觀。
雲龍觀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前中后座座相連,結構嚴密巧奪天工。寺觀正門上有“雲龍觀”三個大字的石刻牌匾,是前清兩廣總督瑞麟所書。兩邊“易說通天圖啟三清觀混極;真聞道世永存百代領崇先”的對聯為清兩廣總督蘇廷魁所題。前座為大殿,又叫呂公殿,供奉著呂純陽的塑像。殿前有一天井,置有香爐,供香客上香。天井前面是大廳,有屏風相隔。中座為八仙殿,排列著傳說中的八大仙翁: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漢鍾離、藍采和、呂洞賓、何仙姑的塑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前座和中座的兩邊有青雲巷,呂公殿兩翼為齋堂和客房,八仙殿的西廂為道士住房。東廂的四間房分別供奉“一見發財”、“送子娘娘”、“雷公神”和“十八奶娘”,引人注目,個個形象生動。后座為靈霄殿,又稱玉皇殿,玉皇大帝端坐中央,兩邊有日月兩神相伴,東西兩側還有七仙女相隨,森嚴肅穆。
雲龍觀後面有一峭壁,如一道屏障。峭壁東側的岩縫有泉水滲出,匯集於觀後的天池,清澈如鏡,泉水清涼甘甜,傳說能治百病,故又稱神仙井。觀的四周原還有很多參天大樹,烏欖、龍眼等高大喬木果樹挺拔其中,使整座寺觀掩映在綠樹叢中,顯得清靜幽雅。
每年農曆四、九初旬為純陽誕。每逢誕期,觀中道士便設壇打醮,四鄉民眾紛紛而至。尤其高明、新興、雲浮眾多香客不顧遠道,結伴而來。 他們虔誠膜拜,祈求眾神庇佑。也有經營小食、香燭祭品的小商販和占卦算命者,熙熙攘攘,熱鬧非常。
雲龍古觀,歷經滄桑;盛極一時,旺延三世;凋落於戰亂,坍塌於後世,現已雜草叢生,只留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