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於潞西市芒市鎮,地處芒市鎮西北邊,距芒市鎮政府所在地32公里,到芒市鎮已通公路,交通不便,距潞西市人民政府34公里。東與隴陵縣隴山鎮一碗水接壤,南與潞西國有林接界,西與河心場村、象滾塘村接界,北與隴陵縣隴山鎮核桃坪村、董華村接壤。轄背陰山、下半村一社、下半村二社等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13戶,有鄉村人口3050人,其中農業人口3050人,勞動力212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13人。全村國土面積20.28平方公里,海拔1394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1476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茶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863畝,人均耕地0.94畝,農民人均純收入1551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63畝(其中:水田1226畝,旱地1637畝),人均耕地0.94畝,主要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擁有林地2168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65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7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其它面積6144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五通。全村有713戶通自來水,有71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100%)。有71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1.1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8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88戶(分別占總數的96.49%和96.49%)。該村到芒市鎮已通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有汽車10輛,拖拉機83輛,機車237輛,太陽能17戶,沼氣池26戶。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26畝,有效灌溉率為42.8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2畝。
到2009年底,全村有1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6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1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2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4萬元,占總收入的43.2%;畜牧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28.6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74頭,肉牛127頭,肉羊253頭);林業收入102萬元,占總收入的11.18%;第二、三產業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的4.17%;工資性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1.75%。其他收入101萬元,占總收入的11.07%。農民人均純收入155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人(占勞動力的1.51%),在省內務工32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13戶,共有鄉村人口3050人,其中男性1561人,女性1489人。其中農業人口3050人,勞動力212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3027人,傣族4人,景頗族2人,傈僳族17人。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60人,參合率83.93%;享受低保34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3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距離芒市鎮衛生院3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59戶,占農戶總數的36.33%。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248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180人,距離芒市鎮城郊中學3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7人,其中小學生112人,中學生95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6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年末集體總收入6.4萬元,年末固定資產1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公開和政務公開。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4人,其中男黨員47人,女黨員7人。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16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