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縣涌寶

簡介

東接栗樹鄉、後箐鄉,南與大朝山西鎮接壤,西與大寨鎮、茶房鄉毗鄰,北與曉街鄉、忙懷鄉相連。全鎮轄20個村民委員會,258個村民小組,9939戶、41286人,居住著彝、傣、苗等10多個民族。國土面積356.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55948畝,林地面積16033.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5%。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6023.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97元。糧食總產量達1517.4萬公斤,人均占有糧380公斤。電話普及率22%,電視普及率75%。全力打造亮山天池、天然溫泉、農家樂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品牌,“人間仙境,夢中天池”成為外界了解涌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東南重鎮、旅遊小鎮——涌寶,沐浴在改革與發展的春風中,以嶄新的面貌攜手繪就美好的明天。

涌寶村委會

涌寶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 國土面積5.68平方公里,海拔1880.00米,年平均氣溫18.00℃,年降水量1300.00毫米,適宜種植核桃等農作物。有耕地99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4畝;有林地4656.80畝。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41戶,有鄉村人口1655人,其中農業人口1655人,勞動力108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56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22.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76.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為主。

關於涌寶

美麗的涌寶壩,猶如一個碩大而粗糙的玉盆鑲嵌在臨滄市雲縣東南面的崇山峻岭中,距縣城61公里,是涌寶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壩子四周群山環繞,林海莽莽,溪澗潺潺;壩子裡良田萬頃,阡陌縱橫,河渠如網。在我少年的記憶中,涌寶壩是白鷺的天堂,十足的魚米之鄉。 也許是山清水秀的緣故,也許是氣候溫涼的緣故,也許是河渠里魚多的緣故,壩子裡白鷺非常多,只要是有水有樹的地方,就有白鷺的倩影。“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景致在涌寶壩一點也不稀奇。 白鷺是一種喜歡群居的鳥,它們時常幾十隻,甚至幾百隻地聚集在一起覓食,或者在壩子上空悠閒地盤旋飛翔。當它們成群結隊地在田裡覓食時,那些剛收割了稻穀,本來十分單調乏味的水田卻被它們裝扮得珠光寶氣,美不勝收。涌寶壩的白鷺膽子特別大,人如果沒有傷害它們的舉動,即使走到離它們只有五六步遠的地方,它們也不飛走。晴空麗日下,填飽了嗉囊的白鷺有的在水田裡翩翩起舞,,有的站立在田埂上用長喙梳理它們那冰雪般瑩潔的羽毛,有的則飛到牛背上替牛捉虱子,撓痒痒。丰姿秀逸的白鷺,以它們特有的寫意方式不知為我描繪了多少意境優美的圖畫。我的腦海中現在還時常呈現出這樣一幅圖畫:父親卷著褲腿站在水田裡一鋤一鋤地挖泥巴垛埂子,兩三隻白鷺站立在埂子一端離父親兩三米的地方昂首看著父親,父親垛一鋤,它們往後退一兩步。它們好像在審視父親垛埂的技術是否嫻熟,又好像在拿父親取樂;父親有時似乎也在拿它們取樂,故意把泥巴垛得“啪啪”地響。人鷺共處,人鷺相樂,多么美妙,多么富有詩意的圖畫啊! 壩子北面整齊地排列著三座小山岡,其中兩座小山岡之間凸起一埂,上面有一條小路叫“扁擔路”。據說,這三座小山岡是遠古時代的一對神仙夫婦從很遠的地方搬運來的。他們本來打算要把三座小山岡搬運到壩子東北面的山谷里放起,堵住拿魚河的水,把涌寶壩變成一個海子(湖泊)。可是他們剛到達壩子的正北面,便聽到四面村寨里的雄雞叫個不停,他們擔心天亮後回不去,就放下三座小山岡匆匆離開了。雖然神仙造海的願望沒有實現,但涌寶壩卻已具備了湖的一個顯著特徵,那就是魚特別多。整個壩子的河渠里都有魚,有的季節里水田裡也有魚。魚的種類若按形體和鱗片的大小來分,有細鱗魚和粗殼魚兩種,以細鱗魚為上品;若按顏色來分,則有青魚和紅魚兩種,青魚居多。那些四季波瀾不驚,錦鱗游泳的河渠,是天性愛玩水和捉魚的少年天然的遊樂場所。 若按季節論,壩子裡魚最多的季節是夏秋兩季,因為這兩個季節河渠里有魚,水田裡也有魚。每年春末夏初,壩子裡的農田大都要“泡爛田”,給田灌水的時候,河渠里的一些小魚就會隨著流水進入田裡,幾個月後它們大都長得二三指寬、兩三寸長了。犁田插秧的時候,時常可以看到魚被渾水嗆得在犁溝里打挺。只要發現犁溝里有魚打挺,幹活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停下手中的活大聲喊叫著去捉去搶。俗話說:“吃魚沒有捉魚歡。”那種邊幹活邊捉魚的歡樂場面至今讓我難以忘懷。秋天,黃澄澄的稻穗齊刷刷地低著頭,微風吹過,涌浪翻金,整個壩子儼然是一個金色的海洋。收割稻穀前,要先在每一丘田的埂子上挖一個“水口”讓田裡的水流乾。這期間,誰如果想吃魚,只需在晚上拿一個篾撮箕去接在“水口”下面,第二天一早起來去看,準能看到滿滿的一撮箕大小不等的魚。取回家後,一家人便可以美美地飽餐一頓了。 涌寶壩魚多,泥鰍和黃鱔更多,只要有水,一年四季把手伸進任何一丘田的坎埂腳或排水溝里,幾乎都能抓起一條泥鰍或黃鱔來。只是由於魚多,人們對這兩樣東西大都不屑一顧。 除了鷺和魚多外,涌寶壩還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米好。 壩子裡種植的水稻大都是優良品種。飯稻主要有南高谷和昔臘谷兩種,糯稻主要有大黃糯和小紅糯兩種。南高穀米呈桃紅色,米粒潤澤、豐盈,煮成飯後軟硬適中,馨香四溢,若用銅鍋在微火里慢慢的煮和烘烤出來,則味道更佳。昔臘穀米沒有南高穀米紅,但仍屬紅米,米粒微團,有一股糯米的清香味。煮成飯後,吃起來比較軟和,而且有些許粘性。大黃糯米黃里泛白,米粒扁大,舂糍粑吃容易舂化,粘性也較強。小紅糯米和南高穀米一樣呈桃紅色,米粒微團,舂糍粑吃不易舂化,粘性也不如大黃糯,但比大黃糯更香。無論南高穀米、昔臘穀米還是大黃糯米、小紅糯米,用今天的話說都是“優質米”。特別是南高穀米,即使不吃菜,不喝湯,也能吃個飽。當地流傳著一句民謠:“涌寶壩,紅米甲天下。”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它說明涌寶壩出產的大米,尤其是紅米,米質非常好,深受老百姓喜愛。 星移斗轉,滄海桑田。如今的涌寶壩,鋼混結構的樓房鱗次櫛比,而且正由壩子東面向西面和南北兩面蔓延;混凝土澆鑄的大街縱橫交錯,筆直寬敞,大街兩旁綠樹成蔭,省內外客商開設的各種商號數不勝數,令人眼花繚亂。一個集加工、商貿、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行業於一體,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小城鎮正在涌寶壩崛起。我一方面為涌寶壩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欣喜,一方面又為農田逐年縮減,鳥飛魚躍的優美的自然風光正在逐漸消失而有些傷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