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簫敘事

基本信息

書名:雲簫敘事
作者:阿聞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頁數:281
開本:16
ISBN:9787501183395

作者簡介

阿聞,男,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從事小說創作十餘年。中篇小說《坡行西街》榮獲2003年度“邊疆文學獎”。長篇小說《紙門》獲2004年“新浪萬卷杯中國原創文學大賽”最佳長篇小說獎。現為自由作家,曾游居於滇藏土著“部落”,沉湎於少數民族風情。
導語
斑斑紅色,如血,如霜,一片熱烈。
聽到的傳說和看到的現實挑動我的神經,把一些男人的故事畫在了這片甘蔗林里,把愛情的執著和堅貞都塗在了鳳尾竹的青翠上。
故事裡的一切,都在雲南。雲南的一切,都在故事裡。
一切始於猜疑,一切終於猜疑。人人心中都有一片雲,撥不開,揮不去,直到那片雲聚積中不堪沉重,將一場暴雨演繹成山洪……用高原和平原的“落差”,寫就了婚姻、愛情中的粗獷和細膩:一個十七歲的女孩,一個三十四歲的男人,被一段遠離現代城市的評書推進著,跳躍、憂鬱、叛逆……用平實語言“殘忍”地展現“掙扎”,字裡行間,濃重的無奈與傷感奔跑躥跳,哀鳴不息,把精神世界“剖開”的疼痛,不可迴避……

前言

飛機穿出了杭州的積雨雲,天上很亮。空姐通報就要到昆明巫家壩機場的時候,我在發燒,身上有些冷。在飛機上往下看,綠一塊紅一塊,想必綠的是樹,紅的是土。但我確實沒見過這么紅的土,於是就仔細看,有點激動地看,擠得靠窗的大嫂直埋怨。我看得出了汗,頭腦舒服了一些。
這城市不像杭州那般,不像京城那般,不像北方的任何城市,不像赫爾辛基或者伊斯坦堡。紅土,紅土上的城鄉,這是雲南。
這一幕,發生在5年前的夏天。
四季如春,天高雲淡,花潮如海,象舞雀飛……小時候這些關於雲南的想像縈繞了很多年。我終於帶著從前的臆想走在了高原上。
我聽到了很多故事,並一直在寫這些故事。每次寫大滇的紅土時,我總想起在飛機上第一次看到紅土——綠色我已經熟視無睹了,而斑斑紅色,如血、如霞——溶在我心中的影像,一片熱烈。遊逛大滇的時日,聽到的傳說和看到的現實都一直在挑動我的神經,挑得我甚至感覺得到疼痛。
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上向西南遊走,我感覺自己像一條鰻魚正從小溪游向深海,途中扭擺著。大理、瀾滄江、怒江、高黎貢山、騰衝、盈江、瑞麗……這是“三迤”之地,民風如同一壇壇好酒,就擺在路邊。
我是一條醉魚。
從國道320線的2840公里到3695公里,約800公里的路程,蜿蜒出一條彎曲線,落差近2000米,我“走”了約1500天。有處叫“撥雲”的小地方,這個地名出現在霏霏細雨的路上,它給了我靈感,我在地圖上標了記號,造出了一個“呈州”,並把在高原上感受到的關於婚姻關係和信任危機的故事放在了“那裡”;在高黎貢山下的熱海濕地,我坐在黑色的火山岩上,拿著景頗人送給我的戶撒刀,聽那些早年來自北方的漢人講過去的事情,在地圖上我又標上了記號,把一片甘蔗林從火山畫到了大盈江,也把一些”男人的故事”畫在了這片甘蔗林里:而在傣家的潑水節上,那些清泉一樣的絲竹旋律中,我聽到了最“鄉土”的愛情故事,於是我在地圖上找到大滇的最南端,畫上一簇簇舞動風情的鳳尾竹,把愛情的執著和堅貞都塗在了鳳尾竹的青翠上……
寫了10多年故事,5年前,我開始寫大滇高原上的故事。
我在自己的“文本庫”里找到這組原本命名為“幻簫雲袖伴天刀”的文檔,從裡面選出這幾個我最中意的文本,忍不住一遍遍安靜地重讀它們,高原的斑斕就又一次次浮現……
想出這本書時,為書名躊躇了很久,這些蕩漾心旌的故事不該與那些憤世嫉俗的詞句有瓜葛,就給這些文本取個平和的書名吧。
我想,就叫《雲簫敘事》吧。
2007年6月
阿聞

後記

生活不是詩,日子不是詩。
日子也不是小說。
日子要複雜得多。無論是高原上的生活還是平原上的生活,那些複雜,不可撤消。
我曾經有個舉動,把用很多年時間收集的有關大滇高原的文字和照片集中在一起,躺在上面感受它的支撐,放在胸口感受它的重量。這舉動讓我突然產生一種衝動,想馬上再去融入那片紅壤。這些文字、故事,遠遠不夠。這種創作衝動一直存在,不可撤消。
沒完沒了的都市愛情小說鋪天蓋地,很少有人關注那些純樸而充滿故事的高原了。這是一件令人寒心的事情。作家們越來越鍾情自己的小圈子,越來越鍾情都市中的男歡女愛,越來越迎合市場,似乎忘記了都市以外的情感和人倫。感慨中,我還在找融進高原的契機,我相信有很多契機,只要執著,那契機和契機以後的發現發生,都將“不可撤消”。
大滇是個神奇神秘的高原,是個色彩斑斕的高原,二十五個民族集居在這片土地上。我有幸深入其中。這是筆巨大的財富。
幾年前,我在少數民族村寨里和朋友喝小鍋酒吃竹筒飯時,大滇的族人對我說,來寫寫我們吧,我們的故事比大都市裡的故事更純淨。我說,我來寫,我決定寫了。
如今,這信念依然存在,就像我以寫字為生,不可撤消。
這裡特別感謝王力女士對小說《撥雲》中“雲南評書”部分的精誠貢獻;特別感謝邊民先生對《滾腰》中傣族文化的指導;感謝《特區文學》的費新乾編輯和《中篇小說選刊》的曾令疆編輯;感謝詩人秦耕先生。
感謝讀者,每一位。
阿聞
2007年6月乾虹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