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和[地理區域]

雲和[地理區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雲和縣,浙江省麗水市下轄縣,地處浙江省西南部,位於東經119°21′-119°44′,北緯27°53′-28°9′之間,東鄰麗水市蓮都區,西倚龍泉市,南連景寧畲族自治縣,北接松陽縣。縣域總面積984平方公里,轄4街道3鎮3鄉、168個行政村,戶籍人口11.37萬、常住人口11.39萬。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85億元,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49.81億元,增長1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99億元,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8億元,增長1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9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0元,分別增長8.6%和9.6%。

雲和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主要景點:雲和湖、梅源梯田、坪垟崗畲族文化村、慧雲寺、開心島景區等。

2017年11月,雲和縣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閒縣市”。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歷史沿革

雲和地圖 雲和地圖

明景泰三年(1452),分麗水縣之浮雲、元 和鄉之半建縣,取名雲和縣。明嘉靖元年(1522年),開始在東仁坊和西成坊附近設定東西2個關門,東門稱“賓煬”(亦名仰京),西門稱“阜民”(亦名通福)並建樓各3間。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兩個關門的舊址上建築了城門,並左右環以牆墉。乾隆四十年(1775年)、嘉慶十三年(1808年)兩度重修再建,增設了南北迎薰和拱辰兩個城門,改稱東門,“賓煬”為青陽門,西門“阜民”為阜安門,各城門上均設定了樓閣,城門間用磚塊,卵石構築了矮牆。至此,雲和古城框架基本形成。此後雖經道光、鹹豐、光緒年間的幾次修葺,古城的面貌、規模仍無多大改觀,而後城門和大部分城牆也未完好保存下來。

1925年,國民黨雲和縣臨時黨部成立,1927年,5月20日,國民黨雲和縣獨立區黨部成立。1928年,改稱雲和縣黨務指導委員會。1930年,復稱雲和縣獨立區黨部。1941年6月至1944年10月抗日戰爭期間曾為浙江省臨時省會所在地。

新中國成立後,改稱城關鎮、雲和鎮,均為縣治所在地。1958年,雲和併入麗水縣。1962年,劃出原雲和、景寧兩縣復建雲和縣。1984年,雲和縣又分為雲和、景寧兩縣。 2001年11月16日,同意雲和縣撤銷沙溪鄉擴大雲和鎮行政區域:撤銷沙溪鄉建制,併入雲和鎮。雲和鎮轄36村、10居,駐中山路376號(原址)。

行政區劃

2013年雲和縣轄4個街道、3個鎮、3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浮雲街道、元和街道、白龍山街道、鳳凰山街道、崇頭鎮、石塘鎮、緊水灘鎮、霧溪畲族鄉、安溪畲族鄉、赤石鄉。

名稱下轄村人口面積政府駐地
浮雲街道原雲和鎮中山、浮雲、青陽門3個社區和紅光、象山、大徐、雲章、莊前、局村、溪口、天堂坑等8個行政村2.15萬40.53平方公里人民路16號
元和街道原雲和鎮元和1個社區和古竹、小徐、山腳、白洋墩、睦田、霞曉橋等6個行政村及原雲壇鄉沈岸、雲壇、陳村、李山前、梅灣、靛青山、包山、沈村、竹坑、平里、蘇坑、沈莊等12個行政村2.08萬118.11平方公里仙宮大道401號
白龍山街道原雲和鎮箬溪1個社區和大坪、瓦窯、黃水碓、程宅、河上、長田、隔溪寮、沙溪、新建、高胥、三門、村頭等12個行政村1.9萬35.16平方公里城西路245號
鳳凰山街道原雲和鎮新華、解放2個社區和巧雲、勤儉、新嶺、河坑、楊家山、梅壟、西弄、貴溪、柘園、後山等10個行政村2.12萬45.07平方公里中山路376號
崇頭鎮崇頭、梅源、南山、黃地、岩下、垟背、栗溪、三望欄、下垟、坑根、張化、梅竹、礱鋪、黃家畲、陳家垟、水碓垟、葉垟、陳塢、夏家垟、大垟、盤條口、貴莊、張家地、潘山頭、坑下、王蔭山、商坑下、杉板坑、後垟、大灣、林山下、葉山頭、項山、沙鋪、林山、朱宅、回龍山37個行政村1.32萬228.2平方公里崇頭村
石塘鎮石塘、雙港、規溪、下坑、上坪、灘下、石塘坑、張莊、高定、葉村坪、坪地、小順、橫山頭、嶺腳、北溪、黃莊、大源口、麻廠、長汀、高畲、朱村、金山下、張蘭、聯合、泉溪、張川、桑嶺、石門坑、金村、石水缸、大崗山、南坑、竹子坪、楊村34個行政村0.83萬178.9平方公里石塘坑村
緊水灘鎮金水坑、菖蒲壟、石浦、蓮塘、烏弄坑、楓桶崗、梅山、龍門、龍渡、田垟、外垟、瑞灘、飯甄壟、梓坊、渡蛟、徐湖、桃子坑、大源、大南山、田鋪、垟後、大牛22個行政村0.25萬147.5平方公里金水坑村
赤石鄉赤石、建升、建源、陰岩、建林、垟田、新林、張源頭、臨海垟、麻垟、擔布坑、高山、店子、南洞等14個行政村0.22萬121.54平方公里赤石村
霧溪畲族鄉霧溪、坪垟崗、水竹垟、西坑、礱頭、坳頭等6個行政村0.12萬40.91平方公里霧溪村
安溪畲族鄉下村、下武、東岱、木樨花、黃處、黃家地、嚴山、上村等8個行政村0.2萬33.67平方公里下村

地理環境

地形

雲和湖 雲和湖

雲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境內以高丘及低、中山為主 ,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山脈有南部的洞宮山脈和北部的仙霞嶺山脈余支。山地、丘陵問陷落成山間盆地,龍泉溪及支流沿岸有寬窄不等的河谷盆地,其中以雲和盆地面積最大,約26平方公里,為雲和縣主要產糧區。雲和山脈有南部的洞宮山脈和北部的仙霞嶺山脈余支,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184座,多分布在西南部,最高峰白鶴尖,海拔1593.1米。

水文

今日雲和 今日雲和

雲和縣全境河流屬甌江上游水系的兩條幹支流:一為甌江幹流龍泉溪,一為甌江支流小溪的支流梧桐坑。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5.57萬千瓦,年發電量10.50億 千瓦時。梧桐坑水能資源條件最優越。各流域開發利用率以浮雲溪幹流為最高。

龍泉溪自西南向東北蜿蜒出境,境內幹流長49公里,流域面積837.9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5.16%。主要支流有麻詳溪、浮雲溪、石塘坑、泉溪等37條。另有發源於境西南白鶴尖山麓的梧桐坑,流經景寧縣梧桐鄉注入匝江小溪,境內長24.10公里,流域面積146.0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4.84%。

氣候特點

雲和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4℃,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6.3℃,極端最高氣溫40.9度,極端最低氣溫-8.3度,年平均降水量1465~1969毫米之間,無霜期240天,日照1774.4小時。小氣候發達,有明顯的山地立體性和多層次、多品種的立體農業。

自然資源

水能資源

雲和湖 雲和湖

雲和縣多年平均水量資源總量為10.16億立方 米,人均占有量9528立方米,截止到2013年已開發利用率為6.85%。其中屬縣可開發的水能資源開發量8.84萬千瓦,年發電量27887.50萬千瓦時,已開發利用6850千瓦,開發利用率為7.75%。 1989年3月,建成初級農村電氣化縣。水域總面積4.03萬畝,人均0.36畝,其中可供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3.12萬畝,已開發利用3.03萬畝,占可開發量的97.12%,還有豐富的礦泉水資源,有待開發利用。

生物資源

雲和縣擁有林地面積117.80萬畝,有林地80.70萬畝,人均7.40畝。森林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落葉林帶,有喬木材種百餘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3種。1989年林木總蓄積量139.6萬立方米,人均12.8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2.04%,是浙江省杉木、油茶林基地縣之一。“雲和雪梨”名聞遐邇。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種。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為主,主要有螢石、葉蠟石、高嶺土,另有少量鉛鋅、銀、鎢、錫、鐵、煤等。

人口民族

雲和[地理區域] 雲和[地理區域]

2010年雲和縣的常住人口為11.16萬人,與2000年常住人口10.3 3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0.83萬人,增長8.05%。年平均增長0.8%。在常住人口中來自縣外的人口1.87萬人,占16.78%。

雲和縣共有家庭戶3.64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0.69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25人減少了0.31人。

雲和縣人口中,男性為5.80萬人,占總人口的51.97%;女性為5.36萬人,占總人口的48.0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3.90下降為108.27。

雲和縣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72萬人,占總人口的15.43%;15-64歲的人口為8.24萬人,占總人口的73.87%;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9萬人,占總人口的10.70%。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72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50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22個百分點。

雲和縣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人口為0.73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34萬人;具有國中程度的人口為3.60萬人;具有國小程度的人口為3.87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人口由2236人上升為658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由11064人上升為12026人;具有國中程度的人口由30313人上升為32228人;具有國小程度的人口由40339人下降為34663人。

雲和縣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0.79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0.22萬人,文盲率由11.99%下降為8.39%,下降了3.6個百分點。

雲和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0.08萬人,占90.3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08萬人,占9.68%;其中,畲族人口為0.89萬人,占7.94%。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0.66萬人,增長7.02%;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0.17萬人,增長18.81%;其中,畲族人口基本持平。

名稱 2010年“六普”(單位:人) 2000年“五普”(單位:人) 2010年比2000年±%
雲和縣 111591 103273 8.03
雲和鎮 79481 48998 62.21
石塘鎮 4146 6163 -32.73
緊水灘鎮 1562 3462 -54.88
崇頭鎮 6333 8130 -22.10
霧溪畲族鄉 1173 1911 -38.62
安溪畲族鄉 1642 2245 -26.86
雲壇鄉 3063 5326 -42.49
朱村鄉 4122 5779 -28.67
大源鄉 970 2824 -65.65
赤石鄉 2239 4894 -54.25
黃源鄉 3323 5332 -37.68
大灣鄉 963 1906 -49.48
沙鋪鄉 1193 2666 -55.25
雲豐鄉 1381 3637 -62.03

政治

葉伯軍:縣委書記;上官國明:縣長候選人。

經濟

綜述

雲和 雲和

2017年,雲和縣實現生產總值(GDP)63846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885萬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299616萬元,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289964萬元,增長10.8%。全縣人均生產總值(常住人口)55859元(按年平均匯率6.7518折算為8273美元),比上年增長5.4%。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從上年的7.8:50.1:42.1調整為7.7:46.9:45.4。

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8.07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5.67萬人。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107人,全年幫助546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全年幫助150名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1%,比上年末下降0.47個百分點。

全年全縣財政總收入83607萬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800萬元,增長11.2%。一般公共預算全口徑支出234295萬元,比上年增長12.9%。

全縣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98065萬元,比上年增長13.1%。實現非國有投資203381萬元,比上年增長47.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40.8%。其中,民間投資199239萬元,比上年增長44.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40.0%。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846萬元,比上年下降96.2%;第二產業投資144673萬元,比上年增長41.2%;第三產業投資352546萬元,比上年增長11.6%。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中完成工業投資144673萬元,比上年增長41.2%。其中,工業技改投資88726萬元,比上年增長44.2%。基礎設施投資290255萬元,比上年增長9.6%。

第一產業

2017年,雲和縣農作物播種面積6273公頃,比上年增長2.1%。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933公頃,比上年下降1.5%;油料種植面積140公頃,與上年持平;蔬菜種植面積1603公頃,比上年增長6.1%;果園面積1540公頃,比上年下降2.3%;茶園面積2283公頃,比上年增長1.0%。

全年糧食總產量20222噸,比上年下降2.5%。油料產量355噸,比上年下降3.0%。蔬菜產量29384噸,比上年增長10.9%。食用菌總產量6212噸,比上年增長1.9%,其中香菇4478噸,比上年下降7.5%;黑木耳1523噸,比上年增長23.7%。水果總產量8119噸,比上年增長1.5%。茶葉產量1135噸,比上年增長25.1%。

全年生豬飼養量5.21萬頭,比上年下降2.1%;年末生豬存欄2.05萬頭,比上年末增長3.3%;年末牛存欄2185頭,比上年末增長8.3%;年末羊存欄0.25萬隻,比上年末下降3.8%;年末家禽存欄18.07萬羽,比上年末下降9.3%。肉類產量3235噸,比上年增長3.2%。全年淡水產品產量1613噸,比上年下降0.2%。

全年美麗鄉村建設縱深推進,創新實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初步形成“六鎮六景”。深入開展“六邊三化三美”行動,完成“十里雲河”美麗鄉村風景線景觀提升,“浪漫婚紗”風景線創成省級精品示範道路。建成赤石、梅灣等3個特色精品村,完成石浦、梅源等15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成功打造坑根、下垟2個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緊水灘鎮獲評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

全年農旅融合加快發展,推動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創成“麗水山耕”母子品牌30個、合作基地81個,實現“麗水山耕”農產品銷售額4.16億元,長汀村成為全市首個“麗水山耕”走進“麗水山居”示範點。

農村金融改革穩步推進,成立全市首家縣域農民資金互助會,新增村級股權質押擔保組織4家,全縣“三權”抵押貸款餘額達43.71億元。年末累計衛生廁所普及率為97.4%,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為95.1%。全年新增無害化衛生廁所2132戶。年末農村改水收益人口9.21萬人,全年用於農村改水投資1000萬元。

第二產業

2017年,雲和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下同)495943萬元,比上年下降13.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458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480832萬元,產品銷售率為97.0%;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129126萬元。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38700萬元,比上年可比增長2.7%。

從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產值完成情況看,木製玩具行業全年實現產值201072萬元,比上年增長32.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全年實現產值108040萬元,比上年下降57.5%;通用設備製造業全年實現產值61930萬元,比上年增長31.2%;電力生產及供應業全年實現產值47658萬元,比上年下降27.4%;金屬廢料和碎屑加工處理業實現產值49779萬元,比上年增長44.9%。以上五大行業全年實現產值468478萬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4.5%。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1775萬元,比上年增長7.5%。全年資質以上建築業完成總產值281724萬元,增長16.0%。

全年房地產開發累計完成投資30421萬元,比上年下降16.5%。商品房銷售面積5.4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7%。

第三產業

2017年,雲和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9919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415萬元,比上年增長22.5%。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5430萬元,增長35.2%;零售業實現零售額為230269萬元,增長8.5%;住宿業零售額1544萬元,增長22.0%;餐飲業零售額為42675萬元,增長25.5%。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24154萬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出口總額為120906萬元,比上年增長14.9%。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6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5.3%。

全年實現網路零售額213205萬元,增長49.0%。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8035萬元,比上年增長10.8%。

公路和水運等運輸方式完成貨運周轉量18156萬噸公里;旅客周轉量完成5153萬人公里。

全縣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1562萬件,比上年增長50.0%;實現快遞業務收入8573萬元,比上年增長50.6%。

郵政局(所)數18個。全年郵電業務收入11872萬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郵政業務收入2427萬元,電信業務收入9445萬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達12802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0733戶,農村電話用戶1602戶。年末住宅電話用戶7024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50871戶。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數(固定網際網路寬頻)41846戶。

旅遊總收入32.78億元,比上年增長29.8%。其中,國內旅遊收入31.69億元,比上年增長30.8%。全年共接待入境旅遊者人數14043人次,比上年增長2.5%;旅遊創外匯收入1616.3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8%。在接待的入境旅遊者中,國外遊客為4321人次,比上年增長2.6%;香港遊客為3246人次,比上年增長2.6%;澳門遊客為3022人次,比上年增長2.2%;台灣遊客為3448人次,比上年增長2.3%。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997621萬元,比上年末增長9.8%。其中個人存款540303萬元,比上年末增長8.9%。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783057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4.4%。

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7502萬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676萬元,比上年下降5.0%;人身險保費收入9826萬元,比上年下降8.0%。全年保險業各類賠款及支出8071萬元,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合計3788萬元,人身險業務支出合計4283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雲和教育 雲和教育

截至2017年,雲和縣擁有普通中學5所,招生1637人,在校生4601人,畢業生1501人;職業中學1所,招生566人,在校生1821人,畢業生647人;國小12所,招生1383人,在校生8053人,畢業生1366人。年末有幼稚園18所,入園幼兒853人,在園幼兒4522人。年末省三級以上幼稚園覆蓋率為95.2%,中國小標準化學校比例為93.3%;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8.1%,國中畢業升高中比例為97.9%,高中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8.2%;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為100%,十五年基礎教育普及率為98.1%。

科技

截至2017年,雲和縣地方財政科技投入2812萬元(含省轉移支付),比上年增長20.2%。全年科技成果登記44項。全年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得到加強,專利申請量1480件,比上年增長60.7%;專利授權量1082項,比上年增長31.6%。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587項,外觀設計專利493項。每萬人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全市第一。

文化

截至2017年,雲和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館藏各類檔案159個全宗,總計72349卷,55499件,其中已開放全宗116個,總計69421卷。

年末全縣有廣播轉播電台1座,有線電視台1座,數位電視用戶26230戶,數位電視入戶率64.2%。全縣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和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

衛生

截至2017年,雲和縣有醫療衛生機構20個(不含村衛生室、診所、門診部),其中,醫院5個,衛生院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婦幼保健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其他衛生機構2個。年末全縣醫院實有床位593張。全社會衛生技術人員合計1028人(不含診所、村衛生室和門診部的全社會衛生技術人員86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406人(執業醫師323人,助理醫師83人);註冊護士409人;藥師(士)53人;技師(士)47人(含檢驗師38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2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11人(含見習醫師64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雲和縣全體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90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91元,比上年增長8.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0元,比上年增長9.6%。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3256元,其中食品菸酒消費支出6777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3963元,其中食品菸酒消費支出4707元。

歷史文化

方言

雲和[地理區域] 雲和[地理區域]

雲和方言屬吳語區麗衢片處州小片。由於鄰縣方言和人口遷徙等因素影響,境內各鄉鎮間的語言存在一定差異。語音特點:沒有捲舌音,舌尖前音與舌面前音混 讀,複合元音完全轉化為單元音,前鼻音與鼻音區分不明,鼻音尾韻轉化為純口韻等,一些在國語中不能相拼的聲母、韻母,在雲和方言中則能相拼。方言有29個聲母、51個韻母、8個聲調。(《雲和縣誌》第二十六編社會風情)

傳統信仰

雲和民間相沿成俗的傳統信仰是佛教。清同治《雲和縣誌》載:雲和縣有禪院1、閣4、宮7、堂10、寺21、庵25、廟32。河上村妙嚴寺,始建於唐開成元年(836),為雲和最早創建的佛寺。至民國25年(1936),尚存寺、庵、宮、廟20餘座,敬事鬼神,祈求保佑者頗多。

所獲榮譽

抗日戰爭時期曾是浙江省政府辦公所在地,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革命老根據地縣”之一,1992年又被評為浙江省對外開放縣。

2003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正式命名為“中國木製玩具城”,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浙江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和麗水市級文明縣城。

2017年11月,雲和縣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閒縣市”。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風景名勝

熱門景點

仙宮湖

雲和縣緊水灘的浙南第一壩緊水灘水電站大壩,將甌江鎖住。在水電站建成的同時,浙南的林海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緊水灘庫湖。1993年8月9日經地區行署批准,改名為仙宮湖。湖區四周還有“九潭十八灣”、“夏洞天”、“龍老洞”、“蝴蝶洞”、“牛頭山”等勝景。

梅源梯田

梅源梯田是一個規模宏大的梯田群,為一處自然景點,位於雲和縣崇頭鎮,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麗龍一級公路12公里,距縣政府所在地20公里,有三級油路相通,可進入性強,攝影者在公路上即可以拍攝,12公里處的吳坪村和18公里處的下洋村是主要拍攝點,該景點拍攝線路長,可以容納大量旅遊者。

雲和風光 雲和風光

梅源梯田海拔300—800米,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 規模較大處垂直高度達500米,橫向伸延3000多米,縱向延伸1500餘米。梅源梯田由於海拔較高,田中的水和河谷中的水蒸發而上,受氣流影響而形成雲海,水份又被林木充分吸納,化為雲霧煙雨,駐於高山叢林,山巔與田間時常白雲繚繞。

開心島景區

開心島景區由10餘個高低、大小不一的半島和島嶼組成。島區陸地面積共約1500畝,以開心島為主,開心島面積100畝,最高點海拔236米,與雲和湖最高水位線相對高度50米,四面環水。開心島原名芭蕉灣,1986年10月,緊水灘電站蓄水後形成,1998年引進開發,建成集餐飲、娛樂於一體的休閒、度假場所,取名開心島。

坪垟崗畲族文化村

坪垟崗畲族文化村位於縣城西南部8.5公里處的坪垟崗村,海拔280-340米,總面積1平方公里,1999年正式開放。坪垟崗有雷崗和藍崗,即以畲族主要姓氏雷、藍而分,中間以一條小溪為界,坪垟崗村是一個純畲族居民的行政村,有畲民287人。自明代萬曆年以來,坪垟崗畲民世世代代固守著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是全麗水市著名的畲族聚居地之一。

經堂下

雲和人文自然景觀 雲和人文自然景觀

“經堂下”,位於浙江省雲和縣大源鄉境內,是屹立在雲和、龍泉、松陽三縣屋脊的千年古剎。現尚存完好的觀音堂為三進三開間,坐北朝南,占地205平方米, 通面闊18.57米,通進深16.25米,懸山頂,小青瓦。一進門廳面闊18.57米,進深3.76米,東面辟一大門,西面開一小門。二進面闊8.84米,進深3.4米,五架梁。三進面闊8.84米,進深4.49米,七架梁,明間七檁用四柱,次間七檁用三柱。二、三進之間有一面闊4.2米,進深1.84米的天井。建築四周夯土牆,牛腿、梁枋等木構件雕刻人物、花卉等圖案。堂內現存清乾隆初年《善慶田畝碑》一通,鹹豐元年鑄靈板一塊。

石塘峽

雲和山水 雲和山水

石塘峽是甌江上游龍泉溪的一級支流,它起源於蓮都區峰源鄉 海拔900多米的大山峰山系,經蓮都流入雲和縣的石塘鎮張莊村和石塘坑村,注入龍泉溪中,河口高程只有79米。石塘峽全長有16公里,流域面積達38平方公里。石塘峽是由一億五千萬年前侏羅紀時期火山爆發後經第四紀冰川運動而形成的,是江南極其罕見的火山大峽谷。幽谷中密布著翡翠湖、萬年龜、情人居、石龍谷、三疊石、一線天等景點。

慧雲講寺

位於雲和局村之溪口村對岸。1993年由民宗部門正式批准60多平方的“景蓮堂”為宗教活動場所。後來由虔誠的陳雲娟居士發心籌資,共募集400多萬元。2001年6月開始征山動土,2005年始建新大殿和僧寮。2007年11月21日,大雄寶殿落成開光。“大雄寶殿”四個金光燦燦的大字,那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靈岩山方丈明學長老提寫的。普陀山方丈道生書“甌江勝境”;中國佛教學會高僧怡藏敬書“慈航普度”;九十四歲高僧留下“山谷幽蘭”的水墨佳畫……

石門橋

石門橋位於雲和縣城新華街人民醫院門前,跨黃溪。古稱青陽橋,現稱石門橋,是縣城唯一保存完好的石樑石板拱橋,長10.8米,寬3.9米,高2.2米。單孔,淨跨徑10米,無欄桿,兩端各建石階8級。昔時,橋面建有木質橋屋,現已拆。

古代遺蹟

周恩來視察紀念碑坐落在雲和小順村石塘電站水庫的正屏山上。1939年4月2日下午,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來到小順“浙鐵”總廠視察,並向全廠職工作了近兩個小時的抗日救國演講,使千餘工人深受鼓舞。中共雲和縣委、縣人民政府於1989年8月在此建碑。碑正面刻有“周恩來視察紀念碑”七個大字,背面刻有視察時的記錄。

中日主戰場“雞公騎坳”。位於緊水灘庫區大源鄉境內。方山嶺村與三望排村之間,有一條長約15里綿延起伏的松陽、雲和分水嶺,在山望排村東方二里處,有一個較為低矮的山坳,叫著“雞公騎坳”。當時日寇主力部隊即試圖從較為低矮的“雞公騎坳”向雲和進發。1942年8月3日,日軍70師團226、227兩個聯隊和115師178聯隊在松陽會合後,大舉進攻當時省會雲和,國軍21師、浙保三團在此與日寇激戰三天三夜,殲滅日軍無數,後人稱之為方山嶺戰役。

沙溪古井。在沙溪村西。井深12米,直徑1.2米,早年被填沒,重挖。今留青石井圈,高0.7 米,直徑1.3米,有牡丹葉花圖案,陰刻楷書“政和七年(1117)款。

雲和古蹟 雲和古蹟

農民起義軍遺址。在小順鄉續莫圩東側。地勢險要,山上有大石洞可藏兵,另有演兵場和關口,是明景泰元年(1450)王景參農民起義軍根據地,今殘存寨址和土銑彈痕。

白馬山古銀礦址。在沙鋪鄉田坑村南白馬山上。有摩崖陰刻楷書,字徑28厘米見方,三行豎寫,中間為 “張祖師位”,左右兩行為“棲耕童子”“採礦郎君”。白馬銀礦為明代楊廣三所開採,有8處洞址,洞中有洞,洞內有井,洞寬窄不等,可左右轉,從規模看,開採時間較長。

橫山周村青瓷窯址。在赤石鄉橫山周村東40米的半山坡上。燒造年代為元至明約400餘年。窯址保存尚好,坐東朝西,窯床長約60餘米,堆積範圍約400平方米。產品以圓唇斜腹,圈足碗為主,胎質灰白,灰黃釉,內壁為刻劃花及蓖紋,內底印有牡丹花,具有元代晚期和明代風格。窯具有薄圈、匣缽、高腳墊等。

黃源古礦址。在黃源鄉黃家舍南上灣山上。有東北朝向、西南朝向古礦洞16處,能編號的有1~9號 洞,最高洞口高2.5米,寬1.6米。有的洞中有侗,有的左右有分洞。為明代銀礦址。

太平軍活動舊址。在崇頭鎮棧雲橋旁。清成豐八年(1858)五月,太平軍於此大敗清軍,打死官兵19人。石塘鎮西灘頭存西南部現存抗太平軍炮台一座。

吳姓大屋長廊。在朱村鄉金山下村,清代建築。總面積2560平方米,面寬80米,進深32米,共有10個 天井,3個石大門,564根柱,3並連,每幢3進2天井,東西廂房。1進5架梁結構,翼角起翹,硬山頂,陰陽瓦合鋪,2進7架結構,3進結構與2進同。

魏蘭故居。在雲和鎮新民路51~52號。光復會領導人之一、辛亥革命志士魏蘭故居,52號門額上有“大夫第”3字,1進為天井兩廡,八進為花園,3進通解放街,有店面三間;51號為魏 蘭書房,門額上有“植桂書屋”4字。面積共1200平方米。

王一卿墓。明萬曆十二年(1584),王一卿謝政旋里,解甲歸田。故後,建墓於龍泉溪畔石浦村青尤頭飛鳳山上,原在一級平台上建有三開間石牌坊(已被破壞),約180平方米;今保存二級平台石馬、石羊和墓碑,約80平方米;三級平台為供祭奠用的石桌、石凳,約36平方米:第四級為鵝卵石砌墓,保留尚好。

經堂下:位於大源鄉境內,乾隆初年(1736),王增山在三望排定居,重設“益經堂”,供奉觀世音菩薩。現存的為三進三開間,坐北朝南,約205平方米,四周夯土牆,牛腿、梁枋等木構件雕刻人物、花卉等圖案,門額上楷書陰刻“觀音堂”三字,門柱陰刻對聯二對,正面為“入門孰是慈悲主,照盡四方保太平。”內側為“慈悲永遠隆千古,保佑萬民得安康。”堂內現存清乾隆初年《善慶田畝碑》一通,鹹豐元年鑄靈板一塊。

摩崖碑刻

噴雪。在城東3公里處睦田村獅山。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獅山普仁寺僧鑿岩為井,井長 1米,寬1.4米,深0.3米,清泉從石縫中流出為乳白色,故名“獅乳泉”。井額上摩崖陰刻宋蘇拭題“噴雪”二字。

百無禁忌碑。在黃源鄉黃家舍村,明代採礦煉銀遺址出土。碑高90厘米,寬85厘米,楷書、豎刻陰 文,其石刻首為:“普庵菩薩在此百無禁忌,欽差內官阮料在於黃家舍銀坑採辦“,落款 為”銀官局”,並有天順二年(1458)款。此碑現豎立在黃家含村石橋頭。

望翠峰石碑。在城東睦田村獅山,青石質,碑高0.8米,寬0.4米,厚0.11米,刻楷書“望翠峰”, 背面刻“登雲梯”三字,直徑21~23厘米,小字“辛丑夏之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僧來和尚題。

本地特產

雲河綠羽茶

雲和[地理區域] 雲和[地理區域]

“雲河綠羽”牌茶葉產自國家級生態自然保護示範區“浙江綠谷”境內的雲和湖畔。雲河綠羽乾茶外形扁平光滑,色澤綠翠。 2003被評為浙江省綠色農產品 2002年獲中國名茶博覽會金獎 2002年獲蘇州首屆碧螺春文化節名牌產品 2007年被評為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同年,被評為麗水市綠色農產品,授權使用“浙江綠谷”綠色農產品標誌。

仙宮雪毫茶

“仙宮雪毫”茶的產於風景秀麗的浙南雲和縣仙宮湖畔。“仙宮雪毫”茶95年在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01年獲得浙江省級名茶證書,同時經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中心檢測通過歐盟茶葉農殘MRL標準,獲麗水首屆“麗水市生態名茶”榮譽稱號。

“仙湖青龍”茶

仙湖青龍”茶外形扁平挺俏,栗香持久。“仙湖青龍”茶曾獲浙江省“二類名茶”及麗水地區“一類名茶”稱號。

雲和雪梨

雲和[地理區域] 雲和[地理區域]

雲和雪梨是雲和縣傳統名果,至今已有560年的栽培歷史,自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縣以來,歷代縣誌物產卷和《浙江通志》、《中國實業志》、《浙江經濟 年鑑》都有記載。老品種雲和雪梨聞名遐邇,盛產在民國時期,常年產量10000~12000擔左右,最高年產量達18400擔(民國36年)。民國4年(1915年),“雲和雪梨酒”還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銅質獎,為雲和雪梨揚名立傳,早先雲和雪梨主要銷售市場是溫州,被視為“水果之王”,以至溫州、青田城內遍設梨行。

雲和長裙竹蓀

長裙竹蓀,又稱'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雞'等,名列'四 珍'即竹蓀、猴頭、香菇、銀耳之首。長裙竹蓀原系野生植物,因為生長條件相當苛刻, 成長不易,得之更難。歷來被認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為南方貢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嘗。

雲和板栗

雲和板栗遠近聞名,堪稱板栗中的上品。山野板栗盛產於雲和石塘鎮庫區沿岸。肥沃的土壤和適宜的氣候,造就了雲和山野板栗殼澤光亮、個大味甜的獨特風味。雲和縣現有板栗面積2.5萬畝,產量75萬公斤,產值300多萬元。其中,雲和山野板栗專業合作社擁有基地6720畝,可年產板栗180萬公斤,產值320餘萬元。

雲和香菇

早在八百餘年前,雲和菇民以原始的“砍花”法開創了人工栽培香菇的歷史。隨著“段木純菌種栽培技術”的問世,“雲和香菇”以其獨特的優勢占據了國內外市場。

雲和黑木耳

黑木耳是一種營養豐富、風味可口的菌類食品,有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氣止痛等功效,並能治療痔瘡出血、崩漏、產後虛弱等症。"蘭山"牌黑木耳曾獲國際金獎。

雲和荸薺

雲和荸薺產地優越,產品個頭大,口感甜脆,質量上乘,深受各地消費者喜愛,截止到2013年在雲和荸薺的種植面積已達1300餘畝,產量達4000噸以上,創產值1600餘萬元,荸薺產業已經發展成為雲和縣的特色優勢產業,成為雲和農民致富的新途徑。

戰略合作

2014年11月6日,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與雲和縣在教學科研綜合樓407簽署校縣合作框架協定,這標誌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與雲和縣在經濟建設、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建設、水利改革等方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