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並殖吸蟲

外形特徵

蟲體約如半片段預告生米,背較凸,腹面較平,口吸盤端稍尖,根據8個標本測量結果:蟲體最寬處約相當於蟲體2/5處,腹吸盤亦大致在此水平,比口吸盤稍小。蟲體大小為9.5—11.5×4.0—4.5,平均為10.25×4.3。蟲體寬長比例為1:2.5—1:2.85,平均為1:2.51。皮棘基本屬單生型,但有極少數皮棘為雙生或三生者,皮棘形狀類似尖刀形,卵巢在腹吸盤後外方,大小為1.08—1.36×1.0—11.8,平均為1.21×1.11。睪丸大小約如卵巢具中心塊及短粗分枝5—6個,卵黃腺濃密,卵黃總管較粗,中央連線處多明顯。
蟲卵長卵圓形,左右多不對稱,殼較薄,大小新鮮的為79.7×44.4微米,固定蟲卵大小為80.1×47.5微米。

生活習性

終末宿主 自然感染及人工感染家貓2個月後均可成熟排卵,接種小犬4個多月後蟲體發育較小,看來犬不是很適合的宿主,曾接種鼠類,未獲成功。
雲南並殖吸蟲

第一中間宿主 尚未證實,在本蟲發現處有黑螺及擬釘螺,但尚未檢出並殖吸蟲的雷蚴及尾蚴。
第二中間宿主 在河口縣為河口溪蟹(potamon hokouense),在西雙版納自治州為景洪溪蟹(Potamon chinghungense)及毛足溪蟹(Potamon hispidum)。
生活史 本蟲囊蚴為球形或類球形,大小在球形者直徑為609.5—747.5微米,平均為626微米,類球形者為655.5—763.7×492.4—667.0微米,平均為699.3×612.5微米,囊壁薄而透明,共兩層,外層為反應層,薄而易破,內層較厚而堅韌,厚度約為13.14微米。兩層囊壁間有的可有不同程度的空隙,後尾蚴與內壁之間亦多有不同寬窄的空隙。後尾蚴形態與衛氏或四川並殖吸蟲者類似,兩側為彎曲腸管,中間為濃黑色排泄囊,蚴體在囊內轉動活潑,常因其頂撞而使囊壁變形,本種囊蚴亦較易於脫囊。
脫囊後尾蚴與其他種並殖吸蟲者亦相類似,大小為735—1260×440—580微米,平均為919.1×493.2微米,體表被細長單生皮棘,如刀尖形,腹吸盤比口吸盤稍大,口吸盤背側可見到短小錐刺,排泄囊寬大,底部近口吸盤,焰細胞共30對。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雲南西雙版納自治州

主要價值

危害性 尚未肯定。

物種研究

簡史 1957年7—8月在雲南省河口縣進行肺吸蟲病調查研究時,在河口溪蟹體內查到本蟲囊蚴,接種小犬後獲得童蟲,於當地家貓肺上發現自然感染本蟲成蟲,於1959年首次報導為新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