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雩田鎮是遂川縣的北大門,東北面與萬安縣接壤,東臨碧洲鎮,西接衙前鎮、大坑鄉,南毗泉江鎮,東南與枚江鄉相接,是我縣的經濟強鎮、工業重鎮、生態大鎮、文化名鎮,105國道、雩新公路、七雲公路、遂碧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
全鎮土地面積221.21平方公里。轄28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共412個村民小組,人口6萬餘人,設2個黨總支,45個黨支部,黨員1333人。
2014年獲得全市擴權強鎮試點鎮一等獎。2013年被列為全省首批百強中心鎮和全市“擴權強鎮”試點鎮建設。201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雩田鎮始建於宋治興年間,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即為贛中南四大著名圩場之一,歷來是“商賈雲集之地”,每逢圩日,商品琳琅滿目,人山人海。
在198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雩田鄉改為雩田鎮,屬於建制鎮;
2001年原橫嶺鄉併入雩田鎮;
2004年,原皋村村和龍溪村合併為皋龍村,加莊村和常木村合併為加莊村,橫嶺村和蕉湖村合併為橫嶺村,大饒村和沙江村合併為大饒村,合併後由原來的31個行政村改為27個行政村。
近幾年來,雩田鎮經濟和社會得到了迅速發展。到2004年末,全鎮財政總收入577.2萬元,工農業總產值25962萬元,糧食總產量達2.9萬噸,生豬出欄3.9萬頭,水產品產量48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550元。
毛澤東同志曾經在這裡主持召開了著名的“雩田會議”。自古是贛中南四大著名圩場之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如今又是全省200個重點鎮之一。
境內生態優美、資源豐富、蘊有豐富的森林和毛竹資源,盛產茶油、竹筍、松脂、山松籽等大量農副產品,有洞廣、山奇、石怪的萬福仙省級風景區,有水天交映、古韻怡然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雩溪寶塔。有列入非特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珊田架花。
境內歷史名人有北宋“父子進士”蔣賁(衡溪人)、蔣概,一為理國能臣,一為文學名士;恥不呈身的刑部尚書郭知章(城溪人)、探花郭孝友以及現代革命先烈彭芬蘭等。
政府主要職能
1、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發布決定和命令。
2、執行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計畫生育等行政工作;
3、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民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4、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5、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6、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7、辦理上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
政府機構設定
雩田鎮人民政府主要設有以下機構:黨政辦、綜治辦、司法所、財政所、經管站、鎮企辦、民政所、計生辦、規劃所、廣播站、農醫所。
地理條件
雩田鎮東北部和東部與萬安縣交界,南邊與枚江鄉接壤,西邊與大坑鄉毗鄰,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4公里,105國道從東至西橫貫全境20多公里,於新線(雩田至新江)、七萬線(七郎山至萬安)、遂碧線(遂川至碧洲)穿境而過,距贛粵高速公路下線口不足0.5公里。
全鎮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部多丘陵,境內最高點為萬福仙,海拔473.8米,最低點夏溪,海拔82米,也是全縣最低點,境內一般海拔在90—130米之間,全鎮山林總面積231178畝。轄區內主要河流有遂川江、橫嶺河、北澳陂,南澳陂,以及小(一)型橫陂水庫、小(二)型珊田水庫、馬機塘水庫、米篩段水庫、塘背水庫。
雩田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夏季最高氣溫39.8℃,年平均氣溫18.6℃,年降水量為1437毫米,無霜期290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 境內江河縱橫,水庫山塘星羅棋布,土地遼闊而肥沃,蘊有豐富的森林和毛竹資源,盛產茶油、竹筍、松脂、山松籽等大宗農副產品。目 前,全鎮主要產業有糧食加工、肉牛飼養、生豬養殖、花生加工、豆漿衣加工、苗木花卉、蔬菜種植等。
地方農業
雩田鎮有野豬、野雞、野鴨等野生動物,還有水杉等野生植物。主要農作物以水稻為主,是遂川縣的最大產糧區,還盛產蔬菜、大豆、花生、紅薯、芝麻、荸薺、油菜、竹筍、茶油、松脂、山蒼籽等經濟作物。近幾年來,苗木花卉業又日益成為全鎮的特色產業。雩田鎮從90年代以來就先後成立了生豬販運、肉牛販運、蔬菜販運、苗木花卉、汽車運輸、汽車車棚、板鴨加工、糧食加工等八大民間流通協會,並建立了肉牛魚苗市場,仔豬交易市場,水果市場,商貿市場等四大專業市場,全鎮商貿活動非常活躍,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
人口顯示
2004年末,雩田鎮總人口55299人,總戶數14391戶,共有412個村民小組,其中城鎮人口15000人,全鎮以漢族為主,還有少量畲族人口,其中漢族人口占99.7%。雩田鎮是遂川縣的北大門,105國道縱貫全鎮20多公里,贛粵高速公路繞鎮而過,雩新線(雩田至新江)、七雲公路(七郎山至萬安)、遂碧線(遂川至碧洲)穿境而過,離縣城12公里,具有較為明顯的區位優勢。全鎮安裝程控電話4380座,手機5000多部,已開通小靈通及有線電視。
所轄村莊
雩田鎮 轄:雩田居委會、任溪村、長盛村、城溪村、加莊村、石下村、坊坑村、塘背村、下塘村、沿溪村、龍溪村、雩田村、新澤村、田心村、夏溪村、龍腦村、江背村、中洲村、盤溪村、村口村、堂境村、珊田村、茂園村、大饒村、橫嶺村、龍團村。
經濟發展
2008年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工業經濟迅猛發展。進一步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充分挖掘本地優勢資源,通過內引外聯招大引強,引進優勢企業項目5個,包括珊田農莊有限公司、南豐紡織有限公司二期投資、和創金屬有限公司二期投資、玉明工藝製品有限公司、海豐鞋業有限公司等項目,實現了招商引資的新突破。2008年引進內資4000多萬元,外資100多萬美元,項目進區3個。工業效益不斷增加。著力加大對引資企業幫扶力度,解決其建設、招工、生產等方面困難,使企業進得來,穩得住,從而促進財政不斷增收。歷年引資企業(包括晉川實業、明豪製革、和創金屬、玉雲食品、東興建材等)共上繳稅金760多萬元,占全鎮財政收入的 49.8%,支撐了我鎮財稅收入的半壁江山經濟總量快速增長。2008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4.2億元,增長23.5%,財政收入1523.6萬元,比去 年淨增646萬元,增長76%,實現了“三年翻番”目標,財政收入大步跨入千萬元鄉鎮. 2008年人平純收入達到4171元,比去 年增長300多元。
━━項目建設成績斐然,發展後勁明顯增強。抓好重大招商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和創金屬、南豐紡織等企業的幫扶工作,了解跟蹤項目的進展情況,落實幫扶措施,為企業的生產、發展提供支持, 2008年和創金屬實現年產值6300多萬元,利稅400多萬元,南豐紡織二期投入3000萬元,新招聘員工250餘人,企業運行良好。抓好農業開發與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爭取上級支持,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項目。投資230多萬元在堂境、城溪、任溪等村實施1500多畝的田園化工程;投資200多萬元,在城溪、坊坑、江背、等村實施農村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面積750畝;投資380萬元的橫陂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完成。投資20萬元對河堤進行了維修(其中中洲河堤10萬元,沿溪河堤10萬元);投資6萬元的龍腦村碧良工程已完工;投資3.2萬元的盤溪村龍腦山塘維修已完工;投資18萬元維修了雩田村上彭渠道;投資20.5萬元,對沿溪、田心、新澤、珊田、龍溪、加莊等小型水利設施進行了維修,並對大型水庫進行白蚊綜合防治等工作,完成工業園區東擴征地800餘畝,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持。抓好災後重建和農村飲水工程項目建設。爭取災後重建項目資金260多萬元,建設項目主要有鎮供水設施改造、堂境供水工程、龍腦飲水工程、坊坑飲水工程等,這些工程均已完工,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農村飲水工程總計93.5萬元,主要建設項目村有任溪、沿溪、皋村、下塘等村,解決了安全飲水人口2000多人。
━━新農村建設向縱深挺進,農村面貌有新變化。全鎮13個新農村建設點能根據各自實際情況,按照科學合理的原則,高起點規劃實施,突出自身建設特點,因地制宜著力打造新農村建設新亮點,其中以龍腦、江背、加莊、堂境、下塘等村試點亮點尤為突出。同時,以七雲公路、105國道、於新公路為軸,沿線建立新農村建設景觀帶,目 前,在公路沿線已建或在建示範點有19個,初步形成新農村建設景觀示範帶,既起到了以點帶面效應,又起到了整體示範功能,推動新農村建設景觀帶向縱深挺進。這些示範點均按照上級要求,從改路、改水、改廁入手,累計拆除空心房、危舊房、附屬房、露天坑廁等7500多平方米,完成主幹道水泥路面硬化16.6公里,入戶路水泥路面硬化8公里,完成改水297戶,改廁208戶,修建排水溝1600餘米,粉刷牆體6000多平方米,新建垃圾池12個,硬化坪場、檐階6000餘平方米,龍腦、江背、堂境、沿溪、下塘、加莊等部分試點村進行了綠化、亮化,較好地整治了環境,對周邊村莊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新農村建設在全縣目標考評中榮獲二等獎的好成績。
━━城鎮建設闊步向前,圩鎮面貌呈新顏。圩鎮規模進一步擴大。完成了三屋下、老化肥倉庫等街道主體工程建設12000平方米,其中完成道路硬化、排水溝等設施建設6600平方米,較大地改善了圩鎮陳舊破損狀況,使圩鎮規模向外延伸。同時,改造了圩鎮供水管網,新鋪任溪、堂境、下塘等村部分自來水管道,新增300戶自來水用戶,提升了人居環境水平,增強了城市服務功能。圩鎮環境進一步美化。繼續規範了農貿市場攤位出租和閒置地攤點擺設,強化了市場秩序管理。同時,加強了圩鎮環境衛生的管理。加大了圩鎮綠化力度,對30多個花壇進行了美化綠化,新植樟樹600餘棵,新增花壇6個,新鋪設人行道板5000餘平方米,圩鎮環境進一步美化。人居環境進一步最佳化。一方面是治理污染源,減少污染物排放,關閉了12家不達標的塑膠粒子生產廠、2家磚瓦廠和1家造紙廠。另一方面,嚴格執行環評標準,支持新上工業項目的建設生產,污染源治理與環評達標項目的建設生產,既有效地最佳化了人居環境,又保證了工業經濟的發展。
━━加大農業扶持力度,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繼續落實一系列惠農政策,激發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據統計,全年共發放良種、化肥和柴油補貼、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貼等各種補助資金733萬元。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工程。投資430多萬元,對堂境、塘背、城溪、任溪、江背等村實施土地整理和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加大對水利設施的投入。共爭取災後重建供水項目建設資金54萬元,爭取河堤維修資金20萬元,農村飲水工程資金23.5萬元。投資400多萬對重點水利設施進行了維修。大力實施了一村一品工程,推進產業化進程。圍繞主導產業實施了一村一品工程,初步形成了以龍腦為龍頭的花卉苗木果業基地,以中洲為龍頭的蔬菜生產基地,以橫嶺為龍頭的木竹加工、豆漿衣加工基地,以龍溪、堂境為龍頭的大米、花生加工基地,以新澤為龍頭的肉牛養殖販運基地,以嘉裕牧業為龍頭的生豬養殖基地。繼續加強林政管理,促進林民增收。大力加強林業管理,規範林業秩序,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未發生較大森林火災。公路交通建設成效顯著。2008年,我鎮通村公路建設責任項目1條,總投資51萬元,總里程1.7公里,工程已基本完工。全面加強全鎮160多公里水泥公路的養護,確保路況良好,安全暢通。
旅遊景點
萬福仙景區
萬福仙景區位於遂川縣縣城東北部15公里處的雩田鎮彭汾村境內,從105國道沿“雩新”公路(國家二級公路)僅6公里、交通便利。
典型的丹霞地貌。萬福仙景區屬於典型的“砂礪紅岩”的丹霞地貌,這裡山巒起伏、綿延不斷、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特色,萬福仙景區主峰“金鼎腦”海拔518米,景區中有開發價值的奇峰異洞達數十處。
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萬福仙景區中的萬福仙,始建於東晉年間,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興盛於唐、宋、元、明、清,期間六毀六建。自古以來,萬福仙就以其奇麗的風光、神奇的魅力招來八方遊客,山上建有文昌宮、觀音宮、水君殿、正殿、兵馬俑、金鼎腦、仙棋盆、仙橋墩、寨玉洞、恩嗣宮、祖師洞等十多次人文景點。據傳三國“趨鳳”龐統龐士元曾結廬隱居於此三年之久,苦學兵法,留下了許多迷人傳說,後棄廬隨明主劉備而去,至今尚有的“龐統坑”、“風雛岩”、“士岩嶺”就是那時一直留傳下來的,傳說山上之“望鄉台”則為龐統坐騎小白馬化身,站在“望鄉台”上,可遙望滾滾贛江之水,巍巍萬安電站及美麗的遂、萬、泰縣城。許多歷史名人也曾在此留下過他們的足跡,如葛洪、岳飛、蘇軾、文天詳、郭知微、郭維經等。據說有二位高人也曾到此一游,當時見遊人向斑駁脫落的菩薩跪拜祈求,二位高人各賦一聯“我若有靈,也不知灰土處處堆,筋骨塊塊落;汝休妄想,順知道勤勞般般有,懶惰件件無,”、“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憐我全無心肝,怎出得什麼主意?殿遏煙雲,堂列鐘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費了多少精神!”。傳說如今山上的棋盤就是當時兩位高人急忙離開時遺留下來的,至今岩上的棋盤還仍依稀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