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衛星
雨燕衛星(SwiftGamma-RayBurstMission),全稱為伽瑪暴快速反應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2004年發射的一顆專門用於觀測伽瑪射線暴的天文衛星,工作在伽瑪射線、X射線、紫外線以及可見光多個波段。
雨燕衛星由美國、英國、義大利共同研製,於2004年11月20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搭載德爾塔Ⅱ型火箭發射升空,運行在高度約600公里的近圓形軌道上,周期為90分鐘。雨燕衛星重1500千克,主要儀器有:
●爆發警示望遠鏡(BAT),使用編碼孔成像板,面積為5200平方厘米,工作能段為15-150keV。
●X射線望遠鏡(XRT),能夠對伽瑪射線暴的餘輝進行成像,精確測定伽瑪射線暴的位置,誤差大約為3.5角秒,工作能段為0.2-10keV。同時也能夠監測餘輝在數日到數周內的光變曲線。
●紫外/光學望遠鏡(UVOT),工作波段為170-650納米,能夠對伽瑪射線暴在光學波段的餘輝進行成像,也能測定其亮度和光譜、以及長時間光變曲線。
“雨燕”是美國宇航局一顆觀測宇宙伽馬射線和紫外線源的天文衛星,2005年9月4日它首次觀測到了這次恆星爆
炸的跡象。地面天文學家在得到“雨燕”發出的數據後,再通過歐洲南方天文台觀測恆星爆炸的“餘光”。他們計
算出這次爆炸的紅移值是6.29,爆炸發生在距地球130億光年處。
“雨燕”項目首席科學家格雷爾斯說,“雨燕”就是為了觀測遙遠恆星爆炸的微弱痕跡而設計的,這次它觀測
到的恆星爆炸發生在“時間誕生後不久”,揭示出許多有意義的信息。項目科學家認為,這一成果的意義不僅在於創造了觀測恆星爆炸的新紀錄,而且證明了先用“雨燕”衛星觀測
宇宙伽馬射線源、再用地面天文望遠鏡詳細觀測的方法,足以研究宇宙中最遠處的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