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條件
山脈高峻能阻隔季風,形成雨影效應。暖濕空氣到達高峻的山脈時,受地形影響而被抬高(地形抬升)。由於高度增加氣壓降低,使得暖濕空氣濕熱冷卻至絕熱露點溫度,繼而凝結,在向風面形成降水,成為“雨坡”。隨後空氣到達背風面,由於背風面具有焚風效應,此時空氣中水分含量已大量降低,使背風面形成雨影,也稱為“乾坡”。一般地,由於絕熱壓縮,在背風面沉降的空氣也會有所升溫,進而促進背風面水分蒸發,進一步加劇背風面的乾旱效應 。
典型的雨影區
亞洲
•高加索山脈主峰往西,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往東的向風面造成了卡拉庫姆沙漠、克孜勒庫姆沙漠的裏海以東的雨影區,以及哈薩克草原的半乾旱情況。
•黎巴嫩山脈的高峰造成了貝卡谷地和前黎巴嫩山脈北部的雨影區。
•朱迪亞丘陵造成了朱迪亞沙漠和死海雨影區。
•伊朗的盧特荒漠位於厄爾布爾士山脈和札格羅斯山脈的雨影區,是地球上最無生機的地區之一。
•喜馬拉雅山脈及其連線山脈造成了中亞地區的乾旱情況,包括蒙古戈壁沙漠、蒙古草原和中國西北部。
•鄂爾多斯沙漠是由卡拉納倫-烏拉、Sheitenula、陰山山脈、北至大興安嶺南端這一系列山脈的雨影區而形成的。
•塔爾沙漠處於阿拉瓦利山脈東南、喜馬拉雅山脈東北、基爾塔爾山脈和蘇來曼山脈以西的雨影區。
•德乾高原上西高止山脈的東部雨影區,即卡納塔克邦(印度邦名)北部、索拉普、Beed、奧斯曼阿巴德以及印度維達巴高原。
•緬甸中部位於若開山脈的雨影區,年降水量僅為750mm(30英寸);而若開邦海岸的降水量卻高達5.5m(220英尺)。
•東京、日本關東平原在冬季明顯比日本其他地區乾燥,這是由於其周圍包括日本阿爾卑斯山脈在內的山脈形成了雨影區,阻止了來自西伯利亞的盛行風。
南美洲
•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是地球上非兩極的最乾燥的地區,因為它東部被安第斯山脈阻止了來自亞馬遜水域的濕氣,而西部被來自太平洋的高氣壓和寒冷的洋流阻止了降水。
•阿根廷的葡萄酒產區門多薩的種植業完全依賴於安第斯山脈冰川融化的水源來灌溉。然而,附近的智利葡萄酒產區中央山谷卻由於位於安第斯山脈的智利一側,具有海洋性氣候。
•庫約地區和東部巴塔哥尼亞位於安第斯山脈的盛行風雨影區。由於山脈高度降低,位於安第斯山麓東部的地區乾旱程度較低;造成了巴塔哥尼亞沙漠在大西洋海岸線形一側十分乾燥,形成了著名的乾旱對角線氣候模式 。
•哥倫比亞北部的瓜希拉半島處於聖瑪爾塔內華達山脈的雨影區。儘管它地處熱帶緯度,但是非常乾旱,一年中有七到八個月幾乎沒有降雨,種植全靠灌溉。
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
從大範圍來看,整個北美內陸平原都位於北美科迪勒拉山系的雨影區,因而攜帶潮濕的太平洋水汽的盛行西風不能到達北美。然而,雨影效應最明顯的,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山谷區域,它直接位於山系的背風面。美國西部最明顯的雨影區則是由於內華達山脈造成的 。
•紐約州北部的查普林山谷位於阿第倫達克山脈的雨影區。
•美國和墨西哥的盆地和山區,包括俄勒岡州、華盛頓和大盆地的喀斯喀特山脈以東的乾旱地區,涵蓋了幾乎全部內華達州和部分猶他州,都處於雨影區。此外,喀斯喀特山脈也造成了華盛頓東部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州的哥倫比亞盆地的雨影效應 。
•夏威夷也有雨影區,有的地區甚至是沙漠 。地形抬升造成了考艾島世界第二的年降水量——12.7米(500英寸),而其背風面則成為雨影區 。此外,卡霍奧拉維島位於東毛伊島火山的雨影區。
•加利福尼亞州中部和南部的海岸山脈東面坡阻斷了南邊聖華金河谷的降水,形成了貝克爾斯菲市周圍的沙漠化氣候。
•由於聖克魯斯山最高峰的雨影效應,聖何塞(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和周圍的城市通常比舊金山灣其他地區乾燥。
•史魁恩(位於華盛頓州)周邊的鄧傑內斯山谷處於奧林匹克山脈的雨影區。該地區年降水量僅10-15英寸,還不到臨近的天使港降水的一半。
•莫哈韋沙漠、黑岩沙漠、索諾拉沙漠和奇瓦瓦沙漠都處於雨影區。
•美國歐文斯山谷處於內華達山脈的雨影區。
•美國死亡谷位於太平洋海岸山脈和內華達山脈的雨影區,是北美最乾旱的地區,也是地球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
•科羅拉多前山脈位於大陸分水嶺的雨影區。分水嶺西部許多地區年降水量可達1000mm(40英寸),然而東部一些地區,尤其是丹佛和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通常僅有12-19英寸。
•維吉尼亞州的謝南多厄河谷處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藍嶺山脈之間,來自西部和東南部的水分都受到阻擋,因此比其他維吉尼亞州和美國東南部地區要乾旱。
•伊斯帕尼奧拉島、古巴和牙買加,西南部位於信風的雨影區,年降水量僅400mm(16英寸);而東北部非雨影區的降水則高達2000mm(79英寸),在一些高原地區甚至達到5000mm(200英寸)。
歐洲
•由於西南盛行風,北部英格蘭的北乃恩山脈、威爾斯山區、湖區和蘇格蘭高地造成了一個巨大的雨影區,包含了英國東部絕大部分地區。
•塔卡布連山脈造成了其北部“綠色西班牙”和中部高原乾旱氣候的巨大反差。朝北的山坡接受來自比斯開灣大量的降雨,然而南邊的山坡卻處於雨影區。
•阿爾卑斯山脈內部的一些山谷也處於周圍山脈造成的雨影區,如法國的布里昂松,瑞士的策爾內茨特區。
非洲
•馬達加斯加的迎風面受到東面的陸上風影響,是潮濕的熱帶;而島的西部和南部處於中央高原的雨影區,只有荊棘林和沙漠。
•布里德河谷和卡魯橫亘在褶皺山脈中央,氣候乾旱。
•撒哈拉沙漠由於周邊山脈造成的兩股雨影效應而更加乾旱——西北面有阿特拉斯山脈,它位於非洲之角的衣索比亞;此外還有衣索比亞高原,這條山脈更大,雨影效果更加顯著。
•非洲之角的沙漠地區,如達納基勒沙漠,都受到衣索比亞高原的雨影效應而造成的乾燥而炎熱的空氣影響。
大洋洲
•新喀里多尼亞橫跨南回歸線,位於南緯19°~23°之間。島上的氣候是熱帶氣候,降雨來自東面的信風。而格朗德特爾島西部位於位於中部山區的雨影區,平均降水量顯著較低。
•紐西蘭南島有著地球上最顯著的雨影氣候區。南阿爾卑斯山攔截了來自塔斯曼海的水分,每年沉降了約6300mm(250英寸)~8900mm(350英寸)雨水,產生大量冰川。而到了南阿爾卑斯山的東部,不到雪峰50km的地區,年降水量則下降至不到760mm(30英寸),有的地區甚至不到380mm(15英寸)。
•澳大利亞的大分水嶺的東西兩側也是雨影效應的典型代表。大分水嶺東側受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降水多;而西側被大分水嶺阻隔,水汽不易輸送到此地,降水少,西側就為雨影區。另外,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因受東南信風和馬達加斯加暖流影響,在島中山脈以東形成地形雨,降水多;西側受雨影效應影響,降水少,為雨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