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月湖公園

雙月湖公園

雙月湖文明遐邇,原名泥沱湖,泥沱雙月曾是古琅琊八景之一。位於臨沂城西南約10公里處,西臨湖西崖村,南至湖南崖村,北依大、小白衣莊,東靠八塊石村。由於自然和人為原因,幾近乾涸。1993年,原羅莊鎮組織人力物力大規模開發,在其舊址上開掘一人工湖。新區成立後,為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區城建處將其改建為人民公園。雙月湖公園已初具規模。整個建築群布局合理,匠心獨運,突出表現了羅莊特色的建築風格。

基本信息

簡介

雙月湖公園雙月湖公園
雙月湖公園位於羅莊區委、區政府駐地羅莊鎮,占地1,300畝,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人民廣場為其主體工程。雙月湖原名泥沱湖,“泥沱雙月”曾是古“琅琊八景”之一。由於自然和人為原因,幾近乾涸。1993年,原羅莊鎮組織人力物力大規模開發,在其舊址上開掘一人工湖。新區成立後,為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區城建處將其改建為人民公園。 目前,雙月湖公園已初具規模。整個建築群布局合理,匠心獨運,突出表現了羅莊特色的建築風格。湖中小島,一島一品,一鳥一景;水上小橋,風景各異,巧奪天工。雙月湖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碧草如茵,花香襲人,竹樹環繞,湖逛粼粼,令遊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人文歷史

雙月湖之景自古以來,就幽雅秀麗,景色迷人。每當月夜晴空,泛舟湖中,月到天心,深印湖底,風拂水面,波光粼粼,菱荷並茂,香氣襲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令人心曠神怡,飄然若仙,如入廣寒深宮。

《臨沂志》收藏了明朝河南新安人舒祥的《琅琊八景詩》,其中一首《泥沱月色》就是描繪泥沱湖月夜之美的。原詩為:

雙月湖公園雙月湖公園

夜半銀蟾印碧流,澄澄波底一輪秋。
分明水府開金鏡,仿佛天河浸鬥牛。
宿雁不驚礬磯上客,潛魚還避渚邊鷗。
漁郎隔岸相呼語,儘是蘆花暗釣舟。
此詩描繪的泥沱湖月色,真是幽雅絕倫,開頭兩句寫了天上、水中雙月相映之美,這恰恰是“雙月湖”取代“泥沱湖”的源頭所在.追溯泥沱湖的源起,則無據可考,只能藉助美麗的民間傳說了。相傳很古的時候,一次天降隕石雨,忽然一隻巨大的金盆飄落下來,砸了一個大坑。後來淤泥流入,漸漸形成了湖泊,人們名其曰泥沱湖。

雙月湖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明朝初年,龜馱城(沂州府)西南二十六里,有個村莊叫看沂莊,莊北有湖名曰:泥沱湖,又稱泥湯湖。湖南北長八里,寬三里,湖中心有一台,四周環水,名曰:湖台。台前百米有一潭,潭深九丈,潭長寬各七丈,終年不乾,當地老百姓叫它“老龍潭”。
相當初,湖中碧水蕩漾,野鴨成群,鴻雁飛鳴,魚翔淺底,好一派人間仙境。看沂莊的百姓,歷代在此過著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生活。
明末清初,山東南部大旱,莊稼顆粒無收,泥沱湖水也抗不住如此大旱,湖底乾裂了縫,裂縫揸把寬,放進秫秸深不見底,只有老龍潭水清清亮亮。

雙月湖公園雙月湖公園
村上百姓為度荒年,各奔東西,自找活路,剩下老弱病殘只好在家吃完樹葉吃樹皮。到底餓死了多少人誰也說不清,只看見逢人便戴孝,戶戶都封門,那種慘景實在難說。
一女子執意要已經瞎眼婆婆跟她一起去看月亮,婆母拗不過媳婦,只好讓媳婦領著一步一步向湖中老潭邊走去。越走越近,潭中越來越亮,這時婆母忽然大喊起來,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是真的!是真的!兩個月亮!兩個月亮!老人淚流滿面,連連向潭中磕頭,婆婆高興的說:“我的眼也好了,咱娘倆就在老龍潭圓月吧!”
第二天,婆婆跑到街上,逢人便說湖中兩個月亮,村上的人都到湖中潭邊去看,只看到潭水四周,方圓數丈。全都長滿了枇薺,村民家家挖枇薺,有了枇薺,家家才度過了荒年。後來看沂莊改名為湖南崖,自此,湖南崖的百姓都把泥沱湖改叫“雙月湖”。

改革開放後,具有勤勞智慧、勇於開拓精神的羅莊人,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改天換地,取得了“山東第一鎮”的光榮稱號。時任羅莊鎮黨委書記的李桂祥同志引導民眾義務出工,日上陣4000餘人,歷時月余,在泥沱湖舊址上開掘出現在的雙月湖人民公園。如今,寬闊的水泥馬路縱橫交織其間,羅莊區行政辦公大樓巍巍矗立。華盛江泉集團、紅日集團等許多部門不甘寂寞,正在高舉鐵臂挑燈夜戰,一座又一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聳入雲端。這個號稱“琅琊八景”之一的雙月湖,又將以全新的姿容吸引著中外遊客驚訝的目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